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為
?
淺談如何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胡 為
【摘 要】本文根據當代大學生情況,將學生分為四種類型,依據這四種類型的大學生情況,淺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加強和改進,為做好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些思路。
【關鍵詞】思政工作 教育 大學生教育
從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淺談我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本文首先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將其進行分類;其次依據分類,不同類型的大學生進行不同的工作方式;最后對不同類型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新的特點和復雜性,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從實際出發把握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需求。以大學生的需求和滿足其個人發展的要求入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實質的效果。
長期從事一線學生工作,接觸的學生較多,根據學生的情況,將其可分為四類。第一,按出生年代,主要是90后大學生。第二,按在校學習年限,可分為一年級生(新生)、二年級生、三年級生(畢業生)。第三,按學生在校表現,可為分優秀生、普通生、后進生。第四,按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可分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不同類型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90后大學生個性獨立,思想早熟,自信,有個人規劃。總體來說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化教學的發展。90后大學生知識極大豐富,自主意識和自我認識日益增強。而我們現在在校生主要是90后,因此,他們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按在校學生年限,一年級生(新生)入校一年內,聽指揮,較守時守紀,熱衷校園活動。二三年級生在學校里創立了自己某方面的地位,如學生干部、黨員、學習優秀,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實踐經歷。但紀律意識開始淡薄,更關注個人發展。三年級生(畢業生)面臨畢業的惶恐和不安。當然這里面也有兩類人,一類人:大學三年做了較多積累,如成績優秀,工作出色、有創意發明、會開發軟件,有專業技長,這類學生對工作充滿自信。另一類人:也是大多數人,缺乏積累,表現平淡。對找工作就只能表現出惶恐和不安。后一類人,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按學生在校表現,后進生,主要包括學習困難、沉迷網絡和自主意識不強的學生。這類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遭遇了困難,人生遇到了挫折,該如何將其帶離困境,一直是我們努力探索和實踐,為之努力的課題。
按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國家政策和社會各界的關懷和幫助下,大部分的經濟困難生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費和生活費的壓力。但仍有部分的經濟困難學生未能得到更好的幫助,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經濟困難學生人數大于資助名額,部分困難生無法享受國家資助。二是部分經濟困難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符合申請貸款,接受資助的條件。而這部分學生中卻有人往往面臨吃飯問題。未得到國家資助的經濟困難大學生僅靠學校的臨時補助,也難以為繼,無法從實效上解決問題。
對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進行歸納,我個人覺得學生的需求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信息需求,如專升本需做哪些準備,如何確定專業方向,確定什么方向好,就業要做哪些準備,例如簡歷如何編寫,面試如何準備等等。第二是個人發展需求,如生存發展,鍛煉機會等。
針對部分學生的特點,如何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我們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1、適時開展相關調研,了解學生需求,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學院開展勤工獎貸情況調研、大學生就業自我問卷調查、大學生生活學習工作狀況調查、畢業生就業思想調研等,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滿足學生需要的講座和活動。如勤工獎貸講座、專升本和就業講座、面試技巧講座、大學生形象指導講座、專業方向指導講座、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爭取早日就業講座等,均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在鼓勵大學生及早確定專業方向,培養專業特長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2、開展幫扶試點工作,關心關愛需幫助的學生,為學生營造獨立自強的氛圍,從而達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建立班主任、家長、學生團員黨員干部聯動機制,開展后進生幫扶探索工作。通過建立班級幫扶登記表,由學委或者團支書對本班需幫扶的學生進行登記,班委將本班的學生情況,以電子郵件形式發給班主任,由班主任與需幫扶學生談話,組織班干對其幫扶。并將談話幫扶情況用郵件反饋回院系。
(2)借自強評選活動、樹立榜樣,營造自強自立、勤工助學的氛圍。
自強評選活動中有的通過努力學習,獲取各類獎學金,幫助自己輕松完成學業。有的通過勤工助學,解決自己的生活費用,有的通過學習一技之長,走探索創業之路,自強的感人事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了榜樣,找到了希望,為其提供自身發展可選之路。
要想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這項工作做到位。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首先要與學生多接觸溝通,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得到第一手準確的材料,圍繞學生的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工作的同時,我們要加上耐心、細心和真心,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鄭永廷.現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商學系)
作者簡介:胡為,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系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商學系專職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