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君+張亞晴

【摘要】隨著第二批試點的相繼獲批,民營銀行的發展日益常態化。民營資本進軍銀行業,有利于增強我國的金融市場活力。然而,民營銀行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本文結合當前金融市場環境及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發展現狀,分析民營銀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民營銀行 中小微企業 內部治理
一、民營銀行設立的現實意義
第一,完善我國金融體系。由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主要由國家控股,政府干預較多,因此銀行業缺乏有效競爭,阻礙金融市場化的深入發展。作為真正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現代金融機構,民營銀行的市場準入是我國銀行體系改革中的重要舉措之一,將會充分發揮“鯰魚效應”,持續激發我國金融機構的市場活力,對于不斷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倒逼國有銀行的制度改革和產品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壓力。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以及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截至2015年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5400萬戶,中小企業利稅貢獻穩步提升?譹?訛。中小企業逐漸成為城鎮就業的主渠道。然而其融資困境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卻一直亟待解決。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內在原因,如企業規模小、財務信息不全面等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信用識別困難,從而難以從傳統的商業銀行獲取貸款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就傳統商業銀行本身來說,為保證其利潤來源的穩定性與持續性,也更加偏好大型國有企業。
第三,促進我國地下金融活動合法合規。鑒于傳統渠道融資難的現實困境,不少中小企業為解決自身資金需求將目標轉向地下金融。地下金融的興盛盡管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金融市場功能的缺失,但是其非正規管理及高風險的弊端會擾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影響地區穩定和經濟安全。民營銀行的發展,在部分取代地下金融功能的同時,將挖掘并釋放出地下金融的巨大市場潛力,進一步引導地下金融合法合規。
二、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由商業銀行主導,根據銀監會網站的統計數據,截止2015年年底,各商業銀行資產份額依然占據絕對性優勢(如圖1)。民營銀行的市場準入是構成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出臺,民營銀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引發熱議。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銀監會網站數據整理。
2013年7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指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2014年3月11日,我國民營銀行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最終確立。根據不少于2人的共同發起人制度,此次試點確定了民營銀行的四種經營模式,包括小存小貸、大存小貸、公存公貸、特定區域存貸款(如表1),民營銀行準入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2015年5月27日,浙江網商銀行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并獲浙江銀監局正式批復,至此,我國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全部拿到“通行證”。
截至2015年年末,首批5家民營銀行總體運營平穩,各項業務逐步展開,經營模式和治理結構不斷完善,資產規模已達到794.3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36.04億元,負債總額650.9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199.43億元?譺?訛。
當前,隨著重慶富民銀行、四川希望銀行和湖南三湘銀行等第二批民營銀行的相繼獲批,民營銀行的發展將逐步常態化。民營資本進軍銀行業,不僅能夠從供給側增加競爭性金融供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微的綜合實力,對于推動我國銀行業的改革,提高國家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我國金融市場的活力,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三、民營銀行發展面臨的風險
(一)行業競爭風險
首先,鑒于目前首批民營銀行開業時間尚短,業務模式和組織架構尚未成熟,或依托互聯網,或發力中小微企業,即趨同的業務模式、重疊的客戶對象,交叉的服務領域,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民營銀行間的競爭。其次,傳統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存貸款利差。國有商業銀行依托國家信譽作為保障,已經在存貸業務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傳統商業銀行相比,民營銀行規模小,資本實力弱,口碑及信譽尚未建立,加之社會對于民營銀行的認識并不充分,因此在吸引一般客戶的存貸方面并沒有顯著優勢。除此之外,民營銀行的目標客戶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及部分農村地區,這就不免仍需面臨來自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的競爭壓力。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的顯著特征是信貸資產的收益和損失呈現強烈的不對稱性,即一旦客戶違約,損失的本金可能遠遠大于收益。在我國,企業信用缺失、個人及社會征信體系尚不完善的狀況普遍存在,而民營銀行的客戶群體及服務對象以中小微企業為主,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規范、信用記錄不完善以及抵押擔保不充裕等弊端,均極易使得民營銀行面臨極大的信用風險。一旦企業出現貸款無法償還的狀況,將給民營銀行帶來嚴重的損失和重創。
(三)內部人控制風險
民營銀行作為現代金融企業,其設立必須具備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并依照市場化規則運營。然而,民營企業作為民營銀行的主要股東,其主業涉及各行各業,如互聯網、零售、制造業等,因此企業是否具備專業化經營銀行的人才有待考證。如若聘請傳統商業銀行人才進行管理經營,那么股東和管理者能否實現有效制約和激勵。若民營銀行被控制在少數大股東手中,當大股東經營出現危機時,民營銀行很難規避風險;反之,若股權過于分散,股東過多,相互間利益發生沖突時,則可能造成事實上的凈利潤控制。上述兩種情況在民營銀行的發展過程一旦出現,都會擾亂民營銀行的正常經營。
(四)關聯交易風險
民營企業競相進軍銀行業,是為追逐銀行業的高利潤,還是為企業搭建一個資金平臺,從而為自身融資提供便利,抑或是企圖借銀行之名進行“圈錢”,銀行資金是否會成為這些股東企業的錢袋子,以及民營銀行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營管理層之間能否做到權責分明、有效制衡,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檢驗。一旦出現動機不純,管理不善,股權分配不合理等情況,必然會導致關聯交易或是投機倒把,引發道德風險和惡性競爭,勢必破壞金融市場秩序,影響金融市場的有序運行和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
(五)互聯網安全風險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為銀行業的改革帶來了機遇。此次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中,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均采取不設立柜臺和網點而是依托互聯網平臺開展業務的運營模式。然而,互聯網平臺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和服務的同時,也面臨著信息安全和網絡技術的挑戰??蛻舻膫€人隱私和商業秘密如何能夠得到有效安全的保護,也是當前借助互聯網發展銀行業務的民營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之一。除此之外,諸如遠程開戶、支付結算等涉及的人臉識別等技術目前仍有所受限制,這也將影響民營銀行的發展壯大。
四、民營銀行的風險防范對策
(一)探索差異化特色經營之路
民營銀行若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既需要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經濟發展戰略、金融市場環境等各個方面的了解,也要立足于自身資源稟賦和區域特點,結合其競爭優勢,繼而明確自身市場定位,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經營之路,發力金融服務薄弱領域。
首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民營銀行可以依托互聯網,借助大數據思維和海量信息優勢同傳統商業銀行進行競爭。首批民營銀行試點中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均是互聯網民營銀行,通過借助自身互聯網資源,包括騰訊海量微信和QQ用戶,以及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等,大幅降低成本,服務更多小微客戶。網商銀行探索出為線上客戶提供的“310”(即3分鐘申貸、1秒鐘到賬、0人工干預)金融服務,更是將互聯網、大數據、金融云計算等技術有效結合,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其次,鑒于傳統存貸業務方面的競爭劣勢,民營銀行應積極推出特色化金融創新產品,結合自身目標客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例如,微眾銀行推出的互聯網創新產品——微粒貸,截至2016年5月,累計發放貸款超400億元;網商銀行的“旺農貸”,已經覆蓋了全國近5000個村莊;除此之外,民商銀行也推出了“旺商貸”、“益商貸”、“信惠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等,這一系列產品的推出極大的提升了各個民營銀行的競爭力。
(二)建立健全征信體系
為解決民營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問題,首先需要建立能夠保障民營銀行健康發展的社會信用環境。民營銀行的設立以服務中小微企業以及居民個人的融資需求為前提,因此,無論是從民營銀行自身看來,還是從中小企業的角度,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對于其二者的合作與發展均有著重要意義,也是民營銀行防范信用風險的重要保證。除此之外,中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風險控制必須擺脫對傳統的抵押擔保模式的依賴。通過全面調查,發揮民營銀行的地域屬性優勢,充分獲得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用信息,從而建立完善的中小微企業征信體系,積極做好信用風險的防范工作,并于貸中和貸后對企業進行持續的審查、評估及跟蹤,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內部控制治理
就民營銀行自身而言,需要通過不斷完善其內部治理機制從而嚴防內部人控制問題的出現。首先,民營銀行的內部治理必須考慮多方需求,權衡股權結構的配置。要采取適度集中的股權結構設計,避免過于分散或過分集中。民營資本進軍銀行產業,由于缺乏相關金融知識與經驗,因此多數民營銀行需要聘用專業的經理人負責具體經營,這就需要培育成熟的經理人市場,建立合理的量化考核機制與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否則,極易造成一定的道德風險,經理人與股權人之間一旦利益相爭,勢必影響民營銀行的順利發展。民營銀行作為市場經濟的合法有效主體,其經營機制必須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要避免重蹈國有商業銀行的覆轍,過分依賴政府國家的袒護和庇佑,從而導致自身發展的無效率。
(四)實行有效監管
為避免民營銀行成為民營企業的套利工具,防止關聯交易的產生,要建立健全民營銀行監管體系,通過多樣化監管方式以及合理分配監管部門之間的任務,對民營銀行實施有效監督。同時,要結合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融資需求的差異,實行差異化監管。要建立及時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強民營銀行業務的公開化、透明度,有效維護相關利益群體的合法權益,保障民營銀行的長遠發展。
(五)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
對于民營銀行而言,專業化人才的培養既包括金融人才也包括網絡技術及安全人才。首先,當前民營銀行的主要管理層主要來源于傳統商業銀行,這一方面可以借鑒傳統商業銀行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這些專業性金融人才能夠有效彌補民營企業在銀行業經營方面的短板。但是,鑒于民營銀行區別于傳統商業銀行,是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現代經營企業,所以要培養更具創新精神的現代金融人才,從而積極探索出民營銀行的特色化經營之路。除此之外,如何在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同時保障客戶的信息安全,互聯網技術人才同樣不可或缺。
五、結語
民營銀行的發展是我國金融市場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民營銀行的市場準入,意味著新的治理結構和經營模式將被引入現有銀行業市場體系,從而形成有效競爭,激發金融市場競爭活力。然而你,民營銀行的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目前缺乏可遵循的發展經驗,當前民營銀行一定程度上是在摸索中前行,不可避免將會面臨風險和挑戰,因此,有必要通過相應的防范措施,減少試錯成本,使得民營銀行發展之路更為順暢。
注釋
?譹?訛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 1652858/n1652930/n3757016/c5081157/content.html,2016-7-5.
?譺?訛銀監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5年報[EB/OL].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C41C682055714362AF1C86F EA7486BB5.html,2016-8-1.
參考文獻
[1]盧福財,張榮鑫.中國民營銀行的設立:現實意義、政策選擇與風險防范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4):72-77.
[2]齊平,李博勛.民營銀行設立對社會福利及國有銀行的影響分析[J].學習與探索,2016,(3):110-113.
[3]周孟亮,李明賢.民營銀行金融創新研究——基于普惠金融發展的視角[J].社會科學,2016,(5):59-67.
[4]曹連娟.中小企業融資難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議[J].武漢金融,2012,(1):66-67.
[5]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zwgk/2013-07/ 05/content_2440894.htm,2013-7-5.
[6]李亦博,喬海曙.基于金融生態學視角的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5):18-21,31.
作者簡介:馬秋君(1963-),女,漢族,河北安國,任職于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與投資;張亞晴(1991-),女,漢族,江蘇連云港,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研究方向:金融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