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伊華
?
滬教版八年級音樂(上)第五單元《故鄉的親人》教案設計
但伊華
[教學內容]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歌曲《故鄉的親人》
[教材分析]《故鄉的親人》是美國作曲家福斯特創作的一首思鄉曲,歌曲為C大調,4/4拍,結構為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全曲由一個民族風格的主題和一段副歌組成,歌曲旋律樸實、優美抒情、結構簡單,具有濃郁的黑人贊詩風格。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能用連貫的氣息,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故鄉的親人》
(3)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品基本結構;體會旋律的重復、對比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故鄉的親人》
[難點]了解二段體曲式;歌曲一音多字的準確演唱;歌曲情緒的對比演唱。
[教學過程]
播放童聲合唱《靜夜思》感受歌曲的情緒
師: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古今中外思鄉之情人皆有之。走遍天涯海角,濃濃的思鄉之情,總是常駐心間。這節課,我們將要學唱美國作曲家福斯特創作的歌曲《故鄉的親人》。
1、初聽音樂
(1)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1851年,曲作者福斯特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來到辛辛那提州工作,感到遠離家鄉親人的孤獨和惆悵,于是創作了這首《故鄉的親人》表達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了解曲作者福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
福斯特(1826—1864)美國歌曲作家,被稱為“美國歌曲之王”。生于賓夕法尼亞州的匹斯堡,自幼酷愛音樂,自學成才。福斯特一生創作了200多首歌曲,這些歌曲結構簡單、節奏平穩、音域不寬、材料精練,多以歐洲贊美詩和黑人民歌為素材,感情真摯,略帶感傷色彩,表達了他對自身生活的感受和對黑人命運的同情,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鄉的親人》被定為佛羅里達州州歌,《我的故鄉肯塔基》被定為肯塔基州州歌。此外還有《奧,蘇珊娜!》、《老黑奴》、《美麗的夢神》和《金發的珍妮》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2、復聽音樂
(1)仔細聆聽音樂,說說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和樂句,用字母表示其曲式結構圖。
生:
師: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兩個樂段。所以它的曲式屬于兩段體。
兩段體概念:由兩個樂段構成的歌(樂)曲形式稱為二段體。第二樂段可以是第一樂段的補充發展,也可以是對比發展。其圖示為A+B
3.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1)思考:仔細聆聽老師范唱,體驗歌曲的情緒,說說歌曲的兩個樂段在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生:
師結語:
第一部分:節奏緊湊,旋律平穩、柔順、連貫
第二部分:節奏舒展,旋律明亮、開朗。
(2)師:旋律的重復是歌曲創作常用的一個手法,請你試著找一找歌曲中重復的樂句,并試著唱一唱,說說旋律的重復對歌曲起到什么有作用?
生: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能很準確的聽出歌曲中重復的樂句。旋律的重復讓我們的歌曲更具有整體性,對歌曲的情緒也起到一個推動作用。
過渡:同學們剛剛都聽得很認真,說得也很好,我們每個人對故鄉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對故鄉的濃濃情意學唱歌曲。
(1)按照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注意一音多字的準確節奏。
(2)唱歌譜:學生跟著老師的琴聲輕聲視唱歌譜,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要求學生輕聲跟琴用連貫的氣息唱譜。
(3)學生用“yu”模唱歌曲,引導學生輕聲高位置的演唱。
(4)學生跟琴唱詞。
演唱提示:氣息連貫,旋律線條流暢;情感隨音樂起伏,音色柔美,以情帶聲;注意兩樂段間音樂情緒形成對比(A段平穩B段明亮);歌曲結束句要漸慢、音量輕,音樂把人們帶入遐想的空間;歌曲用中速演唱;注意切分節奏。
(5)感受力度記號對歌曲情緒所起的作用。
f(強)p(弱)m(中)mf(中強)mp(中弱)
師:請同學們在每個樂句上方框內標上力度記號,體驗歌曲的情緒,并用和諧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完整演唱歌曲。
(7)采用不同演唱形式表現歌曲:如女生領唱;師生接龍唱
剛才我們學唱了福斯特的二段體曲式歌曲《故鄉的親人》,他用音樂表達了思鄉的情感。故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思鄉的旋律將永遠縈繞在我們心間。同學們,課堂是短暫的,但知識是無窮的,友誼是長久的,我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揚起愛的風帆,在音樂的海洋中找到理想的彼岸。謝謝大家!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