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晴陳 宇
?
在湖湘旅游文化教學中研究汨羅龍舟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原則
歐陽曉晴1陳 宇2
【摘 要】具有濃厚汨羅地方特色的龍舟文化在不斷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龍舟文化旅游資源,在資源開發與整合過程中,應遵循獨特性、突出主題形象、強調文化內涵、市場導向、可持續發展等原則。
【關鍵詞】龍舟文化 資源整合 原則
汨羅龍舟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其整合目標,應是在龍舟文化的主題形象指導下進行資源的聯合開發,做到主題突出、彰顯特色。在龍舟之“源”上做文章,把龍舟文化和端午節慶文化、屈原求索精神等無形資產和屈子祠、龍舟競渡賽場等有形物質載體整合起來,開發龍舟文化的遺址遺跡旅游產品、民俗旅游產品、歷史文化旅游產品、藝術體育旅游產品等,把分布在不同地點,處于不同時代,屬于不同文化背景,但能優勢互補、互為依托,服從于龍舟文化、龍舟精神這個主題的旅游資源進行多元整合,以減少競爭加強合作,提升整體形象和吸引力,促進汨羅旅游業的迅速發展。
(一)突出獨特性原則
“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是一個地區旅游開發發展的生命線。龍舟競渡在我國江南水鄉是比較普遍的,汨羅的龍舟文化旅游資源要在群芳中脫穎而出的話,還得在“特色”二字上下功夫。要突出汨羅龍舟文化資源的“源”與“原”的特色,強調其千年之“源”與“原”汁“原”味,把龍舟文化打造成國家級甚至是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才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在開發中,突出汨羅地方特色,樹立精品意識,多層次、多角度、多色彩地生動形象地展示龍舟文化旅游資源獨特豐富的內涵。
(二)突出主題形象原則
隨著人們旅游需求檔次的提高,主題旅游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無主題旅游。那種把彼此毫無聯系的幾個景點強行糾結在一起,讓游客在互不相干的景區之間來回奔波的旅游項目,已越來越遭到人們的摒棄。由于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旅游開發更要注意突出文化主題。主題是一個旅游區的生命,沒有主題的旅游區,游客看了之后就不會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汨羅龍舟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同樣要突出“龍舟文化”的這一主題形象,那么區域內旅游資源就要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整合,以打造龍舟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推進旅游資源整合進程,打造精品旅游項目和線路,同時還要充分運用現代營銷手段,在海內外市場上樹立龍舟文化獨具魅力的旅游形象。
(三)強調文化內涵
文化是當今旅游業的靈魂,文化旅游開發注重的是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在旅游資源規劃整合的過程中要做好“文化”文章。全面詳實地搜集關于汨羅龍舟文化旅游資源的文化淵源、歷史變遷、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民俗民情、遺跡遺址、節慶活動、文物特產、名人軼事等資料是龍舟文化旅游資源整合的首要工作。因而,設計活動項目既要有較高的文化品位,避免迎合部分游客心理而落入低級俗套,又要使人們易于樂于接受并參與體驗。
(四)以市場為導向
開發文化旅游關鍵是要引導不同文化群體從不同角度欣賞旅游文化,絕不是鼓勵“孤芳自賞”,而要善于吸引人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旅游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求得效益,包括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方面協調一致的綜合效益。規劃時要充分調查市場需求,選擇目標市場,開發出受市場歡迎、適銷對路的龍舟文化旅游產品。文化旅游是越來越受到旅游者歡迎的一種旅游形式,以龍舟文化為主題的汨羅文化旅游資源這一適應市場需求的旅游形式,必定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五)可持續發展原則
文化旅游資源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文化旅游資源特別是民族或地域傳統文化旅游資源是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產,極為珍貴,一旦破壞,便不可能再恢復。因而,要注意保存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資源。汨羅龍舟文化旅游滲透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因子,是“楚文化”的活化石。汨羅旅游管理部門成立時間較晚,管理理念落后,一度忽視了對文物古跡的保護和修繕。今后要改變被動的政府保護,通過主動的經營性保護,改善經費拮據等問題,達到以發展促保護;改變以往靜態的維持保護,通過形式多樣的動態的風情繁衍,以活化促傳承。旅游管理部門應大力提高管理水平,把握好開發和保護之間的度,既不能無所作為,使一些無形文化旅游資源面臨快速枯萎的現狀,也不能過度地商業開發,否則使文化變味,失去原有的文化內涵。要在全面保護龍舟文化區自然風光、歷史古跡、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的前提下,精心整合,開發和保護并重,實現龍舟文化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楊羅生.競渡本招屈考―兼論龍舟競渡的起源與其文化意義[J].云夢學刊,2006,27(6):48~52.
[2]劉石林.汨羅江畔屈子祠[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1.湖南外貿職業學院;2.湖南信息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外貿職業學院2013年度立項課題“湖南新型城鎮化與旅游業發展關系研究”論文成果,課題批準號:13YJ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