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韓紅賢
教學內容:這節課主要是師生共同探討《美國的兩黨制》,是選修3《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專題三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第二框的內容,主要探討三個問題:一是美國兩黨制的主要表現;二是美國兩黨制的特征,三是美國兩黨制的實質。
教學難點:第三個問題美國兩黨制的實質。
教學重點:第三個問題美國兩黨制的實質。
教法與學法:探究法、啟發法、討論法、歸納法。
教學設計理念:當下通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日益清晰,即“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思想政治基礎理論常識,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和辯證思維方法,培養觀察、分析和處理品德成長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正確做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能力,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培育健全人格,弘揚民族精神,初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養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價值觀強調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要求教師充分扮演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倡導把課堂主陣地交還給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貫徹這一理念,這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把課堂教學作為老師與學生互動與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材的知識和體系;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聯系生活實際,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啟發引導和教育學生,使內容具有現實性、生動性;通過新舊知識聯系,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遷移。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一堂課的成功與恰當巧妙的導入是分不開的。根據教學對象不同、內容不同,新課的導入方法也不盡相同。
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視頻的形式,選材取自網絡視頻《美國總統誕生記》和時事評論“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最逗逼:瘋子和女強人二選一”,既抓住了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一下子就激起學生的興趣,又能緊扣教學內容,并為突破“兩黨制的實質”這個難點和重點打下良好的前提和基礎。
[講授新課]
第一個問題“美國兩黨制的主要表現”。這里著重說明政壇上的“驢象之爭”就是指兩黨角逐總統寶座,輪流坐莊,進一步講清美國的兩黨制主要表現不僅在總統選舉中爭奪行政部門的政治權力,而且在國會選舉中爭奪多數席位。但平鋪直敘的講授,學生是沒興趣的。因為高二學生知識面已經相對較寬,這塊知識又與很多學科有交叉,在教學中,我通過開展請語文、英語、歷史、政治的課代表跨學科談談對美國兩黨制的認識來引導學生討論探究,這個探究活動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克服思維的片面性,使學生在爭論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得到激發,從而深化對兩黨制表現的認識和理解。
第二個問題“美國政黨的特征”。這部分知識課本安排比較直白,也比較扼要,同時對于中學生而言與日常生活較遠。我鏈接了一位在美華裔人士的博客,請同學們瀏覽博客和評論,了解美國政黨的特征。同時提出假如你是一名美國公民,你會參加2016年的總統競選嗎?如果會,請用這樣的句式:I have a dream...發表一分鐘演講;如果不會,請說明理由。這個問題聽上去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可以幫助學生認清贏得總統選舉的相關條件,為下面掌握美國兩黨制的實質這個重點和難點作鋪墊。有時候表現形式本身并不是我們教學的重點,但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達成有意思和有意義的統一。
第三個問題“美國兩黨制的實質”。這是本課的重點,雖然這部分內容乍一看并不是十分難于理解,但如果處理不好,泛泛而講,就會沖淡重點的地位,給學生頭重腳輕的感覺。新理念下的教學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傳授知識是淺層次的教,更高層次的應該是在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上。因此這部分知識更不能照本宣科式地講授和空洞地感情渲染。我利用了3月份央視電視專題片《“人權衛士”的人權紀錄》圖片版,以權威的數據呈現美國真實的人權狀況,回答美國大選選民參與率日益走低的原因,讓學生領悟不管哪個政黨執政,都實行有利于資產階級的政策,都不可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再播放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奧蘭多槍擊事件后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借題發揮的視頻,并展示兩黨在移民、控槍、社會福利等方面的不同政見,這些差異存在目的是互相牽掣,進一步讓學生總結出:兩黨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的政策和主張有明顯差別,但這些差別不過是充當兩黨制以運行的機制。事實上,美國的控槍之路任重而道遠,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和希拉里等政客的針鋒相對其實就是一場秀,兩黨的競選雖然有進步性即能為民眾提供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兩黨競選的實質就是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制衡的機制保障,是有錢人的權利游戲、有權人的金錢游戲。
[課堂小結]
思想政治學科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知識、道德修養及其圍繞世界觀、人生觀的社會科學知識來教育學生的學科。學生正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建立在這些科學知識傳授的基礎上。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把課堂教學主體的角色還給學生,學生也很樂意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但學生并不可能把教材的知識體系整理得很清晰,這就要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對討論過、思考過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并回歸到課本的有關知識點,對當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概括出知識結構。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既要傳授科學理論知識,教會學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更要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奠定基礎。所以在知識小結之后,我把目光投向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這一課最后我讓學生回憶專題一中關于民主共和制的知識:“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運用金錢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蓋其國家的階級性質,民主共和制成為他們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好的政治外殼和有效的管理國家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兩黨制等西方的政治制度,辯證地看待差異,領悟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符合國情、能保障中國人民享有當家做主權利、具有強大生命力。當然,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存在不足,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更需要在座各位青年不懈努力,以激發同學們主人翁的熱情,達到傳道授業解惑育人的有機統一。
[課堂鞏固]
最后通過必要的習題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遷移。題目仍然圍繞美國大選相關材料,通過“以‘我看美國大選為題寫一篇小評論,請你列出評論要點”的設問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并力圖用這個線索貫穿始終,達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教學反思:這一框題的教學設計的理念力求與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相契合,力圖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能力、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能力,但在設問細節處還需琢磨,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