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軍
開放是地區經濟騰飛的一個秘訣,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件法寶。我區作為欠發達地區,全方位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抓好國內重點區域合作,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提升區域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在更大范圍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路徑,也是提高經濟發展支撐力的必然要求。
一、如何看:我區有條件推進全方位開放
(一)南北跨度大東西狹長的地理特點,使我區擁有參與廣闊市場的區位優勢
我區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毗鄰八省區,橫跨東北、華北、西北,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2.3%,僅次于新疆、西藏,居全國第三位。與俄羅斯、蒙古國毗鄰,邊境線長4261公里,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19.4%,與蒙邊境線長3210公里,與俄邊境線長1051公里,分別占我國與蒙、與俄邊境線長度的68.7%和28.8%?,F已正式開放口岸16個,其中,滿洲里口岸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共有19個邊境旗市、57個邊境鄉鎮(蘇木)。可見,我區具有向北、向西、向南、向東開放的區位比較優勢。
(二)南聯北開東進西出的交通網絡,使我區擁有參與廣闊市場的潛力
2015年我區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35萬公里,占全國的10.8%,居全國首位。公路里程達到17.5萬公里,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一級公路突破6000公里,居全國前列。民航機場由2010年的12個增加到24個。以包頭為節點,經蘭新線,向西進入中亞市場;經集二線向北,進入俄、蒙及歐洲市場;經京包、京廣線進入京津及東南亞市場;經哈大、濱洲線,進入東北乃至韓國、日本市場。以滿洲里為代表的中歐班列、以包頭為代表的歐亞專列,以二連浩特為代表的蒙連歐專列均實現正常運營。可見,我區擁有向北、向西、向南、向東開放相對便捷的交通網絡支撐,具備了陸海聯運的基礎。
(三)國家穩步實施三大戰略,使我區擁有參與廣闊市場的宏觀環境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我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我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秶鴦赵宏P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圍繞打造沿江綠色能源產業帶,加快內蒙古西部至華中煤運通道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步伐加快,隨著蒙晉冀長城金三角合作區建設的推進,京蒙幫扶機制不斷完善,這為我區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登高望遠”找準市場定位提供了明確導向。可見,我區擁有向北、向西、向南、向東開放相對有力的政策支撐。
二、如何辦:我區必須推進全方位開放
(一)樹立全方位開放理念
一個地區的開放既包括對外開放,也包括對內開放。一是突出世界大局。對外開放是我區參與市場競爭、融入國際經濟的必然選擇。這就需要我們擁有寬廣的世界眼光,不僅要關注俄羅斯和蒙古國市場、歐洲市場,也需要關注東南亞、中亞等亞洲市場。二是突出國內大局。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提是對內開放,一方面,推進市場化改革,破除行政區劃隔閡,繼續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聯系,特別是在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等國家戰略機遇下,加強與重慶、福建、北京、天津和東北三省的合作與交流,積極謀劃承接產業轉移。在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的條件下,進一步完善陸海聯運模式。
(二)復制推廣自由貿易區模式
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其中一個重要特點是比照和執行國際通行規則,能夠給予投資者更加便利化、更加法治化、更加規范化的營商環境。建議我區突破傳統區塊思維,開展更大范圍區域合作,謀劃建立以海拉爾(滿洲里)—赤塔—喬巴山為核心的次區域合作機制,統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國際物流產業園區等平臺,更多注重在貿易規劃、投資便利化、跨國金融服務、產品認證等規則層面的突破,形成中蒙俄最優惠、最便捷、最規范的合作區域。
(三)拓寬市場合作地域范圍
一是在夯實與俄、蒙等傳統地區人文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我區與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合作,特別是與日本、韓國等亞洲比較發達的地區的合作。建議深化與上述國家和地區間的智庫交流,加強前期研究,熟悉和掌握各個國家發展戰略和投資環境;二是發揮好邊民互市貿易區等傳統貿易平臺優勢,現階段,互市貿易區的功能更多體現在人文交流價值,促進邊民常態化交流往來。尤其是考慮現行邊民互市貿易區運行情況,建議提高日均免稅購物額度,或者降低稅收相關稅費,增強邊境地區居民安定團結。
(四)完善進出口加工產業體系
我區作為國家重要清潔能源重化工地區,推進國內外產能合作成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之一。為此,必須深入落實中蒙俄三國元首簽訂的《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合作規劃綱要》,加快推進產能合作步伐,其中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建立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和產業支撐體系。按照國家“十三五”確定的“優進優出、優質優價”戰略,以全區為整體,統籌謀劃對外開放布局。如,統籌規劃傳統沿黃地區口岸資源,形成向西以阿拉善盟為龍頭,以呼包鄂、小三角工業園區(基地)為支撐的開放布局;統籌規劃內蒙古東部地區口岸資源,形成向東以呼倫貝爾(包括滿洲里)和興安盟工業園區(基地)為支撐,向西形成以赤峰、通遼工業園區(基地)為支撐的開放布局;統籌規劃錫林郭勒盟口岸資源,形成向北(集二線)以二連浩特、烏蘭察布工業園區(基地)為支撐,向南以烏大張合作區為支撐的開放布局,等等。
(五)搭建多層次多領域合作平臺
首先,依托重點口岸,加快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等載體建設,完善教育、醫療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功能,形成經貿合作平臺和人文交流平臺;其次,借助國家清理整頓工業園區的契機,推進我區各盟市工業園區整合力度,實現提檔升級,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空間;再次,圍繞中國(海拉爾)中俄蒙經貿洽談、呼和浩特中蒙博覽會等展會平臺,完善區域性會展中心建設,提高綜合保障服務水平,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最后,加強規劃統籌和引領,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路線圖,研究和制定內蒙古開放合作中長期戰略規劃,加強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間、智庫間合作,探索編制國別(地區)報告。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