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申麗 李 媛
?
民辦職校生就業價值觀現狀及教育策略
司申麗 李 媛
就業價值觀是個體對未來職業角色的自我定位,是一種傾向性態度,不僅影響個體對于職業的選擇,而且對其未來發展十分重要。隨著社會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當前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較大提升,因此職校生的就業價值觀也隨之產生變化,但是民辦職業院校的學生相較于普通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就業時會受到不公平對待,面臨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因此,如何幫助民辦職校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促進其就業是民辦職業院校職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即探討民辦職校生就業價值觀現狀并提出相應教育措施。
(一)忽視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當前大學生都屬于90后,自我意識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社會責任意識較差,因而在擇業時更傾向于選擇有利于自我發展的職業,而民辦職校生相較于普通院校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更差,自我管理能力也較弱,因而在選擇工作時更少考慮社會需要,忽視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另外,受當前社會上拜金主義、功力主義等不良價值觀的影響,民辦職校生變得急功近利,過分關注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忽略社會的真正需求,這種功利主義傾向的觀念會阻礙民辦職校生對自身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不利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
(二)就業心態較差
當前,就業成為大學生進入社會的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很多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時產生消極心態。尤其對于民辦職校生,他們的就業心態極不穩定,一方面他們個性很強,但內心又比較敏感而脆弱,經受不起挫折,在求職中遇到挫折時,容易自我抱怨,自暴自棄;另一方面,他們競爭意識不強,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對現實就業市場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對就業信息的主動收集與分析判斷,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需要、價值觀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明確認識,在就業時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素質和擇業的客觀環境,在求職過程中容易喪失很多機會。
(三)創業態度不積極
當前,創業成為高職院校熱議的話題,創業不僅是解決就業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的一條非常好的途徑,很多高職院校非常支持大學生創業,但當前民辦職校生對于創業的態度并不積極。一方面創業需要充分了解市場、了解當前的創業政策,但民辦職校生不了解創業政策,沒有創業經驗,擔心創業失敗;另一方面創業需要創業者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足夠的綜合素質能力,但民辦職校生的創業能力明顯不足,缺乏冒險精神,對自身的創業能力缺乏信心,內心充滿疑慮和矛盾,對創業前景比較迷茫。
(一)引導民辦職校生確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
正確的就業價值觀應既有利于發揮個體的優勢又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民辦高職院校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首先,可以采取思政課、主題教育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思想覺悟,使學生樹立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其次,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幫助職校生樹立理性的就業觀念,使職校生學會根據社會需要合理進行職業規劃;最后,應鼓勵學生尋找實習機會,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為日后求職打下堅實基礎。
(二)增強對民辦職校生的職業心理教育
正確合理的職業心理教育可以解決民辦職校生在擇業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民辦職校生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比普通職校生更多的問題和困惑,因此,高校要增強對民辦職校生的職業心理教育,提高民辦職校生的職業心理素質。一方面要引導民辦職校生正確面對求職中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積極培養民辦職校生樂觀自信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其在求職中面對激烈的競爭,敢于展示自己,積極主動地尋求各種就業機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三)提高民辦職校生創業能力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指出:“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還應是工作崗位的創業者。”這表明大學生應該具備自主創業能力。在培養民辦職校生自主創業能力時,首先要提高民辦職校生自主創業意識,引導民辦職校生正確認識創業,克服依賴和享受的心理,培養敢于創業、善于創業的精神;同時,及時宣講國家相關的創業政策,為民辦職校生自主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其次,提高民辦職校生創業能力,可以通過開設創業實踐活動課,建設大學生創業基地,為民辦職校生創業提供鍛煉機會。
參考文獻:
[1]杜拓.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研究—基于L學院的三年問卷調查[D].廣州:廣州大學,2013.
[2]劉斯漾.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觀現狀與教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4(9).
作者單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司申麗(1987-),女,山東日照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職業生涯規劃;李媛(1974-),女,山東日照人,曲阜師范大學法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