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春中醫藥大學 齊勛 徐杉
輔導員提升學生網絡修養意識形態的具體途徑
文/長春中醫藥大學 齊勛 徐杉
隨著新媒體的日益壯大,其傳播速度快、傳遞途徑多,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等諸多方面產生了很多影響。高校輔導員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適應新環境的同時,更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今大學生在網絡修養暴露的新問題,是目前需要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區別于以往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新興“媒體”進入人們的視野,打破時空界限與接收的局限,通過手機、網絡等其他媒介,將過去需要統計、分析的“大數據”“大信息”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之形式的改變,道德秩序也面臨失衡,網絡的道德更未實現完整,不健全的網絡道德問題嚴重危害了大學生成長歷程,對未來社會的發展、人類進步同樣造成潛在危險。作為青年的高校大學生群體,受到的沖擊尤為突出且反映的問題很多,基于此,輔導員對于大學生在網絡修養的培養與提高方面刻不容緩。
(一)新媒體的實質研究。新興溝通、交流、傳播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QQ、微博、人人網、微信等已融入到了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作為新技術改變了以往獲取信息的方式,與傳統媒體區別而出的“新媒體”,甚至有人對“中國傳媒大學”有了是否為“中國傳統媒體大學”的意思?我想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正是因為網絡環境的隨意性、廣闊性、不確定性,所以造就了“多元—開放”兩大特點,“大數據”“大信息”相互交融,帶動很多產業發展。
(二)產生的影響。新媒體的發展具有雙向作用:一方面加大信息的傳播與共享,增加學習、工作、生活的更多資源;促進交流的優勢以及較高效率;通過媒介獲取典型案例、先進理論與工作方法;將新媒體作為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線上”解決思想問題。“網上”的豐富,大學生出現虛擬生活的豐富、現實生活的慘淡,相互之間的差距影響心理健康 ;大量信息同時涌入,質量參差、內容良莠,既包含正能量十足的消息,也帶有虛假、謠傳等不良信息,致使誤入歧途;改變學習、思考的一貫思維,出現理論“斷層”,沒有系統、思考的空間。
(一)高校網絡修養教育的內容。提升大學生網絡修養的首要,是摸清教育的本質。網絡道德教育包括現實生活中的諸多教育,如文明、安全、誠信、法律法規、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種,即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在網絡中都不能忽視。如同現實生活中的社交禮儀,既要正面引導學生保護自己、學會處理安全類問題,又要提出約束自己、預防犯罪或不故意犯罪,培養學生的正能量與肩負社會的責任感等。
(二)提升大學生網絡修養意識的途徑。一是提高網絡媒體工作的素養。輔導員在新媒體縱橫的時代,需要學會加強自身熟悉、掌握、運用新媒體的能力,以青年學生的關注點為突破口,營造思想共鳴,搭建“新媒體—工作”之間的對接渠道,善于運用網絡關注,解決、引導大學生思想教育,提升工作的關注度與吸引力。二是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提升修養,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網絡雖然屬于虛擬生活,“線上”的雙方不用面對面交流,但仍要正視道德觀,長此以往,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會形成習慣,要引導大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生活、工作;樹立觀念,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價值取向,凈化網絡道德的行為、提高網絡道德修養的意識;反復在日常網絡行為中加強網絡行為的監管,通過訓練增加經驗,養成自覺傳播正能量的內動力。三是家庭與學校聯動。學生受教育的平臺分家庭、學校與社會,這就要求家長同樣要重視學生的網絡修養。家庭中家長同樣要學會改變教育思路與觀念,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新生活,學會引導傳統美德的同時引入網絡道德觀念,營造和睦家庭的氛圍,形成良好的“家風”,通過環境影響孩子的道德標準,特別是網絡道德觀;學校可以引入網絡道德觀的相關課程,增加網絡道德教育的教學資源,設立豐富的正向資源,同時以網絡道德教育為主題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與社會實踐活動,將實踐與理論結合。
新媒體的推行,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不僅為學工隊伍的隊伍建設提出方向,同時更將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拓寬。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航者,更要在網絡修養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做好學生的人生導師。
[1]邵曉芝.淺談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舉措[J].技術與市場,2013(01):130-131.
[2]陳國強,蔣秀萍.W eb2.0時代網絡新媒體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 (25):44-45.
[3]龔時喜.新媒體的應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時代農機,2015(05):108-109.
[4]楊茂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亞太教育,2015(26):48-49.
[5]段婉立.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道德養成教育研究[D].遼寧工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