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增速迅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表現出了新的特征,是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經環節。通過對我國在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特征進行梳理,有助于宏觀態勢的把握,對相應地總結了中國對外投資熱潮興起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OFDI) 流量和存量 資本流出 投資轉型
一、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特征
對外直接投資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國內的投資者在國外或境外設立、購買國(境)外企業,并以控制該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為核心的經濟活動。
(一)我國對外投資行業分布多元化、地區分布不均衡
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類別,體現了對外直接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但其中租賃與商業服務、金融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以及制造業五大行業占了整個對外投資行業類別比重的絕大部分。從產業結構角度來看,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偏重初級加工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科研與技術服務、信息傳輸和計算機軟件業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投資比重較小。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是不均衡的,對發達經濟體投資增長不盡理想。OFDI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兩者占比高達八成。對亞洲地區的投資主要集中于香港(中國)地區;對拉丁美洲的投資分布主要在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香港(中國)、英屬維爾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的投資分布如此集中,源于這三個地區十分發達的離岸金融體系,其對資本流動限制少,稅收政策也比國內優惠。
(二)國際投資地位成功轉型
中國的國際投資地位已經從單純的資本輸入成功轉型為資本輸入輸出趨于平衡,這說明我國從主要依靠出口貿易和引進外資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參考英國著名國際投資專家鄧寧(J.H.Dunning)提出的對外投資發展階段論,我國正處于對外投資發展階段論中的第三階段向第四階段轉折的時點。到了第四階段,凈對外投資額將不斷擴展,對外直接投資流出量將高于流入量。
(三)非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活躍度增加
在我國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類型當中,非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占比不斷擴大,而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的流量占比降至四成。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活躍,國家政策也鼓勵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走出去”,走向國際化經營和競爭。
二、中國對外投資熱潮的導因分析
(一)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對外投資加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時期,平穩的國內經濟環境為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良好契機。另外,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資源環境的壓力也逐漸增大,企業此時將目光移至海外,可加強利用多國資源和市場。
(二)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我國國有、民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呈逐漸上升趨勢的,其國際化經營的意愿和能力也在不斷變強。在美國經濟學家海默提出的壟斷優勢理論中,企業具有的壟斷優勢是其選擇對外投資的重要原因。具有這種優勢的跨國經營企業能夠克服各種社會、經濟、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的困難。
(三)示好的對外投資前景
一方面,發達國家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投資發達國家能形成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上的優勢互補,吸收世界領先的科技優勢與發展經驗。另一方面,欠發達國家有良好的投資機遇。亞洲、非洲、南美洲一些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其經濟發展進程中需要大量引進國外的資本和技術,巨大的需求量預示著巨大的機遇。
(四)政府的不斷鼓勵與支持
中國政府推行“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跨國經營,并加大了對跨國企業的信貸、保險、外匯支持力度。商務部發布的新修訂《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中一個最大亮點在于切實落實企業對外投資自主權,有利于落實企業自主進行投資決策,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進程。
(五)國外相關優惠政策的鼓勵
經濟的高度一體化令許多國家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推出了一些優惠政策以鼓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以推動本國的經濟的發展。歐債危機后,許多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徘徊不前,出于拉動經濟考慮,都表示將給予稅收減免等投資優惠政策,鼓勵國外投資者進行投資。亞洲市場也不斷在推行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措施。
三、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擴張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制定相關戰略規劃,鼓勵、支持及引導我國企業的跨國公司健康發展。提高對跨國企業的金融支持,有助于其擴張海外融資渠道。盡快建立并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國際慣例規則的研究工作。
(二)企業內部結構升級,注重與東道國文化環境的融合
首先,應借鑒國際知名企業的管理經驗,重視提高國內企業的品牌價值,吸收其先進的科學技術,注重提高企業的海外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回報率,保持其持久的競爭力。其次,要有國際化經營意識,具備創新意識,持續更新經營觀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再者,注重公司本土文化與投資國當地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三)具備風險意識,做到未雨綢繆
跨國投資包含機遇也有挑戰,對外投資并不一定代表高收益。面對復雜的國際投資環境,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擴張的過程中要真正落實到實地考察,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和風險意識,做足市場分析并明確定位,深度思考投資行為中包含的潛在利弊,能夠快速識別環境和市場的變化并做出迅速的反應。做到理智分析、謹慎行事,防患于未然,培育出有品牌,有實力,規模與質量雙優的大型跨國企業。
參考文獻
[1]Thilo Hanemann.Chi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 and the US:a comparative view [J/OL].Asia Europe Journal.8 April 2014.
[2]楊挺.2013-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特征及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14年第1期.
[3]李玉梅.國際投資規則比較、趨勢與中國對策[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第1期.
[4]李秉強.世界經濟概論[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81-94.
作者簡介:吳丹(1989-),女,漢,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