劉靜++張榮科
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教學法,就是把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落實在課堂實踐中,調整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看一看”“做一做”(檢測)“議一議”(后教)“練一練”(當堂訓練)的全過程,讓學生去思考、去實踐,盡可能地使數學課堂更具有高效性,高效課堂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應用新的教學理念,根據新知識在教學方式的高效性方面先預設好符合學生實際思維的自學指導.如以下的教學案例:
回顧一:學生注重自己的成果,及時反饋,體現課堂教學反饋的高效性.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能解決含有多余條件的‘求另一個加數的實際問題時,設計自學指導一:看一看、想一想、圈一圈、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學生踢球情境圖,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4個球.還有幾人沒來?”附加16根小棒圖.
生1:圈了7根小棒,算式是16-4=12(人).
師:你是怎樣想的?自學時“問題”看得明白嗎?說一說.
生2:圈了4根小棒,算式是16-9=7(人).
師:你能說一說圈的小棒圖和算式的想法嗎?
生3:圈了7根小棒,算式是9+7=16(人).
師:請說一說,圈的圖和算式的意義.
生4:圈了9根小棒,算式是16-9=7(人).
師:將生4完成的題目用投影展示出來.請生4上講臺給全班同學講一講自己的數學思路.
師:為什么生4解答是正確的呢?
問題一出,學生個個興趣濃厚,思考積極,高高舉起的只只小手如小樹林,回答問題聲音洪亮,思維清晰,我抓住時機指明生1和生2再次說一說.這樣課前預設的自學目標實現了,學生都沉浸在學會了知識、并會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喜悅中.
設計自學指導二:我們隊踢進4個球為什么不用呢?
生1:因為問的是人,而不是踢球.
生2:因為問題是還有幾人沒來,就是16-9=7(人).
生3:踢進4個球,與我們的人數沒關系.
生4 :不能用4,4個是球數并不是人數……
師:你們的眼睛可真亮,多余的信息條件看得非常清楚.踢進4個球,與我們的人數沒關系.在計算時絕對不能用.
反思一: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通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高效課堂模式,可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情況,也可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從而根據反饋信息隨時調整教學進度,促進學生的發展.老師時刻與學生融入一體,不斷互動,不僅有效地鼓勵了學生積極上進,還讓每名學生學會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想,傾聽、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
回顧二:“算法多樣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學內容“100以內的退位減法”通過情境列出46-8的算式.
出示自學指導:1.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2.與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3.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
生1:從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36根合起來是38根.10-8=2,36+2=38.
生2:從40里面拿出2和6合成8,40-2=38.
生3:8-6=2,40-2=38.46分成16和30,16-8=8,30+8=38.
生4:從40里面拿出8根,還剩下32根,32+6=38.
生5:46-10+2=38.
算法交流完后,孩子們好好觀察比較,看你最喜歡哪種計算方法?
生1:我喜歡第二種方法.
生2:我喜歡第一種方法.
生3:我喜歡第五種方法.
生4:我喜歡數學課代表的方法.
師: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反思二:“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改背景下數學課堂的一個亮點.鼓勵學生解決問題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在計算教學中,應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學的空間,去思考、去發現,使得本節課學習的最大價值就是在于能夠理解并掌握“破十”計算方法,逐步提升數學思維水平.
一年級學生 “自主選擇和優化算法”的意識和能力還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注意滲透“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算法”,在算法交流和優化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讓他們說一說哪種方法比較好,比較簡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思考的能力是有幫助的.同時在學生熟練計算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獨有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發展,不斷進一步比較、歸納、總結,對于計算方法進行優化,形成較為高效的方法,對一些方法簡單的基本運算還需要老師及時組織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多種方式達到強化和熟練,孩子的“自主選擇和優化算法”的能力就一定會提高.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