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燕
(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內分泌科,山東 東營 257055)
?
維生素B12、葉酸聯合沙格列汀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及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
曲 燕
(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內分泌科,山東 東營 257055)
目的 探究維生素B12、葉酸聯合沙格列汀對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酸(UA)及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方法 T2DM患者96例,隨機分成2組,每組48例。對照組給予沙格列汀治療,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維生素B12、葉酸治療,共4 w。檢測治療前后血液生化指標、氧化應激指標及腎功能指標。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觀察指標均得到改善,表現為血清CysC水平較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較高(P<0.05);丙二醛(MDA)、內皮素(ET)-1較低(P<0.05);尿素氮(BUN)、肌酐(Scr)、UA及24 h尿蛋白排泄率(24 h UPE)較低(P<0.05)。結論 維生素B12、葉酸聯合沙格列汀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清CysC水平,改善氧化應激狀態及腎功能,調節糖代謝,值得臨床推廣。
2型糖尿?。簧掣窳型。蝗~酸;胱抑素C;氧化應激
沙格列汀是一種高效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劑,通過抑制DPP-4,升高多種內源性腸促胰島素〔1〕,達到治療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本文將維生素B12、葉酸聯合沙格列汀治療T2DM,分析其對血清胱抑素(Cys)C、尿酸(UA)及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內分泌科確診的96例T2DM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聯合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40~60歲,平均(45.4±6.1)歲,體重指數(BMI)(23.4±2.8)kg/m2,平均病程(7.8±0.9)年,收縮壓(SBP)(136.82±14.23)mmHg,舒張壓(DBP)(84.62±9.64)mmHg;對照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40~64歲,平均(44.7±5.9)歲,BMI(22.9±3.1)kg/m2,平均病程(7.6±0.8)年,SBP(135.68±15.04)mmHg,DBP(85.21±9.13)mmHg。兩組性別、年齡、肥胖程度、平均病程及基礎血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2〕,確診為T2DM;入選前1個月內未使用胰島素降糖治療;糖化血紅蛋白(HbA1c)8.4%~12.2%;口服糖耐量試驗2 h血糖≥11.1 mmol/L;經本院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嚴重的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合并嚴重的心、肝、腦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近期服用過腎毒性藥物或腎小球腎炎;合并嚴重的高血壓;對沙格列汀不能耐受者;依從性差或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治療方法 2組均進行糖尿病教育,予低脂低鹽低糖、優質蛋白飲食,適量運動等一般治療。對照組給予沙格列汀(安立澤,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美國),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10029)口服治療,1次/d,5 mg/次,服藥時間不受進餐的影響;聯合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再予維生素B12(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321)口服,3次/d,25 μg/次,葉酸(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288)口服,3次/d,5 mg/次。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 w。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液生化指標 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CysC。FPG及2 h PG采用葡糖糖氧化酶法測定,HbA1c采用離子交換層析法測定,CysC采用ELISA酶聯免疫法測定。
1.3.2 氧化應激指標 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漿內皮素-1(ET-1),均由上海瀘震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人氧化應激誘導生長抑制因子檢測試劑盒測定,操作方法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1.3.3 腎功能指標 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UA均由美國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儀測定,24 h尿蛋白排泄率(24 h UPE)由NycocardreaderⅡ儀器經干化學法進行測定。
1.3.4 安全性 觀察記錄2組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出現的任何不良反應事件,以及持續時間、緩解方式。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行t檢驗。
2.1 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 與治療前相比較,兩組FPG、2 h PG、 HbA1c無明顯變化(P>0.05),血清CysC水平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血清CysC水平較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生化指標的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2 氧化應激指標的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SOD、NO水平升高(P<0.05),MDA、ET-1水平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SOD、NO水平較高(P<0.05),MDA、ET-1水平較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的比較
2.3 腎功能指標的變化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BUN、Scr、UA及24 h UPE均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BUN、Scr、UA及24 h UPE均較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腎功能指標的比較
2.4 安全性 在本研究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事件,安全性高。
T2DM主要臨床特征為外周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分泌胰島素功能受損〔3〕,雖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提出T2DM患者可通過服用磺脲類、二甲雙胍或胰島素等藥物控制血糖,但英國UKPDS證實T2DM患者的β細胞功能進行性下降〔4〕,最終血糖逐漸失去控制。
沙格列汀作為一種新型臨床降糖的藥物,為T2DM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胰升糖素樣肽(GLP)-1可葡萄糖依賴性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5〕,抑制β細胞的凋亡和胰升糖素的釋放,發揮其降血糖的作用。此外,GLP-1不僅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使機體感到飽腹感而減少食欲,還可抑制肝臟的糖異生作用,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而維持血糖的平衡。但內源性GLP-1活性極短,只能維持1~2 min,就被二肽基肽酶(DPP)-4快速裂解而失去生物活性。沙格列汀作為高效的DPP-4 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DPP-4的活性而大大延長GLP-1 的作用時間,從而控制血糖治療T2DM。有研究證實,沙格列汀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時,對胰島β細胞有保護作用〔6〕。雖本研究中血糖水平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但其水平有所下降,可能與服用時間過短有關。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代謝與維生素B12及葉酸等緊密聯系,若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極易引起高Hcy血癥。因此,臨床防治高Hcy血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補充維生素B12、葉酸。研究證實,高Hcy血癥與糖尿病癥狀及微血管病變密切關聯〔7〕。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極易導致腎臟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最終引起腎臟的損害。CysC又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可較早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化〔8〕,是早期腎臟損傷的標志物。血清CysC生理水平相對穩定,不會受到患者個體差異及服用藥物等因素影響。目前,臨床腎功能檢查指標常包括:BUN、Scr、UA以及24 h UPE,上述指標均可描述腎臟損傷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B12、葉酸聯合沙格列汀能顯著改善T2DM患者腎功能,降低尿蛋白量,有效保護腎臟、防治損傷。
研究結果還顯示,維生素B12、葉酸聯合沙格列汀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氧化應激狀態,升高SOD、NO水平,降低MDA、ET-1水平。研究表明,氧化應激在T2DM的病理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9〕,通過線粒體電子傳遞鏈〔10〕、多元醇通路及葡萄糖自氧化等途徑增加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 的含量。T2DM患者體內易形成大量的自由基,消耗過量的內源性SOD,機體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下降。MDA可反映機體內脂質過氧化程度〔11〕,間接反映體內氧自由基的水平。NO可直接反映機體氧化應激水平,氧化代謝增強可刺激前內皮素原的轉錄,升高血漿ET-1水平。因此,測定SOD、MDA、NO及ET-1可反映機體氧化應激的程度。
由于本次研究時間過短,聯合用藥降血糖效果未明顯表現出來,長遠調控血糖的療效及安全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1 汝 穎,任 安,葉山東.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心血管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0(3):593-6.
2 潘 盼,趙芳雅,張 磊,等.2型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指標對外周血管病變的評估價值〔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6(10):712-6.
3 王媛媛,陳玉芳,高曉寧,等.誘發胰島素抵抗基因與中國漢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305-9.
4 何清華,孫明曉.2型糖尿病β細胞功能紊亂的特點及其臨床對策〔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4;10(6):5-8.
5 洪天配.2型糖尿病患者中基于腸促胰素藥物作用的比較〔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9):861-4.
6 朱 鳳,宋曉燕.沙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其對胰島β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6):494-6.
7 陳 菲,程彧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老年糖尿病腎病及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891-2.
8 韓 穎,李素芬,劉 艷.血清胱抑素C與糖尿病腎病〔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4;34(3):207-10.
9 任春久,張 瑤,崔為正,等.氧化應激在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生理學報,2013;65(6):664-73.
10 張 倩,梁曉春.氧化應激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5;31(11):1000-3.
11 宣志強,婁域峰,葉安方,等.介入放射工作人員血清中抗氧化能力的檢測與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3;33(4):415-7.
〔2016-02-19修回〕
(編輯 李相軍)
曲 燕(1972-),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內分泌疾病研究。
R587
A
1005-9202(2016)19-477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