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燕
摘 要:隨著互聯網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社交工具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緊密,溝通更快速和便捷。出生在90年代的大學生,伴隨著網絡和科技的發展成長,網絡社交工具更是對他們社交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文將通過中國互聯網的最新發展數據,當前用戶最多的幾款網絡社交工具功能特點的簡介,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探討網絡社交工具對當代大學生在人際社交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社交工具;大學生;互聯網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與2016年8月在國家網信辦新聞發布廳,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上半年新增網民2132萬人,增長率為3.1%,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到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
從《報告》中,中國網民年齡結構可以看出,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4%,從職業結構中可以看出,中國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仍然最高,為25.1%。由此可見,大學生是網民中的一支主力軍。
一、網絡社交工具的發展
中國當代大學生使用相對較多的網絡社交工具為:QQ、微博、微信。由《報告》統計顯示,這三者也是名列網民常用的六大典型社交應用的前茅。
(一)QQ
QQ是1999年2月由騰訊自主開發的基于互聯網的即時通信網絡工具——騰訊即時通信。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并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
QQ空間(Qzone)是騰訊公司于2005年開發出來的一個個性空間,具有博客(blog)的功能。自問世以來受到眾多人的喜愛,在與人聊天的同時還能關注其動態。騰訊QQ給廣大網民帶來了方便,高效,快捷,是一款安全穩定,使用簡易,功能強大的社交軟件。
(二)微信
微信(We 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比傳統的手機短信和彩信更加方便快捷。同時,還可以使用多種社交插件和服務插件。
微信朋友圈是以微信為基礎衍生出來的社交服務,是社交元素與即時通信工具的融合。截至2016年6月,網民中有78.7%的人在過去半年內使用過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原本是基于微信聯系人形成的熟人社交平臺,隨著用戶規模的拓展、產品功能的豐富,弱關系社交也逐漸滲入,在產品內部形成多個相互平行、自成體系的圈子。
(三)微博
微博(Wei bo),即微型博客的簡稱,也即是博客的一種,是一種微博基于社交關系來進行信息傳播的媒體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包括標點符號)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根據《報告》數據,截至2016年6月,微博用戶數量為2.42億,使用率為34%,與2015年底相比略有上漲。微博主打陌生人社交,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注”、“被關注”網絡來傳播信息。
微博具有便捷性,技術門檻要求較低,只要有互聯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消息,向粉絲分享自己的動態;微博具有原創性,用戶通過輸入簡短的文字,插入圖片來發布動態,微博的到來,也促使了許多自媒體的興起;微博具有草根性,不同于博客,文章篇幅較長,邏輯性要求較強。微博只要用140個字,簡短的描述事件,抒寫心情。
二、網絡社交工具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人是社會的動物,每個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信息交換,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網絡社交工具的前衛性,便捷性,平等性,贏得了許多大學生的青睞。網絡社交工具給人們的交流帶來高效,快捷的同時,也同時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拓展了大學生的社交圈
進入大學校園,大學生在渴望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渴望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大學社團等組織現在基本有自己的QQ群,微信群,社團成員可以及時溝通,這樣一來,個人的社交圈不再僅僅局限于一個班,可以拓展到一個校園,甚至一座城市。網絡社交工具也可以和遠距離的朋友保持緊密的聯系,溝通感情。網路社交工具縮短了人與人之間溝通距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縮減了大學生的社交成本[1]
遠隔千里,若沒有網絡,則要通過電話或是書信進行交流,耗費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作為還未步入社會,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學生,如果是僅僅是通過電話交流那么通訊費用將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壓力,書信交流耗費的時間長,而網絡社交正是可以縮減大學生社交所耗費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通過網絡社交工具就能輕易實現。并且,現在QQ,微信有了網絡電話,有了Wi-Fi學生便可以免費視頻語音聊天。
3、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心理壓力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習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學生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并且由于與家長的代溝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大學生會選擇主動和家人溝通,更多的是選擇把負面情緒埋藏在心底。這樣一來,容易導致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危害身心健康。
由于網絡的平等性,匿名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社交工具,與網友傾訴等多種渠道,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和負面情緒,釋放自己的情感,是心里疏導的一條新渠道。
(二)消極影響
1、導致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障礙
許多人會在網絡上和朋友聊得熱火朝天,可是到了現實生活中,卻發現無話可說,氣氛尷尬,網上朋友很多,在現實中卻愈發的孤獨。并且現在屢次出現的大學生殘忍謀殺室友的案件,正是因為同學之間缺乏溝通,矛盾慢慢累積,最后爆發所致。雖然網絡有各種的圖片,視頻,可以承載很多信息,但還是沒有現實中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來得實在,溫暖。
2、網絡的虛擬性導致信任危機[2]
如今,網上也有許多爆料,網戀幾年,約出來見面竟然發現對方是個男的,這正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所致,你甚至都無法準確地判斷網絡那一端和你聊天網友的性別。許多人網上相親盜用別人照片,一見面另相親對象大失所望,這樣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減少了網民在責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約束,更加的隨心所欲,可以扮演多種角色。雖然微博等網絡社交工具推行實名制,但是也難以從根本上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導致信任危機。
參考文獻:
[1] 胡愛琴.網絡社交平臺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以人人網為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2
[2] 喬木.現代網絡社交工具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