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布萊恩·威登(Brian Weeden,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顧問)
以對等求合作:穩定中美太空戰略關系
肖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布萊恩·威登(Brian Weeden,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顧問)
太空既曾是美蘇展開冷戰競爭的主要競技場,也曾是兩個超級大國實現戲劇性緩和的展示舞臺。①參見William E.Burrows,This New Ocean:The Story of the First Space Age,New York:Random House,1998;Walter McDougall,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Space Age,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7.因此,不論是基于現實還是歷史經驗的考慮,太空對于中美關系的未來都擁有巨大的影響,兩國也均將其視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關鍵領域。②參見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Space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national_space_policy_6-28-10.pdf.(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China’s Space Activities in 2011,http://www.china.org.cn/government/whitepaper/ 2011-12/29/content_24280462.htm.(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PRC),China’s Military Strategy,http://eng.mod.gov.cn/Database/WhitePapers/2015-05/26/content_ 4586688.htm.(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一方面,美國要維護太空優勢地位,確保其太空資產的安全和“充分利用”太空的權力;另一方面,中國則致力于增進自身能力,通過縮小雙邊力量差距來“說服”美國在該領域進行合作。
中方“以對等求合作”的策略雖是唯一現實可行的道路,但在執行過程中卻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遭到誤解、引發誤判、甚至產生沖突的可能,美國也缺少“對等”看待他者的經驗。③參見George F.Kennan,Memoirs,1925–1950,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67.對于這一風險,中美兩國都應有深刻的認識,在執行各自戰略的同時有意識、有步驟地在太空領域穩定雙邊戰略關系,避免最糟糕局面的出現。最終,兩國在太空領域的共同努力不僅應當能夠實現單一關系穩定,而且還應能借助太空領域內的積極接觸來促使整體中美關系趨于合作。
美國的太空利益及其對華態度。奧巴馬政府于2010年頒布了其國家太空政策,宣示“美國將太空的可持續性、穩定、自由進出和使用視為美國生死攸關的國家利益”。④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Space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une 28,2010.這一利益有三個層面,在戰略上,太空能力是保障美國情報、監視和偵查能力(ISR)的基石,是美國保衛本國邊境、投射力量保護盟友和海外利益、擊敗對手的關鍵;在經濟上,包括GPS在內的當前全球太空經濟規模預計已經超過了3300億美元,并以多種方式惠及美國;同時,民用太空活動同樣在提升美國聲譽和軟實力方面持續發揮作用,公眾對于美國的民用太空探索仍然有著強烈的興趣和支持。⑤Benjamin Wormald,“Americans Keen on Space Exploration,Less So on Paying for It”,http://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 2014/04/23/americans-keen-on-space-exploration-less-so-on-paying-for-it.(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
然而,這也意味著美國比其他國家更為依賴太空能力,而后者又具有高度的脆弱性。美國擔心別國通過反太空能力威脅美國的太空資產,削弱美國的整體戰略能力。⑥U.S.Air Force Space Command,“Resiliency and Disaggregated Space Architectures”,http://www.afspc.af.mil/shared/media/document/AFD-130821-034.pdf.(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正因如此,美國對中國反衛星能力的發展非常敏感,認為中國的太空戰略中并未排除對美國戰略衛星的攻擊。⑦Dean Cheng,“The PLA’s Interest in Space Dominance”,Testimony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Washington,D.C.,February 18,2015,http://www.uscc.gov/ sites/default/files/Cheng_Testimony.pdf.(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對此,美國的應對之策是進一步鞏固自身優勢。2016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就要求美國太空安全界“保護和保存美國的太空權利、通道、能力、自由行動和利用的能力,應對太空襲擊,以及在必要的情況下剝奪那些危害美國國家利益的國家利用太空的能力”。⑧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An Act to Authorize Appropriations for Fiscal Year 2016 for Military Activit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for Military Construction,and for Defense Activities of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to Prescribe Military Personnel Strengths for Such Fiscal Year,and for Other Purposes”,http://www.gpo.gov/fdsys/pkg/BILLS-114hr1735pap/pdf/BILLS-114hr 1735 pap.pdf.(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為此,美國也反對中國提倡的《外太空非武器化條約》。①“Press Conference: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rank A.Rose—U.S.National Space Policy 2010”,U.S.Mission to Geneva,July 13,2010,https://geneva.usmission.gov/2010/07/13/rose-press-briefing.(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美國認為這一條約在規范對象和核查方式都極度有利于中國,相反會束縛美國的手腳。②Michael Listner and 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The 2014 PPWT:A New Draftbut with the Same and Different Problems”,Space Review,August 11,2014,http://www.thespacereview.com/article/ 2575/1.(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
此外,美國國會還試圖將太空合作作為手段來促使中國改變在人權和宗教政策。作為2012財年美國航天航空局撥款法案的一部分,《沃爾夫修正案》規定,除非有國會的明確批準,否則禁止NASA和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在與中國的雙邊太空活動中花費任何資金。③Marcia S.Smith,“Rep.Wolf Tells Bolden No to China on ISS”,Space Policy Online,March 6,2012,http://www.spacepolicyonline.com/news/rep-wolf-tells-bolden-no-to-china-on-iss.(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這一規定使得中美民用太空界幾乎無法實現任何形式的合作。美國雖然因此而減少了對中國民用太空技術發展的擔憂,但雙方卻難以提升在太空領域的關系。
中國的太空利益及其對美態度。與美國類似,中國在太空領域也擁有廣泛的利益,涉及國家安全、國際軟實力、科學、經濟與國際合作等方面。在戰略上,確保自身利用太空、阻止潛在對手利用太空也同樣是中國保衛自身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關鍵。④Michael S.Chase,“Defense and Deterrence in China’s Military Space Strategy”,http://www.jamestown.org/programs/chinabrief/ single/?tx_ttnews%5Btt_news%5D=37699&cHash= e3f0fcd233f563e2364ad7bc49425244#.Vq_vzU0UU6Y.(上網時間: 2016年10月10日)
首先,在中國看來,目前最為緊迫的問題是中美之間的太空能力差距仍在擴大,美國甚至可能會憑借自己對相關太空資產的掌握完全抵消中國的有限核威懾。⑤Zhang Hui,“Action/Reaction:U.S.Space Weaponization and China”,Arms Control Today,December 2005,http://www.armscontrol.org/print/1943.(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因此,如果不能迅速發展太空能力,中國就可能會陷于無法維持雙邊戰略穩定的境地,難以保衛包括臺灣在內的核心利益。
其次,中國也希望能夠在國際太空治理這一領域擺脫“后來者”劣勢,獲取與其地位相稱的制度權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和俄羅斯聯合提出的《外太空非武器化條約》。盡管國際社會對該條約普遍贊同,美國卻以“不對等”為由加以反對。有鑒于此,中國也只能將自身太空能力的發展作為打破僵局的籌碼。
再次,太空能力的進步能顯著加快中國的科學研究,促進相關領域的創新并獲取商業利潤。⑥Zhao Weibin,“Sino-U.S.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Outer Space”,China U.S.Focus Digest,July 2014,http://www.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sino-us-competition-and-cooperation-in-outer-space.(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但是,中國航天部門卻受到了來自美國的嚴厲限制,不僅企業無法充分進入世界市場,科學家和宇航員也被排除于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項目之外。這些限制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太空利益,中國也一直試圖說服美國放松并最終取消這些限制措施。⑦“U.S.Needs to Reexamine NASA’s China Exclusion Policy”,China Daily,June 5,2014,http://www.chinadaily.com.cn world 2014-06/05/content_17563848.htm.(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
最后,中國希望通過發展太空能力增強國際合作的能力,拓寬合作渠道。中國多次聲明其太空能力的發展不應當以與其他國家雙邊關系和相互信任為代價。⑧Marcia S.Smith,“China Issues New Five Year Space Plan”,Space Policy Online,2011,http://www.spacepolicy online.com/news/ chinaissues-new-five-year-space-plan.(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畢竟,一場太空軍備競賽可能嚴重惡化中國的外交環境,并分散寶貴而有限的資源。
在中國看來,當前美國太空政策的目標就是維持自身在外太空的主導地位并繼續擴大與其他國家的實力差距。⑨Bao Shixiu,“Deterrence Revisited:Outer Space”,China Security,World Security Institute,No.5,2007.在中國看來,美國增強對太空的保護與發展導彈防御系統在實質上如出一轍,將不可避免地削弱中國核威懾及常規軍事威懾能力。由于美國拒絕加入多邊太空機制,因此發展自身力量也就成為了唯一務實的方案。⑩凌勝利:“太空治理與中國的參與戰略”,《外交評論》,2015年第3期,第121~122頁。歸根結底,中美之間的巨大力量差距使得雙方的共同利益相對薄弱,缺少構建共有機制的基礎,這使得中方只能將縮小差距作為首要的太空政策目標。
合作建議。當前中美太空合作的重點應當是在雙方力量差距縮小的過程中,避免產生誤判,防止可能的沖突升級和蔓延;同時,雙方應當在一定條件下,盡可能在多個太空相關領域展開合作,培養雙邊互信。
在促進合作方面,中美應將通過多邊合作增強太空治理和確立太空行為準則視為兩國的重要利益,共同建設長期可持續的太空環境。與此同時,兩國也應當探索實現民用和商業航天活動的各種途徑,為雙方的太空關系增加積極因素,抵消太空軍事競爭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危機管控方面,中美雙方應避免采取進攻性的反太空戰的戰術,防止先發制人的沖動成為導致局勢不穩和危機升級的顯著誘因。同時,在難以達成涉太空軍備條約的情況下,在雙方研發和部署兩用太空技術時應采取政策信息交換、邀請接觸和參觀等多種透明和互信建設措施,①UN General Assembly,“Group of Governmental Experts on Transparency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Outer Space Activities”,http://www.un.org/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A/68/ 189.(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有效減少戰略誤判。
其中,提高空間態勢感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能力、促進太空活動中的信息交換是最具前景的互信構建方式。隨著太空技術的持續擴散,包括中美在內的各國有可能切實分辨負責任的和不負責任的太空行為,監督各類相關的太空政策承諾,②David C.Gompert and Phillip C.Saunders,“Paradox of Power:Sino-American Strategic Restraint in an Age of Vulnerability”,http://www.dtic.mil/cgi-bin/GetTRDoc?AD=AD A582221.(上網時間:2016年10月10日)并最終使之成為支撐多邊太空協定和條約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