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陽+李艷萍
摘 要:當前,隨著我省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各領域亟需大量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承擔此任的大多數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已意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如何打造更加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本文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育;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為重點,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發展,我省高職教育已具有較大規模,當務之急是如何結合市場,加強校企深層次合作,提高教育質量。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了解具體情況,分析存在問題,思考合理有效的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問題
實踐動手能力、教學實施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是高職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我院教師絕大部分沒有真正深入過市場,實踐能力匱乏,不注重知識更新,只會紙上談兵,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實訓流于形式
校內實訓:一個房間,兩套軟件,三五十臺電腦,這種校內實訓形式,對有的專業可能有些微效果,但對有的專業(譬如市場營銷、經濟管理)而言,純屬游戲。
校外實訓:無依托企業。通常是由任課教師布置實訓任務,學生自己去完成,無過程監控,大部分學生純屬應付,沒達到應有的實訓目的。
(三)人才培養脫離市場需求
當前我院部分專業的人才培養與市場的實際需求是明顯不相適應的,存在主要問題: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課程設置和培養內容結構缺乏高職特色。
(四)專業開辦和課程設置缺少深度調查論證
高職院校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某些學校迎合家長喜好或者不愿舍棄所謂的骨干專業而開設或者大力建設諸如商務英語、會計等大眾專業,根本就不考慮其未來發展空間和就業前景。
(五)大多數學校沒有搭建有效的與企業溝通的平臺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絡是靠私人關系來維系的,校企雙方信息溝通交流還存在一定問題,缺乏穩定的、經常性的溝通。
二、改進校企合作模式的對策
(一)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確保校企真誠合作
高職學校要走出去主動與有關企業聯系,及時收集市場需求信息、實用技術信息等,并以此來確定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二)根據企業的要求進行課程改革,調整課程體系
技能培養,應該緊緊圍繞企業要求展開,以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技能為目標,調整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實驗實習課的比例,加大技能培訓的比例,建立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的多層次、多類型、多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在方法上,以實踐作業模塊為載體,用相關專業理論輔助實際操作,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強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訓練。
(三)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快與企業零距離接軌的步伐
學校應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安排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把企業一線專業人士請到學校充實教師隊伍,確保職業學校教學內容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軌,確保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先進性。
(四)企業精英進課堂
自2006年開始,我們學校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分別聘請了宜昌佳禾廣告策劃公司董事長馮地疆、宜昌美辰廣告公司總經理唐華林、楚園春酒業公司副總崔少云為我院客座教授,他們作為知性企業家,既有較雄厚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的市場實戰經驗,在提高學生行業技能的同時,對學生在職業認知、職業定位和發展規劃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豐富的行業案例、靈活的授課方式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效果,使同學們受益匪淺。
特別是佳禾公司的馮地疆董事長(高級策劃師),專業從事房地產營銷和策劃工作20余年,是湖北省知名的房地產策劃人,連續5年獲得“宜昌市十佳策劃人”稱號。自2005年4月在我院針對03級、04級營銷專業學生舉辦專業講座開始至今,長期承擔《市場營銷》、《商務談判》、《廣告學》等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并結合行業、職業能力培養需求,參與到人才培養計劃制定、課程體系設置、教學過程與產業升級和生產過程的對接等專業建設活動中,對提升我院營銷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馮總在教學中,把提升課堂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以及最大限度接近課程實踐操作,作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為此,校方在馮總建議下大膽的調整了授課方式:
1、采用課堂前移授課方式
面對市場營銷手段和廣告推廣的高頻度的變化,以及新媒體革命和互聯網思維興起的市場現狀,原本的教學模式和實踐操作出現較大的差距,馮總為此嘗試了課堂前移授課方式:課堂前移不同于學業完成后的實習,而是邊學習邊實踐,讓課堂前移到項目案場的實際環境,開展真實工作環境下的理論知識講授,使得學習效果從單純的講授,變成邊看邊講、邊用邊講,在完成課程知識學習的同時,學習職場禮儀和感受職場文化,讓學生進入職場的同時即可初步掌握相關的市場文化和基礎禮儀,不至于出現手足無措的茫然境地,該方式受到學生的大力歡迎,成效斐然。
2、對學生按不同就業方向進行能力培養
完成課程教學后,分別從個人發展(自主創業)和高端就業(相關企業的項目主管或帶頭人)2個角度,進行實戰培養,使得學生基本具備獨立操作能力,分別可以達到:自主創業——具備市場研判,產品選擇和進貨、市場推廣組織等全流程營銷組織的核心能力;高端就業——具備市場營銷從市場、策劃、研發、推廣、銷售管理的全流程和關鍵節點的實操能力,重點具備策劃案的寫作和組織實施能力。
3、按崗培養
按照未來的就業崗位,讓學生按照自身的興趣愛好、發展意向、性格特點,進行情景式就業定位選擇,實際操作中分為:策劃崗位,銷售崗位(含案場管理),市場管理等三種崗位,讓學生對號入座進行角色設定后,針對性進行教學和實踐。
10年來,馮總的學生中有不少已真正成了市場中的人才:TCL小家電的區域經理尹云龍和秋冬、怡寶礦泉水的經銷商李晶、宜昌某藥店老板陳星月、某房地產公司項目主管張幸、湖北蘭德廣告公司項目經理田立春、湖北一致生物科技公司銷售主管胡高占……。
社會在變,市場在變,需求在變,傳統的高職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光是形式上的變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在學校現有資源條件下,如何構建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我省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周明星,關炳岳.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8.
[2] 朱世強,閏金奎.密切校企合作做好工學結合[J].教育與職業,2008(26).
[3] 王沐智 校企合作的現實意義以及模式初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11月上旬刊
[4]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