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左梁
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國有企業選人用人工作研究
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左梁
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如何在現代公司治理框架下,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高效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在選人用人中的主導作用,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階段,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領導必須要認真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圍繞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下國有企業選人用人工作,本文提出了“圍繞一個核心,堅持兩個原則,做好三個結合”的建設思路。
公司治理結構;國有企業;用人工作
在西方公司治理的設計邏輯中,董事會的建立是源于股權分散的眾多小股東沒有意愿和能力對公司經營層進行監督管理,獨立董事、監事會、職工監事的引入則是為了進一步實現分權監督、提高決策效率。在我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實踐中,出發點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實現路徑是在堅持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這個根本前提的基礎上,實現國有企業決策權和經營權分離。
將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與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機制相結合,是國有企業改革正確方向的必然選擇,也是落實黨章和法律法規的具體要求,是將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路徑,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提高決策效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根本保障。
國有企業必須把黨的領導和新的公司治理機制有機統一起來,既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尊重和支持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依法履職。具體來說,黨委要切實履行管方向、管思想、管人才、管協調、管黨建職能。管方向,就是要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系統得到貫徹落實,要靠各級黨組織來貫徹。管思想,就是要做好廣大黨員和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管人才,就是把各級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才、員工隊伍建設好。管協調,就是在現代企業制度框架下,各種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需要黨委統籌各方,平衡協調。管黨建,就是要加強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
黨管干部的原則是我黨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創立,并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得以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的干部管理原則,是完成我黨各個歷史時期中心任務的強有力的組織保證。黨管人才的原則是黨的領導原則在人才工作中的體現、運用與發展。在管理視角上,兩者一內一外,內外相合。在方法側重上,一寬一嚴,寬嚴相濟。
在管理視角上,黨管干部是管主體,黨管人才是管資源。黨管干部是為了加強對干部工作的領導,做好干部“政策制定、推薦管理、制度改革、過程監督、宏觀管理”等工作。黨管人才是為了凝聚好、激勵好、保留好人才這一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科技發展、提高經濟績效的“第一資源”,必須履行好“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職責。
在方法側重上,黨管干部原則重點在嚴,黨管人才原則重點在寬。黨管干部就是管自己,管自己就是要要嚴于律己、嚴于監督。習近平指出:“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秉h管人才就是服務人才,服務人才就是要寬以待人。鄧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秉h管人才就是要給人才一個更為寬松的環境,一個更為寬闊的舞臺,提供更為寬裕的條件。
堅持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兩個原則,體現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承擔領導責任,與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統一于“促進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實現國有企業保值增值”這一共同的出發點和根本目標。
(一)將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與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相結合?,F代公司治理的理論和實踐源于西方,其本質上是通過對出資人、控制人、經營層在權力與利益分配機制上的一系列設計,實現充分監督和高效決策。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必須從深刻把握這一公司治理的本質出發,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機制,絕對不能簡單僵化、照搬照抄、拘泥形式。
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在形式上充分學習借鑒了西方各家之長,既學習了英美模式中建立專門委員會、引入獨立董事等制度,又學習了德日模式的監事會成員共同決策制、引入職工代表,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備的公司治理架構設計。同時,國有企業黨組織通過參與決策、有效監督、選人用人等形式,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工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作為政治核心,國有企業黨組織處于居中領導地位,與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分管決策、執行、監督的董事會、經營層、監事會共同存在于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中。
(二)將組織配置與市場配置相結合。首先要注意構建選人用人工作的新機制。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以及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結合,把組織考察推薦與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相結合,不斷創新選人用人工作方式方法。二是要加強制度建設、規范選人用人程序。從企業實際出發,制定符合企業特點的選任、評價、監督、培養、退出等一系列選人用人制度,并完善相應的配套實施措施,進一步規范選人用人程序,形成企業黨組織選人用人的制度體系。三是將組織人力資本與個體人力資本相結合。人力資本是通過教育和實踐等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由一個個個體的人才所承載。傳統觀點更加強調個人人才的作用,認為一個人才離開,所攜帶的人力資本也就離開了。國有企業要樹立組織人力資本的概念。要通過加強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斷提升和優化組織的人力資本配置能力,構建知識管理和經驗反饋的平臺,把個人能力轉化為組織智慧,最終提升組織思考力、組織學習力、組織行動力。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要把人才強企作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大力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特別是企業當前發展急需和未來發展必需的高層次人才,切實增強企業的科技和人才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