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雯+施若
【摘要】互聯網保險作為普惠保險的新興業態,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促進了保險的普及。本文首先對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其次分析互聯網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互聯網保險創新商業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保險 互聯網保險 創新商業模式
一、引言
互聯網保險作為普惠保險的新興業態,從傳統保險公司的電商化,到借助第三方平臺拓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再到專業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成立,正在掀起新的行業浪潮。2015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高達2234億元,比2011年增長近69倍,在總保費收入中的占比已經上升到2015年的9.2%,增速十分迅猛。?譹?訛因此,為規范互聯網保險市場、防范風險、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互聯網保險應注重產品創新、注重線上和線下的結合、開展大數據分析,以及注重創新商業模式。
二、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
2015年,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互聯網人身險累計保費1465.60億元,同比增長3.15倍;互聯網財產險累計保費收入768.36億元,同比增長51.94%。截止到2016年3月底,互聯網保險服務的用戶超過了3.3億,互聯網保民人數已是股民人數的三倍,互聯網保險促進了保險的普及。在互聯網保民中,80后人群占47%、90后人群占33%,成為互聯網保險的主力,新生代積極參與互聯網保險,是互聯網保險能夠持續發展的動力。?譺?訛
三、互聯網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保險產品不多
互聯網保險銷售仍以傳統保險產品為主,創新的保險產品仍然不多。[1]-[2]同時,互聯網保險銷售仍然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地區經濟發達與否,直接影響保險從業人員能否深度發掘消費者所面臨的風險并設計相應的保險產品,進而影響從傳統推銷保險到精準識別客戶到服務客戶。
(二)線上線下結合較弱
目前,互聯網保險僅限于簡單的保險品種,例如退貨運費保險、航班延誤險等。多數復雜的長期產品例如人壽保險、護理保險等還需銷售人員推銷、講解和說明,金額較大、原因復雜的理賠案還需現場查勘定損。因此,互聯網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服務。而國內保險行業產品、組織架構都圍繞渠道而建立,導致傳統的保險公司很難從組織架構層面真正做好互聯網保險。
(三)大數據分析較滯后
“大數據”是互聯網經濟或“互聯網+”經濟的本質特征。[3]但從“渠道觀”來看,僅將互聯網保險看作業務渠道;從“流程觀”來看,仍停留在技術和成本范疇來理解互聯網保險;從“定價觀”來看,仍未深入分析標的物風險,實現精準定價。這樣僅僅局限在保險的框架中,并沒有打造“保險+數據”共享生態圈。同時,保險行業也未實現真正意義的信息共享。
(四)創新商業模式缺乏
目前保險業主要將互聯網作為一種銷售渠道,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改變保險業的運作模式,從而改變整個行業所遵從的價值體系;[4]保險參與者沒有實現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交流、溝通、互動的保險活動;各家保險公司沒有深挖互聯網碎片化和場景化的優勢,通過經營化、服務化、客戶化來進行互聯網+保險的融合。
四、互聯網保險創新商業模式發展策略
(一)創新互聯網保險產品
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更多產品創新,開發嵌入互聯網保險技術產品,如UBI汽車保險、移動健康管理保險產品等;采用場景化、碎片化、細分策略、服務整合的技術路徑,實現互聯網保險產品輕內核、強滲透、快響應、廣傳播的特點。因此,做“人人能看懂”的標準化產品,做“玩著買保險”的互動產品,做“與服務一起銷售”的服務保險。
(二)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
互聯網保險要注重線上和線下的結合。以壽險為核心,整合保險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以增值服務,附加服務和大服務贏得客戶,讓傳統服務與互聯網創新互為補充,線上服務及時便捷,線下服務真實周到,實現成本低,效率高,途徑廣,內容多,體驗好的轉變。同時,有助于改善保險服務品質,塑造良好的行業形象。
(三)加強大數據分析
通過大數據分析,保險公司可發現不同群體的保險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保險產品,并進行精準推銷、精準定價。同時,建立行業信息共享平臺,不僅契合行業互聯網化發展需要,而且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數據服務和信息技術支持,如:平臺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能解決保險發展中面臨的信息化和安全問題;可以推動保險監管信息化的水平提升,有助于快速精準地識別互聯網保險業務所帶來的風險,防止風險的大量集聚和跨界蔓延。
(四)創新互聯網商業模式
一是實現“傳統渠道+互聯網”模式,將互聯網保險與門店、坐席、代理人、業務員等傳統的渠道進行結合;二是實現一站式客戶體驗的平臺運營模式,如中國人壽搭建了類淘寶官網平臺,成員單位均可在平臺上進行銷售和綜合經營服務;三是采用互助保險組織,通過互聯網快速匯集客戶需求,實現風險共擔;四是選擇“互聯網+”自身營銷特點,將非核心業務外部化,實現差異化的風險管理,并向醫療、健康、養老、投資等延伸。
注釋
?譹?訛2016螞蟻金服研究報告。
?譺?訛互聯網保險發展要注重創新商業模式.魏迎寧.中國保險報.2016。
參考文獻
[1]王燕,楊曉明,徐興泰.我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現狀和前景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
[2]陳碧豪,趙志明,付澤華.互聯網保險產品營銷模式及創新探析[J].商.2014.
[3]曹云波,姜家祥.大數據時代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機遇與挑戰[J].財會月刊.2015.
[4]陳凱.互聯網保險:創新的方式與原則[J].經濟視角.2014.
作者簡介:韓雯(1980-),女,副教授,碩士學歷,研究方向:金融投資、保險理論與實務;施若(1968-),男,教授,博士學歷,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