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思勤++曲莉春++代建明
編者按:
近期,中俄蒙三國在塔什干共同簽署的《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標志著“一帶一路”框架下首個多邊規劃綱要正式實施,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進入務實推進階段。規劃綱要的簽署實施,為中蒙俄三國之間加強戰略對接、深化務實合作搭建了頂層設計平臺,也為內蒙古開放型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為緊緊抓住這一戰略機遇,突破中國同俄蒙存在著的“政熱經冷”的局面,全面深化我區與俄羅斯和蒙古國的合作,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近日邀請自治區黨委政研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信委、農牧業廳、口岸辦、教育廳、旅游局、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的專家學者圍繞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這條主線,結合自治區實際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一、內蒙古在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良好的基礎
專家們認為,內蒙古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綜合比較優勢。
一是突出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內蒙古橫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緊鄰環渤海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京津冀等經濟腹地“北上西出”的重要通道和樞紐。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兩條主要線路,無論是東線走滿洲里,中線走二連浩特,還是西線走策克,都經過內蒙古,從地緣、口岸、交通等方面看,內蒙古有著其他省市無可比擬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以滿洲里、二連浩特為節點的歐亞大陸橋是連接歐亞最便捷的運輸通道。
二是優越的口岸優勢。內蒙古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口岸數量得到不斷增加,目前已建成滿洲里、二連浩特等18個對外開放口岸,口岸通關能力在全國邊境陸路口岸中處于領先水平,中俄間陸路運輸的65%和中蒙間貨物運輸的95%經過我區口岸,年過貨能力達到1.37億噸。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二連浩特市被確定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滿洲里綜合保稅區也獲得批準。這些特殊區域的開發開放,先行先試政策、經驗和做法,將為我區深化與俄蒙合作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三是經濟互補性較強。內蒙古與俄蒙在資源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方面具有較強互補性。從貿易結構看,內蒙古從俄羅斯、蒙古國進口國家亟需的煤炭、鐵礦石、木材、銅礦砂等資源性商品,出口俄羅斯和蒙古國市場短缺的建材、機電、輕工、日用品、果蔬等商品。自治區口岸辦口岸一處處長杜德欣指出,我區對俄蒙的貿易額始終占全區對外貿易額的50%左右,對蒙貿易占全國對蒙貿易的50%以上。
四是人文交流密切。內外蒙古族同宗同源,語言相同、民俗相近,內蒙古與蒙古及俄羅斯周邊地區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求學、就業、就醫、通婚等各種活動往來密切,具有搭建完善人文交流的重要優勢。自治區教育廳對外合作處朱廣元處長指出,我區每年接收俄、蒙留學生超過2000人,在俄羅斯卡爾梅克成立了孔子學院,進行漢語培訓,公派蒙古國的漢語志愿者約150人。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風雷教師提出,內蒙古也從蒙古國吸收了很多的教育資源和文化資源,例如我國境內早已失傳的呼麥藝術,就是從蒙古國聲樂藝術家傳回來的,由此內蒙古的呼麥藝術才得以傳承,牛角弓的制作工藝和制作技術的傳承也是如此。
二、正視問題,認清差距,找準發展突破口
查找問題,認清差距是找準和破解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制約因素,提升三國合作潛力的重要前提。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制約因素:
(一)政治因素制約經貿合作的深化
面對快速崛起的中國,俄蒙兩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既需要中國的資金、技術和市場來拉動本國的發展,又對我國有所防范。蒙古國奉行多元化外交戰略,對我國和俄羅斯實行平衡外交,而西方國家出于制衡中俄的考慮,也在加大對蒙古的影響,大國間博弈對三國政治經濟合作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而蒙古國多黨制的政治體制下,政黨輪替頻繁,不可避免地造成其外交、經濟、教育等各類政策變化和更替,進而影響兩國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而俄羅斯人民內心深處也存有一些不安全感,擔心弱化對遠東的控制力,擔心中亞國家向中國越來越靠攏進而失去戰略緩沖屏障。由此,政治因素將成為影響中國與俄蒙經貿合作的決定性因素。
(二)經貿合作領域和結構不盡合理
我區對俄蒙的經貿合作主要以資源和原材料進口為主,合作領域局限于礦產資源開采、糧食、果蔬種植栽培、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各類園區總體建設規模偏小,多數尚處在起步階段,承載能力不足,產業集聚度較低。自治區黨委政研室楊宏達處長指出,我國對俄蒙的資源開發和原材料進口為主,這樣的經貿合作方式對當地經濟發展、產業提升、就業增加的帶動能力比較弱,加上企業自律意識不強,對深化俄蒙合作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三)基礎設施和開放平臺無法滿足需要
對俄蒙開放的平臺和載體是我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基礎,包括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口岸、邊境經濟合作區等,是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樞紐和支撐節點。我區口岸和產業布局不合理,各自為戰、無序競爭現象突出,不利于形成對外開放的整體合力。與俄蒙兩國的合作形式和模式缺乏創新,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不配套是當前制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主要短板,腹地與邊境開放平臺之間沒有建立起高效的交通通道,難以有效發揮口岸的輻射帶動作用。杜德欣處長認為,我區開放平臺和載體缺乏頂層設計,缺乏科學論證和認真研究,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盲目發展、攀比嚴重,重申報審批、輕招商引資的問題,后期運營管理不善,創新發展意識不強,邊境口岸和城鎮發展缺乏準確定位,功能與模式雷同,對我區外貿經濟帶動能力弱,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潛力明顯不足。
(四)人文交流的質量有待提升
我區與俄蒙兩國在教育、醫療、社會科學研究、文藝等領域有著較為廣泛的合作交流,三國間的合作交流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若不予以解決很可能會影響或制約其質量的提升。王風雷教授提出,我國對蒙古國和俄羅斯的留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待遇,但是,具體到個別人身上,尤其在學習上還缺乏應有的動力,努力的程度還很不夠,混文憑的大有人在。俄蒙兩國的留學生,其所學專業選擇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居多,而選學自然科學包括理工農醫類專業的學生相對較少,存在結構性失調現象。endprint
(五)對俄蒙政策法律的研究亟待加強
俄羅斯政策法規多變,國家法律、政府條例缺乏連續性,特別是針對外來投資方面的政策不夠穩定,相關法律不夠完善,總體法制環境有待改善。蒙古國經濟發展有關法律變更頻繁,不穩定的法律環境也給外國投資者帶來一定風險。同時在法律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我國對俄蒙兩國相關的政策法律研究不夠,對俄蒙貿易投資存在的政策法律風險是我國企業投資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呼格吉勒圖副研究員認為《蒙古國家安全構想》規定,蒙古對某一國家的經濟依存度不能超過30%,某一外國移民數不能超過蒙古人口總數的1%,這主要就是限制中國的。
三、加強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建議
(一)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
專家認為,政府高層的積極作為,是深入推動中蒙俄三國經貿合作和人文交往的有效推動力量。要進一步加強國家和自治區層面與俄蒙兩國的交往和磋商,增強三國政治互信。我區各盟市也要加強與毗鄰地區地方政府間多層次聯動機制和交流機制,推進政策對話和協商,深入接觸,解決共同面對的實際問題。
面對俄蒙不穩定的政策、法律和治安環境,緊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去打拼顯得力不從心。楊宏達處長建議,政府應成立半官方的對俄對蒙經貿促進會,一是設立產業基金,對在俄蒙投資的企業遇到的由政治因素等非正常因素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二是專業研究俄蒙兩國的產業政策、法律環境,向在俄蒙投資的企業提供法律、金融、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服務。
(二)提升產業合作層次
專家建議,在能源和資源貿易的基礎上,拓寬貿易合作的領域,提高中蒙俄三國貿易的廣度和深度,促進貿易結構向合理化方向發展。一方面要提升合作領域,在鐵路、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推動新興產業、科技、金融、電子商務、跨國旅游等領域的產業合作。實現由傳統的礦產、能源、農業等經濟領域向高科技領域轉變;另一方面盡量在俄蒙當地進行除原材料的采掘之外的深度加工,帶動當地產業升級,與當地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最大限度激活各種資源參與建設。一是同俄蒙兩國能礦企業合作建設產業合作基地,提高資源就地加工轉化比重;二是發揮我區農牧業技術優勢,同兩國企業共建果蔬、糧油、牧草、現代養殖等農牧業合作基地。
(三)提高人文交流的質量
民心相通是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順利開展的基石,人文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增進民眾了解和減少疑慮,推動三國建立更深層次的互信關系。專家建議,加強與俄蒙的人文交流,如教育、文化、醫療方面的合作交流。王風雷教授提出,中國對蒙古國留學生的培養,不僅要有數量,而且更應該去關注其質量的提升;所學專業結構也要由目前人文社科專業居多,逐漸向工農醫類等技術專業傾斜。特別是要注重對兩國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增加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
人文交流不僅僅要注重我們吸納了多少俄蒙兩國人民來我國,也要注重我國“走出去”,必須看到俄蒙兩國的優勢和長項,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積極鼓勵各領域學者前往俄蒙兩國考察學習,減少審批環節和手續。
(四)充分發揮智庫、商會、協會的作用
充分發揮智庫的智力支撐和民間外交功能,利用智庫的政策性、前瞻性研究,為各國政府決策提供建議和指導方案,對企業到國外投資提供指導和建議。同時智庫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及時向民間傳遞理性的思考和信息,增進民眾間的了解和友好感情。自治區發改委利用外資與經濟協作處處長李雪巖建議要充分發揮在俄蒙兩國投資合作的我區企業家的作用,特別是在蒙古國的內蒙古商會、協會作用,利用他們對所在國政策法律、國情民意比較熟悉的優勢,加強對兩國投資、環保、貸款等各類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向在俄蒙投資的企業提供各類有益的咨詢和服務。
(五)積極搭建各類合作平臺
對外開放的平臺和載體是我區與俄蒙合作的重要平臺,是我區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積極爭取國家絲路基金、外匯儲備委托貸款、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的資金支持,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強重點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讓我區在交通上的末梢變為樞紐、市場上由邊緣變為窗口,形成區域性貿易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金融中心。
緊緊抓住國家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體制的良好機遇,積極爭取在我區滿洲里、二連浩特、呼包鄂等地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代建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