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成鑫
【摘要】作業批改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延伸與補充,有效的作業批改方式有助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本人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認為數學作業批改應當從批改視角多維度和批改方式多樣化兩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批改
作業批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師生交流互動的一種方式,也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當前被廣大教師普遍使用和認可的批改方法是“全收全改”,而這種方式對于一般要任教兩個或更多班級,有時還要擔任班主任的數學老師而言,工作量大,要花費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卻很難做到精批細改,只是簡單用打“”或畫“”的方式,這樣學生只知道題的對錯,而對錯題的原因很難弄明白,久而久之,做作業失去了應起的作用,更談不上通過作業來激勵學生學習數學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數學作業批改中對傳統的數學作業批改方式進行了大膽創新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簡要介紹如下:
一、批改視角多維度
(一)動之以情,激發潛能
美國一位教育學家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就是渴望被人賞識.”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是學生情感與態度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希望獲得老師的贊賞,一下親切撫摸、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語言,都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作業批改中教師應盡量去發現每名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揚長避短.
如在作業批改中對書寫工整、正確率高的作業給予簡短的一句批語:“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對一些同樣付出勞動,甚至更加努力卻得不出答案的那些學生,給予鼓勵.如“你準行!”“聰明的你,一定能行!”“你的進步很大,因為你付出勞動.”這種帶感情色彩的一句話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樹立其信心,激發斗志和潛能,引領其進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
評判作業對錯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和自己比,是否超越自己,戰勝了自己,這也是一種最大的進步.如有的學生書寫潦草,偶有一次稍微工整,雖然與其他人比還相差甚遠,但這是他自己的一次小小超越,我則毫不猶豫地給他寫上:“有進步!”“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在作業總評時打上一個“優”,這樣的激勵有助于其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又如作業:計算5+5+5+4=?,在批改時我驚喜萬分,學生不僅寫出了一般的計算方法,而且寫出了多種簡便方法:法1:5×4-1=19;法2:4×4+3=19;法3:5×3+4=19.改到這兒時,我提筆寫下:“你真有創造力,想法真多,了不起!”短短的一句批語,對學生來說是獎賞,能激活學生思維,開拓思路,開發學生的潛能.可見,用批語溝通情感,學生的智慧就會像火花一樣更加燦爛奪目.
(二)關注思維,潛移默化.
眾所周知,數學作業批改的目的是教師從作業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學.數學教育留給學生終身不能忘卻、終身受益的是數學思維,在作業中往往折射出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如作業:“兩人打字比賽,小明打了251字,小強比小明多打了37字,問兩人一共打了多少字?”批改時發現部分同學列式為251+37=288(字),很顯然這是錯的,學生普遍解釋是“題沒看清”“理解錯了”或是 “粗心”,然而錯題的背后隱藏著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差、思維轉換慢、數學思維不夠縝密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分析,教師在作業反饋時就抓住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信息處理能力及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來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批改方式多樣化
課標指出應當因材施教,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生的成績有上下之別,素質有高低之分,這些在作業里都能明顯地體現出來.于是我嘗試從學生實際出發,在“全收全改”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采取教師批改與學生批改相結合的作業批改方式,促進學生學業的不斷進步.
(一)當堂面批
作業的面批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個別交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此法的好處在于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作業情況,又可以減少課外批改作業的時間.學生也可以及時知道自己解題的正誤,提高做作業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一個個排隊上來改作業,教師用符號幫學生指出錯誤,對于學困生啟發弄清錯誤的原因,并要求學生馬上進行訂正,我再進行二次批改.對本次作業存在的典型問題,我當堂講評,縮短了反饋時間,也加深了學生對錯誤的認識,避免二次犯錯.這種批改方式大大提高了作業批改效率,教師也真正關注到每一名學生的差異,勵優促差.需要指出的是面批時面對學生作業亂,錯誤多,教師應講究方式方法,嚴禁斥責學生,這只能加深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導致學生害怕再次遭受批評,而抄襲他人作業,適得其反.
(二)同桌互批
為了減輕“全收全改”的工作量,我則采用同桌兩人的作業改一人的辦法,輪流進行,此法特別適用于高年級學生.在此基礎上,同桌之間進行互批,他們彼此互不設防,以自己的理解來審視同桌的作業,每一次的批改他們都是那樣的認真,改呀,算呀,找出錯誤,有的還當面交流,通過對雙方解題方法的了解和理解,相互接納對方的解題方法,這實際上是一個再學習和互補的過程,起到了深化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批改方式很感興趣,在減少教師批改工作量的同時,使作業批改變成了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同時,這種方法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愿意由教師指出錯誤,但決不會愿意把自己的錯誤展現給同學,從而促使他們在完成作業時更加認真仔細.
(三)組內互批我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后四人一個小組,優等生任組長,教師先對組長的作業進行批改,同時傳授批改方法,再由組長進行組內互批,并由組長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匯報,方便教師在下一次上課時做簡要總結和講評.批改發現錯誤時要同作業主人一起分析錯因,及時加以糾正.這種方法對一些解題步驟較多、解題方法無固定模式的題目相當適用.如“應用題”,學生批改不能光看答案正確與否,對步驟要思考和分析,為何這樣列式、是否用了不同的數學方法來解答,學生不但可以提高判斷能力,還可以從別人的作業中得到教訓和寶貴經驗,這一點對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如作業:“一輛汽車行駛了154千米,用了25L油,問每升汽油可以行駛多少千米?”分數除法應用題比整數除法應用題抽象得多,到底是哪個量除以哪個量有些學生一頭霧水.學生在批改該題時分歧是比較大的.我則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主要圍繞列式是“154÷2[]5”還是“25÷154”,激烈地討論著,學生相互交換意見,深入探討了兩個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154÷25表示1L汽油可以行駛多少千米;25÷154表示行駛1千米需用汽油多少升;從而確定正確的解答應是154÷25.這樣的一次作業批改就是一次思維碰撞的活動,它讓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有關正確思維方法的清晰印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這是教師批改作業難以達到的教育效果.
總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批改好學生的作業,對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學習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教與學雙邊積極性,采取適時、有效的數學作業批改方式,讓數學作業發揮其應盡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玉輝.小學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幾點思考[J].東方青年·教師,2013.
[2]孫祥翔.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J].新課程(小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