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省營口市體育運動學校 張琪
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模式探討
文/遼寧省營口市體育運動學校 張琪
信息時代環境下,在圖書館管理中需要處理海量數據。這就需要圖書館管理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對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并建立相應的服務模式,以便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本論文針對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模式展開研究。
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服務模式
圖書館建立科研數據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主要的目的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采用動態的管理方式提供跨界的服務。從目前的圖書館管理情況來看,科研數據管理還沒有系統化展開,在管理和服務上也有所欠缺。因此針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所謂的“科研數據”,就是對數據的研究采用數字形式,這些數據可以在計算機數據庫中儲存,但并不局限于數字形式的數據,還包括非數字形式的數據。比如,傳感器運行中所讀取的數據為仿真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是圖像表達,也可能是視頻或者聲頻表達。這就說明,數據的格式除了文本格式之外,還包括多媒體格式等,以數據模型或者軟件的形式存在。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就是要確保這些數據不會丟失,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以為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
從數據服務的角度而言,數據曝光度要有所提高,使其具有良好的傳播能力,數據信息得到共享,各種科學觀點公開化,在降低科研成本的同時,還要更好地完成科研資助方的各種要求。這就需要將科研數據管理模式構建起來,以使得圖書館能夠為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跨界服務、嵌入服務,同時實施動態化管理。
要確保科研數據管理完成跨界服務,就是指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服務局限,在科研文獻信息服務上實現了跨領域延伸,使用戶利用圖書館科研資源的同時,還可以接受圖書館所提供的各種鏈接服務,方便用戶接受其他相關領域的資源。
圖書館在科研數據管理中要實現嵌入服務,就是在對圖書館的科研數據進行管理中,要將管理元素以及各項服務都在用戶一線中有所體現,形成用戶科研環境。在用戶進行科研活動的過程中,也會接受圖書館所提供的個性化科研服務,這樣有助于對圖書館的科研用戶實施集成化管理。
圖書館在實施科研管理中,采用動態服務模式,就是在對科研數據實施系統化管理的同時,還要注重與用戶之間的交互。通過建立網絡溝通環境,圖書館可以與用戶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接受用戶的反饋而了解用戶的需要,對自身的管理加以調整。圖書館在科研數據管理中采用這種動態的服務模式,可以提高科研數據管理質量,而且所提供的服務也更令用戶滿意。
(一)構建圖書館的信息技術環境。在進行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模式的構建過程中,信息技術是基礎。要將信息技術環境構建起來,就要得到硬件設施和軟件技術的支持,其中的硬件設施包括數據存儲設備、服務器以及軟件系統等。同時,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還要將信息共享的觀念構建起來。圖書館以網絡為載體,與學校、科研機構等等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在圖書館內部,也對各個部門實施一體化管理。隨著科研數據管理的硬件設施具備,還需要將云計算技術、數字挖掘技術等利用起來,以降低科研數據管理的成本,同時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對科研數據管理的軟件環境建設,就是在科研數據管理中,不同的時期需要搭配不同的軟件,以普及應用的軟件為主,諸如圖書館藏書管理軟件、資料傳輸軟件以及遠程管理軟件等等。
(二)圖書館科研數據的組織方式。圖書館科研數據只有有效地組織起來,才能夠被充分利用。對圖書館科研數據進行組織通常采用兩種方式,其一,針對圖書館內部存儲采用機構倉儲方式;其二,針對圖書館外部存儲采用數據門戶方式。
針對圖書館內部存儲采用機構倉儲方式,就是對研究成果進行保存,為用戶提供成果出版的途徑,在提供存儲服務的同時,用戶還可以享受檢索服務。在倉儲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風險,比如,數據信息過時了,可以使其研究的價值延長,使用范圍得以擴大,而且采用這種存儲方式還可以使得原始的科研數據保留下來并長期使用。
針對圖書館內部存儲采用數據門戶方式,就是對各種科研數據信息的存儲并不局限于圖書館內,而是采用鏈接的方式,對相關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科研數據組織環境,對所有的科研數據實施統一管理。用戶對自己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可以進行查詢、閱覽、下載,而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各種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建立教學模式等等。
綜上所述,處于信息時代的今天,圖書館要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就要采用數據管理模式以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圖書館通過建立信息技術環境,將科研數據有效地組織起來而實施一體化管理,可以使得科研數據信息更能夠滿足用戶需求。
[1]梁秀霞.我國公共圖書館科研實力的區域差異研究——基于論文產出視角的證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3(04):47-53.
[2]李曉輝.圖書館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05):46-52.
[3]邢文明,吳方枝,司莉.高校圖書館開展科研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調查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3(06):19-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