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琳
?
試論廣西田陽古美山歌的風格特征
黃惠琳
【摘 要】本文根據查閱文獻和資料對田陽地區古美山歌音樂形態進行了分析,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田陽地區及其音樂文化概述;二、田陽古美山歌的旋律線條;三、田陽古美山歌的節奏樣式;四、田陽古美山歌的調式風格特征。美麗的城市和獨特的音樂造就了百色人民,田陽人民,讓田陽古美山歌音樂的未來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關鍵詞】田陽 音樂文化 古美山歌 調式風格特征
(一)田陽及其文化
古代有一卷書《嶺外代答》有一段關于百色音樂文化的描述是這么說的:“廣西諸郡,人多能合樂。池中外村、紅白喜事,無五音不可,尚不能確,日耕田日下勞之,夜休憩之絲線波之,年近半晚,眾人聚之,口傳心授,樂此不疲。”在《田陽志》中描寫:每年的初一到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懸掛燈籠,有人放鞭炮,有人講演故事,所有的項目都公認游玩。在田陽的縣城有這么十二個姑娘,他們是好姐妹,每個人背上都有一個籮筐,齊唱田陽的山歌,吸取了大批的觀眾。這些詳細的描寫,都生動形象的記錄了田陽當時的生活面貌。
(二)田陽古美山歌概況
田陽地區的民歌自古以來流傳著兩個說法,一種說法是田間傳唱說,源于人民在勞作的空閑時,哼唱出來的調式或者拿樹葉吹出的調式。逐漸演唱的人多了,流傳廣了,在演唱的同時加了些道具,換上專門演唱的服裝,甚至用上農忙的工具搭建了戲臺,這種調式,有很大的隨意性,即興性。
第二種說法是九天玄女神話說,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故事寫的是田陽人們共同供奉的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有天來到人間體察民情,偶遇了一群年輕人上山采茶,在茶山上,九天玄女見他們的生活沒有樂趣,每天重復簡單的生活,九天玄女就教授他們一些歌曲,全部是百色當地語言,現在稱作百色的采茶調,與外地的采茶調不同的是,九天玄女的采茶調不僅僅有演唱,還配有舞蹈的配合,形成了今天田陽的戲劇。
(1)小調風格特色,這種旋律特點是篇幅短小精悍,娛樂性較強,娛樂大眾的目的比較明顯,生活中用得較廣泛。在談婚論嫁、普通社交活動,都會有小調歌曲的出現,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逐步成為了大家最喜愛的藝術形式。這一類的民族小調大多在結婚,通婚,嫁娶時演唱或者演奏,演奏的曲調,內容大都是跟男女情感相關,它包括:山歌、浪哨歌、兒歌三種形態。
(2)大調風格特色,這種旋律的特點是篇幅普遍較長,音樂相對嚴肅,教化大眾的目的比較明顯,所以在平時生活中用到的時候大多想給人講述人生哲理等等道理,包括:酒歌、敘事歌、喪葬歌、祭祀歌四種形態。
田陽民族音樂的節奏型相對說比較樸實,以3/4或2/4拍子為多,例如廣西特有的音樂《繡球歌》、《旋臺歌》等。在基本節奏型的基礎上有自己的風格特征,沒有按照3/4或2/4拍的基本規律進行。田陽古美山歌音樂有著自己的作品中的節奏規律,山歌音樂作品中的節奏型比較統一,大多音樂以什么開始就會一直保持,比如音樂是3/4拍子,那么,這首作品就從頭到尾一直保持3/4拍的節奏沒有變化,山歌在前半部分里面3/4拍一直是附點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組成的小節,小節間有規律的重復,充分的給聽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聽一遍就將旋律型深深地印在腦海中,在每一句的句尾部分一般是采用了一個完成的全音符構成整個小節。看似單調,在田陽人們的手里經過了藝術的加工,卻產生了無窮的魅力。后半拍弱起的節奏具有隨意性演唱的特點,體現了田陽古美山歌的生活化特點。
田陽古美山歌音樂,作品在節奏布局是按照“起承轉合”方式進行創作的,在演唱時,保持這樣的方式進行,力度的運用,跟傳統的演唱方法的處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田陽的民歌音樂經過長時間的磨礪,經過嚴密的考慮,給作品做出了最合理的安排,演唱時候我們盡量遵循田陽民歌音樂的藝術規律,進行演唱,這樣既能使作品豐富多彩,又能很好地保持了原作者的創作需要。樂曲變中有靜,靜中有變這個變化使音樂的溫柔感、含蓄感、平易近人感更強。
田陽古美山歌音樂的調式大多數采用了中國傳統民族調式的五聲音階,以宮為主,為宮調式。這種調式首先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全部用百色當地語言來演唱,它不同于大調跟小調,在音調上面變化不大,主要一個詞為主,音調輔助性的幫助歌詞發展。由于歌詞的重要性,所以歌詞的長度有長有短,短者寥寥幾句,長者甚至可以通宵達旦,將心中所有的苦悶都傾注在歌詞里面,將想說的話都通過演唱的形式說出來,我們稱之為田陽調。
我們對田陽古美山歌音樂進行研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發揚和傳送優點,規避缺點。一起探討田陽古美山歌音樂的實質跟內涵,以便我們更好地將田陽的古美山歌音樂發揚與流傳。
參考文獻:
[1]丁杰.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藝術特征研究—以壯族山歌為例[J].民間音樂,2015(01).
[2]邢連秦.廣西上林壯族民歌音樂形態研究[J].人民音樂,2014(02).
作者單位:(百色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百色學院校級一般科研項目課題《廣西壯族民間小調源流及聲腔形態研究——以百色市為例》(立項編號:2015KBS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