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低碳經濟形勢下臨港物流園區的運營策略。在整個世界大環境下,低碳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物流作為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保障,必須走低碳之路。本文從低碳物流發展的必要性,分析低碳物流園區的運營目標,結合臨港物流園區的發展模式和戰略聯盟伙伴的特點,分析臨港物流園區低碳化運營策略。以太倉臨港物流園區為案例,探尋適合于太倉港臨港物流園區低碳化運營機制。
關鍵詞:臨港物流園區;低碳;運營機制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03
港口是一個通道,更是一個對內、對外交往的門戶,可以全面匯集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經濟騰飛的最大增長點。港口的開發建設是關系到產業轉移、開發國內資源、開拓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條件;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改善投資環境。通過港口的開發建設可以形成一種產業集群現象。
港口所涉及的相關產業包括直接產業、間接產業和衍生產業。直接產業是指裝卸儲運、中轉換轉、多式聯運、運輸代理、理貨、拖帶服務、船修、船檢、生產生活服務等相關產業。間接產業包括臨江工業、物流、貿易、金融、信息、保險等。衍生產業包括旅游、娛樂、商貿、房地產等。這些產業通過港口的拉動作用,帶動港口城市的發展。
太倉港處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上海自貿區交匯點上,作為江海聯運的最佳結點,通過港口經濟的發展,利用港口優勢,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改善我們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可以拉動太倉市的經濟發展,推動蘇州地區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太倉市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對臨江工業的發展將會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可以促進太倉市整個經濟的聯動發展。通過港口的開發建設所引起的項目帶動、資金帶動、管理帶動和體制帶動可以促進蘇州地區經濟的良性發展,能有效促進蘇州經濟的轉型升級;可以帶動倉儲、物流、金融、商業、港口服務業、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給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空間,增加農民收入;另外還有利于推動港城的開發建設。本文以太倉港物流園區為研究對象,探尋臨港物流園區低碳化運營的措施,研究適合于太倉港低碳物流的發展策略。
一、低碳物流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在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物流作為經濟發展中重要環節,如何進行低碳減排,節約資源成為重要課題。低碳物流、綠色物流等概念應運而生。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低碳經濟、低碳物流、綠色物流等均有研究,并提供一定的發展措施和策略。
低碳物流是指物流企業的運行過程中保證碳排放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它體現了資源的節約,同時,它把可持續的發展思想放到物流管理中,強調了企業在發展的同時需要注意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及系統效率的平衡,它是物流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
二、低碳物流園區運營目標
臨港物流園區作為連接海運港口、內河港口以及一些重要貨運人和物流服務供應商的連接節點,能有效聯動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港口增值服務,并同時保證不對港口及周邊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在發展低碳經濟背景下,針對臨港物流園區的發展特點,適時提出物流園區低碳運營目標,對實現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臨港物流園區要想在經濟發展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有相應的運營目標。在低碳經濟形勢下,目前臨港物流園區所采取的運營戰略需要結合港口物流發展特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區港聯動、以港興市”等政策的支撐下,促進港口產業集群發展,進一步帶動促進城市發展。港口物流在發展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環境,要對港口物流主要污染物等實施無害化處理,并對港口物流園區所處的自然環境實施檢測,做到港口物流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因此,低碳物流園區不僅是自身的低碳運營,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為區域低碳的核心結點。對于低碳物流園區的運營,不僅要滿足物流園區內外各部門、各管理主體和諧互動,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運行高效的目標,而且要實現物流運作全過程的環保經濟,圍繞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物流園區。
三、太倉港物流園區低碳化運營策略
1.太倉港港口優勢
太倉港有獨特的地理位置,枕江傍海,緊鄰上海港,距吳淞口僅24海里,至長江入??诩s68海里,是江海聯運的最佳結點。太倉港地理位置如圖3-1所示。
圖3-1 太倉港地理位置圖
太倉港地理位置優勢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上海近洋航線引到太倉;2)太倉港是一個梯型交界口,是江海聯運的重要中轉點,北方的糧食、玉米等到太倉港中轉,再轉南方航線到廣東等;3)上海港目前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需要開發太倉港。
太倉港地處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鄰近有國家級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昆山開發區,以及無錫、常州開發區;長江上游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速。這些都為太倉港的跨越式發展積聚了大量的貨源,具有廣闊的市場腹地。
2.港口物流園區的聯盟戰略
通過加強對物流園區的戰略管理,提供便捷、合理的全方位港口物流服務,延伸港口物流產業鏈,拓展港口物流業務發展,促進港口產業集群的發展。港口物流園區提供物流服務,同港口、貨主、工業園區等構成上下物流供應鏈,依靠港口物流園區的銜接和加工處理,港口實現高效率的運作,物流企業規范低碳運行,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物流業務,臨港各企業通過物流園區實現貨物供應和集散的無縫銜接,提高質量和效率。太倉港港區規劃如圖3-2所示。
圖3-2 太倉港港區規劃
作為港口產業集群體現形式的港口物流園區周邊吸引了大量著名的航運企業、物流企業參與經營服務,增強航運企業的配套增值服務能力,提高港口產業的整體服務水準,為港口產業的發展帶來大量商機。太倉港口物流園區聯盟伙伴如表3-1所示。
表3-1 太倉港口物流園區聯盟伙伴類型
類型 特點 聯盟戰略
貨主及其代理(協會) 這些企業物流外包的主要目的在于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降低物流運營成本,加快產品流通速度,提高物流服務專業水平以及減少固定資產占用資金等 選擇物流供應商的標準是能提供“少批量、多批次、少庫存、多品種”的服務。這種聯盟在促進物流園區自身發展的同時,為港口穩定了貨源。
物流公司 大多規模小,功能單一,能夠提供物流服務,分布不集中 將園區范圍內物流公司聯合起來,利用港口物流園區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和現代化信息技術,搭建先進的物流信息平臺,為貨主實現“T2T”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港口 進出口貨物的流通節點 港口物流園區投資主體可以與該地區港口合作建設現代化的、高效的物流園區,將一系列物流企業規劃到一起,設計高效布局,將港口、貨代企業和物流服務供應商等實體鏈接起來實現信息共享,協調工作。
航運公司及代理 航運公司本身就是物流運輸企業,但是隨著航運行業的發展,航運公司的功能不再只停留在運輸層面上,而是在供應鏈物流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 全方位參與物流園區建設,園區主體可以與航運公司合作建設物流園區,穩定貨源,并提供先進的物流服務
臨港工業園區、物流園區 臨港工業是生產要素的最佳結合點,臨港工業對港口有較強的依賴性 園區要進行合理布局規劃,投資建設各類庫場和配套設施,完善船代、貨代、信息、陸上運輸等配套功能,為貨主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務。物流園區與臨港工業園區形成互相配套、優勢互補,以物流促進臨港工業,以臨港工業帶動港口物流的良性循環。
備注:“T2T”是指terminal to terminal,即電腦客戶端對電腦客戶端
港口物流園區通過與各聯盟伙伴結成戰略聯盟,通過資源共享,物流園區擴大了經營范圍,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物流園區、港口、航運企業與供應、制造、銷售商合作,就組成了一條高效的物流鏈。依靠這條物流鏈,港口物流園區、港口作業區、航運企業、貨主、臨港工業園區實現了原來憑借自身實力不可能達到的效率,實現聯盟“多贏”的目的。
3.太倉港臨港物流園區低碳化運營機制
根據太倉臨港物流園區的規劃目標和產業方向,太倉臨港物流園區低碳化發展可以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規劃新能源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新裝備產業園、現代物流園和太倉市中小企業創業園等特色功能園區。從低碳環保、綠色物流和和諧高效三個方面進行物流園區的低碳化發展。低碳化發展策略如表3-2所示。
表3-2 太倉港臨港物流園區低碳化發展策略
策略角度 內容 措施
低碳環保 創新低碳物流技術,物流企業運營與管理考慮節能與環保問題 從供應鏈角度,將供應鏈中的低碳目標作為企業運營目標,摒棄傳統意義上將企業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的理念。
綠色物流 對物流企業進行低碳化管理,從低碳運輸、低碳包裝、低碳配送、低碳倉儲、再制造和廢物處理系統等角度采取相應措施 低碳運輸方面,利用太倉港江海聯運和長三角地理優勢,發展多式聯運,整合各種運輸方式優勢資源,實現資源節約、碳的減排。
低碳包裝方面,做到包裝標準化、大型化和集裝化以減少資源消耗,同時還要做到包裝循環化和再生處理化,從而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的污染,進而達到物流低碳運營的目的。
低碳配送方面,利用太倉港園區聯盟戰略,有效節約資源,企業間達到資源共享,互利互惠,同時也減少在配送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在廢物處理方面,利用新技術、使用新能源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從生態鏈角度突出綠色生態的特點。
和諧高效 將低碳能源、低碳研究、低碳制造、低碳社區等方面的低碳化產出都離不開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重要一環的低碳物流的有效支持 利用太倉港臨港區位優勢的風能、太陽能等實現傳統的港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低碳化基礎上,引入貿易、展覽、金融、信息等高端的低碳物流產業
太倉港結合自身優勢和目前產業現狀、特點,在低碳經濟形勢下,新能源產業園要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光電、海上風能裝備制造、生物質能源等產業;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精細化工材料、高分子材料、節能玻璃等產業;新裝備產業園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交通運輸裝備、現代物流裝備以及工程機械設備等產業;現代物流園要依托太倉港港口優勢和太倉保稅物流中心的功能優勢,實施“區港聯動”,積極爭取保稅港區、對臺自由貿易區等國家級功能載體,加快建設華東環球商貿物流城、華能煤炭儲運中心等基地型物流項目,著力打造長三角國際采購分撥配送基地、華東臺灣商品物流基地、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交易基地三大基地,做大港口流量經濟份額;太倉市中小企業創業園要設置行政辦公區、物流園區、科技研發區、停車場聚集區、集宿居住配套區,發展成為太倉市級一個重要的配套基地。
四、結語
低碳物流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園區作為低碳物流發展中的重要區域更要注重低碳化運營。臨港物流園區已經逐步發展成綜合型物流基地,在發展低碳物流的過程中,除了低碳經濟思想的灌輸,還需要通過一系列措施,在物流各個環節,在整個供應鏈視角下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樂畢君,王琦.傳統物流企業低碳轉型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3).
[2]葛莉.芻議低碳經濟下物流企業的經營對策[J].商業時代,2010(30).
[3]陳暉.淺析供應鏈視角下物流企業低碳化運營模式[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36).
[4]王海燕.“區港聯動”模式下蘇州港物流園區發展策略分析[J].科技視界,2012(33).
[5]顧亞竹.港口物流園區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物流出版社,2008.
[6]戴勇.低碳物流園區的運營優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3(11).
作者簡介:蘇玲利(1980-),女,漢族,江蘇宿遷人,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項目“低碳經濟形勢下蘇州港臨港物流園區發展路徑及政策研究”(2012SJD63007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