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潤宇
?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自覺
龐潤宇
【摘 要】人的發展問題是當今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當代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缺失是中國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提供了科學指導。
【關鍵詞】人的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 文化自覺
“社會的現代化過程核心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過程實際上就是文化的重塑過程,因而人的發展也就是一個歷史文化的生成過程。”[1]文化是社會歷史的積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承載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在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文化自覺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進而在現代化過程中促進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全面發展。
從人的本身來看,人總是處于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人的全面發展是指個人在各方面的充分或最大限度的發展,是指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整、由貧乏到豐富、由潛在到現實的發展,它主要側重于‘變化’及其‘程度’”[2]。概括來講,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本質的全面發展,即人的實踐活動、人的社會關系、人的需要本性、人的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文化自覺,主要指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3]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域下文化自覺的內涵:首先,人對文化的自知與認同。這種自知和認同不僅表現在對自身本民族文化的熟知,也包含著對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其次,人對文化的反思與自省。通過對文化進行反思和自省能夠促使人們從多個層次上理解文化,認識文化發展的規律。最后,人對文化的自信與創新。要實現文化創新,必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就是要大學生能夠正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認識到傳承文化的重要責任,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文化是人類生活中最深層的沉淀,在大學生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著文化缺失或扭曲的現象。目前大學生人心浮躁、觀念錯位、行為失當等不良習慣,都與文化自覺的缺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快餐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一種對大學生產生深遠影響的文化現象。“Duang”、“伐木累”、“城會玩”等網絡用詞的大量出現,使我們看到網絡文化在產生大量“文化垃圾”的同時,還造成大學生“淺閱讀”,影響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進而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造成文化的退步。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急切需要吸收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同時外來文化對我們的社會生活形成巨大沖擊,以好萊塢電影《美國派4》、《瘋狂動物城》為代表的文化輸入,讓大學生沉迷于西方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當中;進入新世紀,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的節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對自身傳承千年的傳統節日卻日漸冷淡。近年來在大學生中出現的享樂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主流文化受到了侵擾。
人的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要求增強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提升文化素養。大學是我國人才的培養基地,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素質拓展服務,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可以使我國傳統文化不斷發展,進而發揚光大。增強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僅要讓大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自然美,還要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對中華優秀文化不斷宣傳。
人的需要本性的全面發展要求對大學生進行文化反思引導,滿足文化需要。我們不僅要了解文化、學習文化,還要思考文化對于我們的意義和價值,特別是對外來文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是不可取的,我們要理性對待外來文化,以包容開放的胸懷吸納外來優秀文化成果,更要會消化“為我所用”,與各種文化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繁榮。
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豐富要求培養大學生文化創新能力,豐富文化實踐活動。一個民族想要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文化創新,“文化創新不僅是文化內容的激活, 更應當是文化模式或文化范式的革命性轉型”[4]。培養大學生的文化創新能力,讓他們在樹立堅定理想的同時提升文化創新意識,在日常教學實踐當中對大學生前沿意識,原創意識,責任意識進行培養,注重提升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生活體悟能力、創作表現能力。
總之,馬克思一貫重視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研究,“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5]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整個社會的目標,在高校的大學生當中提升文化自覺意識的緊迫性表現的更是尤為突出。所以,人的全面發展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既是馬克思主義學說中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在要求,更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亢安毅.奴役與自由—當代生活世界對人的發展影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金建萍.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一致性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3]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上)[J].紅旗文稿,2010(15).
[4]田豐.論文化創新的基本內涵與實現途徑[J].學術研究,2004(2):56.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龐潤宇(1991-),男,漢族,山西大同人,西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