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
淺談中國傳統圖案在平面構成中的運用
劉瑩瑩
【摘 要】在我國藝術設計行業的基礎上,中國傳統圖案一直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近年來,隨著我國藝術設計的國際化和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以及設計理念的更新與轉變,作為平面設計的藝術基礎形式逐漸融入到我們的藝術設計行業中,它融入了視覺領域的藝術設計的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以中國傳統圖案為基礎的原創設計。那么,如何找到兩者的共同點,使中國傳統圖案能很好地運用到現代平面構成中去,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中國傳統圖案 平面構成 藝術設計
傳統圖案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足跡已深深地印在各個歷史時期中。無論彩陶的新石器時代,戰國時期的青銅器、漢代畫像磚石,還是隋唐時期的敦煌壁畫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圖案的思想內容取決于社會的經濟基礎,反映著古代社會政治、經濟、道德、倫理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傳統圖案的成就,自古以來,早已在陶瓷,服裝,建筑,家具,裝潢,日用品設計等領域被廣泛應用,發揚光大。
平面構成其實是一中排列方法,它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運用美的視覺效果以及力學的原理,將其編排組合,然后按照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排列的一種方法。平面構成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它其主要形式有重復、相似、漸變、突變、對比、聚集、傳播、具體、和空間的矛盾、分割、機制和斷層等骨骼形態。到目前為止,作為平面藝術設計的基礎上的核心構成,該原則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平面設計、時裝設計、表演藝術、視覺傳達等諸多領域。毫無疑問,平面設計構成一個新概念,為我們的未來藝術設計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平面構成,也大大拓展了藝術設計的視覺領域,大大豐富了思維和藝術設計的表達手段。
傳統圖案既源于生活又源于自然,他用多種手法來體現它的價值,在原始和自然素材的基礎上創造出有實用價值的結果。平面結構塑造的視覺畫面具有純粹形式感,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它有相對較遠的形態距離使用功能。平面構成基于科技美學觀念,來自于高科技它以幾何觀念為基礎,以理性的思維抽象的體現二度空間這種布局,為能指導整個創作過程,具有抽象性。平面構成與傳統的構圖在識別估計上雖然不同,但通過觀察、分析、感知的最典型和美的本質,然后通過想象來全面提煉,從而創造出藝術形象的美的理想、科學的觀點。追求審美意識與審美、動態應變,也具有共同的利益。因此,在現代平面構成中,應充分吸收和借鑒傳統圖案的精華,使傳統圖案和平面構成能從“和而不同”達到“協調共贏”的境界。
(一)對形態語言的借鑒
中國傳統圖案的造型不重“寫實”而重“傳神”。例如,中國傳統造型在藝術語言上還追求至高的意境,注重事物質的表現,往往是點到為止,恰到好處。例如,漢代瓦當的藝術造型,簡而不俗,夸而不飾,能把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種天真狂妄的氣勢,那種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因此,在平面構成的國際化趨勢中,應融入中國傳統圖案的注重“傳神”而不重“寫實”的語言造型,應注重表現整體造型的氣勢。這樣既能增加平面構成的民族性特征,又能恰如其分地體現設計的創意的價值和個性。
(二)對創作方法的借鑒
中國傳統圖案的創作遵循主客統一的“整體意識”,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因而中國古代的藝術家始終致力于“以整體為美”的創作方法,“天人合一”的審美思想,對中國傳統圖案有著很深刻的影響,注重把人的情感賦予物的形式,使創作“形神兼備”。因此,平面構成應立足于基本形的構造,兼收并蓄,領會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融入中華民族的審美思想,把“以整體為美”的創作方法,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去,必然會使現代設計作品更具有文化性和民族性。
參考文獻:
[1]向春芳.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談平面構成設計的民族化與傳統圖案的借鑒[J].藝術理論,2007(09).
[2]金真一.淺議平面構成與傳統圖案的對比與和諧[J].藝術教育,2007(05).
[3]張彩霞.傳統圖案中的平面構成因素[J].美術大觀,2010(12).
作者單位:(昌樂勞動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