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星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了黨和國家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本文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對廣西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限制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發現廣西目前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道路上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一些建議來解決問題。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廣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一、新型城鎮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相關概念
(一)新型城鎮化
2013年1月,李克強指出,推進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融合,使農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羅康瑞表示新型城鎮化的本質上是要從傳統的以“土地城鎮化”為主導轉向更多注重“人口城鎮化”,讓數更多的來自農村的流動人口在城市里獲得同樣的公共服務。[1]
(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作者邱鵬旭認為農業轉移人口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戶籍仍在農村,但已經從農村遷移到城鎮工作生活或在農村與城鎮之間流動的農業人口,另外一類則是戶籍已在城鎮,并一直在城鎮居民的一小部分城鎮居民。[2]由于難以適應自身角色的變化,農業轉移人口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的運作,與之前在農村生產生活時相比,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綜合素質、價值觀、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沒有明顯的更新和轉化。
二、廣西城鎮化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情況
廣西百色市、桂林、河池、柳州、來賓市等城鎮居民的城鎮化率迅速增加,主要是這幾個市2015年城鎮區域擴張(鄉改鎮)相對較大。欽州、貴港、賀州市等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者相差超過20個百分點,這些市落實農村轉移人口和外來人口的落戶,實現外來人口市民化的任務還很艱巨。另外農業轉移人口的工作流動性大,工作技能缺乏,收入較低,居住條件差,與城市人口相比競爭力較弱,缺乏城市歸屬感,他們長期不能完全進入城市社會,會積累大量的社會矛盾和風險。
三、廣西新型城鎮化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農民難以適應城市的高消費
在城鎮生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住房問題,農民工買不起房,主要原因是工作不穩定,房價太貴。根據部分企業的調查,廣西2010年農民工工資平均月收入為1807元,僅為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月收入(26535元)的681﹪。[3]2014,我區農民工的總人數是1200萬,農民工工資一般在2500元左右,南寧房價,例如南寧的住房價格保持在7000元/平方米,即使一年不吃不喝也只能買到3平方米左右。企業不包食宿的崗位,支出往往占到了工人月收入的50%左右。如果再加上孩子的教育、生活費等,這些費用將占他們月收入的70-80%。所以農民工的收入所剩無幾,在城市很難扎住根。
(二)戶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戶籍管理制度是當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一大障礙,城鄉人口是很難逾越的兩個社會大階層,使農民,包括進城務工人員無法享受與市民同等的權利。對于一個農民工來說,如果沒有城市戶籍,因此,他們不能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在就業、養老、醫療、兒童學校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3]傳統戶籍制度,嚴重影響了城市農業轉移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影響城市化的實現,影響著中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
(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
廣西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還存在一些問題:基礎設施和在當前城市發展不協調的存在,城市規劃缺乏前瞻性,為未來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考慮不足夠充分,導致了現存設施的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重經濟基礎設施,輕社會基礎設施和環境基礎設施,公共娛樂休閑等社會基礎設施;重建設輕管理,外表光鮮,實用性卻很差,比如排水設施就很差,每當大雨就會形成“上街看?!钡膶擂尉置妗9卜招什桓?,公共服務的水平不能夠滿足城鄉居民的需要;沒有醫療保險體系保障,容易造成農業轉移人口在異地城鎮形成“看不起病,不敢醫治“的現象,這一系列問題都不利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實現。
(四)農業轉移人口缺乏相應素質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農業轉移人口的文化素質低于同時代的城市人口。在這些人群中,曾經接受職業培訓的很少,獲得了職業資格的夜很少,大多都是零時學的,沒有什么經驗。所以絕大多數農業轉移人口只能做一些簡單賣力的工作,主要從事裝卸搬運、建筑施工等以體力為主工作,收入低并且工作不穩定。
四、對策與建議
(一)穩定就業增加收入
首先,要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城鎮化的發展需要產業的支撐,只有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實力,擴大就業空間,才能保證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從而促進城鎮化的發展。然后,要增加收入的實現途徑。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規律。勞動者作為市場的主體之一,他們要善于利用市場的力量來提高自己的收入。政府也必須要履行應由的監督作用。在保障市場力量的前提下,理順資源配置與市場配置之間的關系,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公平作用,勞動力的收入增加離不開政府的有效干預。
(二)加快改革戶籍制度
2014 年 3 月 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突破制約,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落戶政策。[4]在廣西也可以嘗試取消農業、非農業的戶口性質,把“二元化”的城鄉戶籍管理制度變成“一元化”,取消城鄉的區別,逐步實現城鄉人口一體化管理和科學化,可以進一步放開小城市戶籍限制,確保新公民和其他城鎮居民一樣。[5]中間城市可以有序落戶限制,符合合法穩定的職業和合法穩定的居住地的農業轉移人口,應盡快解決落戶問題。
(三)強化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首先,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诔鞘谐W∪丝谂渲没A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加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以及金融支持。此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應該是為全體市民提供均等服務的,博物館、體育館以及讀書館等公共設施,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應對所有市民實施無差別收費政策。然后,基礎設施建設要建管結合?;A設施建設應嚴格按照規劃進行,防止項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基礎設施建成以后,還應該加強對養護和運行的管理,注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運行階段的投入,并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考核激勵機制,要確?;A設施的可持續性和實用性。
(四)努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的素質能力
從我區農業轉移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為了促進農業人口在城市化進程中的轉移,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他們職業教育和培訓。對即將畢業的人員鼓勵實習制度,學習工作經驗。
五、結語
在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將會表現的越來越明顯。目前,廣西農業轉移人口的城市化進程還存在許多障礙,因此要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基本收入。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保障農民工的社會公共服務利益,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戶籍問題,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和個人素質。要推動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問題對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有重要意義。(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中國新型城鎮化應“以人為本、產業優先”[EB/OL].http://www.ciudsrc.com/new_xinwen/yaowen/2015-03-04/81856.html.
[2] 邱鵬旭.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認識和理解[EB/OL].[2013-3-29].htt://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3/c40537-20778267.html.
[3] 黃新文.廣西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5)44.
[4] 新華網.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4-03-05]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3/05/c_12622608_2.htm.
[5] 石學峰.和諧社會視閾下農民工利益表達機制建設[J]《理論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