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李美蓉
【摘要】目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國開始加快發展低碳經濟,也因此催生了低碳金融的發展,發展碳金融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理論分析,為商業銀行創新發展碳金融業務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碳金融業務 業務創新
一、引言
近年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工業化之后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大氣污染、氣候變暖、生態失衡等。其中,全球氣候變暖是近幾年被廣泛關注的問題,因此各國也開始重視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需要相應的金融業務支持,如為碳排放權交易提供融資、理財等,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促進了低碳金融的發展,而且低碳金融的發展反過來加快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我國商業銀行涉足碳金融業務時間很短,必然缺乏對碳金融業務的認識,而當前我國走低碳之路迫在眉睫,商業銀行作為我國企業主要資金來源,必須加快對碳金融業務的了解速度,轉變自身經營戰略,積極發展創新碳金融業務,最終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碳金融業務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發展碳金融業務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興業務,在發展初期,既有發展的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很多的困難。
(一)發展機遇
1.商業銀行發展創新碳金融有助于拓寬業務范圍,追求經濟效益。商業銀行通過提供項目財務咨詢服務、碳資產評估等業務,有利于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通過參與國際市場也可提升國際競爭力。碳金融的創新發展拓展了商業銀行的業務領域,也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能力,從而增強盈利水平。
2.商業銀行發展創新碳金融有助于踐行社會責任,樹立品牌形象。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相關的中介服務,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創新碳金融業務,大力支持低碳項目的發展,積極履行作為公眾企業的社會責任,能夠提高銀行的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商業銀行發展創新碳金融有助于推動經濟轉型,提高綜合實力。商業銀行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與碳減排等低碳項目的支持,一方面有助于拓展銀行盈利空間、促進金融市場深化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我國實現經濟轉型的目標,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從而也為經濟金融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二)制約因素
1.商業銀行不夠重視碳金融業務的開展。我國碳金融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碳金融業務發展環境也尚未形成,銀行并不能意識到發展碳金融業務對銀行自身和社會的價值,銀行從業人員對其了解也不夠深入,缺乏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實踐經驗,同時,銀行作為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考慮到投入產出問題,短期內低碳項目難以提高銀行利潤,因而從銀行自身角度來看,對于開展創新碳金融業務沒有太大的意愿,很難主動開展此項業務。
2.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存在較高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銀行經營中會面臨很多風險,發展不成熟的新興業務面臨更高的風險。第一是信用風險。企業轉型成本的增加,低碳技術的不完善,成熟的配套的風險防范工具的缺乏,都增大了銀行的信用風險。第二是操作風險。由于碳金融業務處于發展初期,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業務的人才儲備不足,難以滿足碳金融業務所需的綜合人才,使其面臨較大的操作風險。
3.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面臨較大的人才缺口。我國商業銀行自身對碳金融業務不夠重視,忽視對人才的培養,同時也難以吸引國際優秀人才,碳金融業務要求銀行從業人員對環境,法律,金融等方面知識均要熟知,然而,我國高校對人才的培養比較單一,畢業生中環境、金融復合型人才相對較少,因而,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業務必備的人才資源存在較大缺口。
4.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外部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政府為了促進碳金融的發展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碳金融業務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不完善。首先,我國尚未建立碳金融業務的專業法律。碳金融業務的專有法律尚處于空白區。其次,碳金融市場尚未完善。我國雖然建立了一些碳交易市場,但是產品很單一,也尚未形成全國性的交易市場。最后,政府激勵不夠。當前政府對于發展碳金融業務的傾斜度不夠,沒有從政策上激勵企業和銀行發展低碳經濟。
三、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碳金融業務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理念增強創新意識
發展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特殊企業,應該看到發展碳金融的長遠價值,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核心力量,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是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實現我國經濟的轉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其應盡的義務。商業銀行抓住發展的機遇,積極開展碳金融業務,完成自身轉型是順時代潮流而行。
(二)提高風險防范水平
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面臨較高的風險,因此商業銀行應從內部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第一,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形成事前調查,事中監督,事后補救的系統,發放貸款前,派專員調查分析客戶情況,選擇資質較好地客戶,事后出現違約,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第二,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的交流合作,引進其先進管理理念,完善自身的風險管理系統。
(三)加強人才培養
商業銀行針對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的現狀,要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國際優秀人才,注重培養內部人才,對銀行員工進行環境和金融知識方面的培訓,同時,高校也應改變單一的培養方式,注重培養碳金融業務發展的專有復合型人才,也可采取銀行、高校共同培養的模式。
(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首先,加大政府的政策傾斜。政府要完善法律環境,制定碳金融發展的專有法律,讓此項業務發展有法可依。同時,政府也應采取有力的激勵政策刺激碳金融業務發展,比如對于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對于開展碳金融業務達到一定標準的商業銀行給予利率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其次,加快建立全國性的碳金融市場,發展碳金融產品,為碳金融交易創造便利的條件,適當的放開分業經營的限制,實行混業經營,從而有利于商業銀行在更大的空間里創新碳金融業務。
參考文獻
[1]董捷.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J].工業技術經濟,2013(3),156-160.
[2]楊小紅.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業務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63-66.
[3]鄧清.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創新的探討[J].學術交流,2011(10),136-139.
[4]鄢德春.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業務思考[N].金融時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