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李林軍


【摘要】網絡組織作為一種新型的組織形式,意味著協同創新的范式由線性模式向網絡模式轉變。制藥產業作為一項關乎民生又以技術作為重要支撐的產業,更需要網絡組織來提供創新動力,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制藥產業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研究網絡組織對其技術創新的貢獻,對網絡組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網絡組織 技術創新 制藥產業
制藥產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在于新藥的開發。新藥的開發是一個包括了研究、臨床試驗、生產、市場開發和銷售等各個主要環節在內的鏈型結構,這些環節就涉及到“產學研政”——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醫藥生產企業、醫藥銷售單位和醫院等相關部門。這種創新行為主體的多元化,也決定了創新的過程必然是一個協作創新的過程。網絡組織作為新型的組織形式,代表了一種高效率的合作機制,制藥產業可以通過網絡組織這種形式,進行協作創新的過程,從而提升技術,完成新藥的開發。要想研究網絡組織對協同創新的貢獻,首先要介定好網絡組織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運作機制。
一、網絡組織理論
(一)網絡組織概念
國內外學者對網絡組織這一概念作出了諸多不同的詮釋。Jarillo(1988)將復雜的經濟活動根據組織形式和競爭關系進行區分,從而區別開市場組織、官僚層級制組織、家族式組織和戰略網絡。他認為戰略網絡是長期的、有目的的組織安排,可以使企業獲取長期競爭優勢。我國學者賈根良(1998)指出企業網絡是經濟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經濟網絡是借用計算機網絡概念之隱喻,把經濟活動看作是由各種經濟行為者之間長期投資形成的資本要素所組成的聯系之網。李新春(1998)認為網絡組織是組織之間的合作聯系,這種聯系的實質是企業之間的分工貿易是組織行為而非個人行為。林潤輝、李維安(2000)將網絡組織視為一個由活性結點(node)的網絡聯接構成的有機的組織系統,信息流驅動網絡組織運作,網絡組織協議保證網絡組織正常運轉,網絡組織通過網絡組織成員合作創新實現網絡組織目標,通過重組來適應外部環境。孫會良(2003)分析得出網絡組織作為介于市場和企業之間的一種制度安排,其的本質特征是一種合作競爭型準市場組織。
(二)網絡組織形成原因
從網絡組織形成的角度看:因為網絡組織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比如環境資源的挑戰、知識社會的到來、社會文化的演進等,都促使企業用網絡化的思維來進行思考,以方便資源共享、知識共享,來適應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這就形成了作為社會存在的網絡組織。同樣,經濟環境的變化也給網絡組織的形成提供推動力,比如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等,使得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障礙越來越小,生產和流通相互依賴和協作的關系越發密切,正在逐漸形成全球化的經濟格局。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單個企業想要在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就變得力不從心,企業采用結盟的形式,形成企業網絡組織,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與此同時,科技的進步更為迅猛,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方便了企業與企業間的溝通與聯系,企業之間的聯盟又使得技術創新更易實現,從而實現了良性循環。促進協同創新網絡能力的提升,是科技創新的最終目標[1]。而且在項目層次上,組織與文化創新源于技術創新[2]。因此從計算機范式角度看,正是技術創新形成了網絡組織,而網絡組織又促進了技術創新,這正是用網絡組織來解決我國制藥產業技術落后問題思路的源起。
(三)網絡組織運行機制
網絡組織運作有三種交換機制:物質交換機制、信息交換機制、能量交換機制。對于網絡組織而言,物質的交換是最核心的內容之一,這里的“物質”主要是指資金和資源。網絡組織運行中的協作關系表現為協同商務和并行工程兩方面的特征,協同商務即利用因特網在整個供應鏈甚至跨供應鏈進行合作,最終實現資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并行工程是指通過模塊式的分配使各個工作模塊并行工作,縮短產品開發周期。資金對于企業而言,猶如血液之于身體。資金是維系網絡組織存在與運行的重要紐帶。企業的資金運動沿著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過程的順序不斷地循環周轉,分別表現為資金的籌集、使用、消耗、收回和分配五個環節。信息交換機制體現了信息網絡組織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流是網絡組織中節點之間的聯系紐帶,信息流是網絡組織運行的第二項關鍵要素。交換的內容是匯報、控制、反饋與協調等,交換的工具與載體是實體的信息技術網絡。能量交換包括知識流動、創新及其管理與應用、文化滲透與交流以及聯盟學習等。網絡組織的優勢就集中體現在信息交換和能量交換,這也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動力。
二、中國制藥產業SCP分析
(一)制藥產業的行業界定
在我國,醫藥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一2002中的大類行業,包括化學藥品原藥制造業、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中藥飲片加工業、中成藥制造業、獸用藥品制造業、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業、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等共七個中類行業。
本文的研究則集中于制藥業,主要可以分為化學藥品制造(包括醫藥制造業中的化學藥品原藥制造業和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中成藥(包括中藥飲片加工業、中成藥制造業)以及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數據的采集,由于統計口徑的限制,則采用醫藥制造業的統計數據。
(二)SCP分析
1.市場結構。從產業規模上來講,根據萬得數據庫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醫藥制造業企業已達7000家,2014年12月份企業單位數為6797家,2013年12月份企業單位數為6525家。說明我國制藥產業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但與此同時,也說明我國制藥產業存在過度競爭和行業利潤下降的問題。2015年2月,我國制藥產業虧損企業數達到了1185家,創下了歷史新高,虧損總額為24.508億元。之后,雖然虧損企業數有所下降,但是虧損總額卻不斷上升,截至2015年6月,虧損企業虧損總額達到46.082億元,這說明我國制藥產業行業利潤率下降的問題已成不爭的事實。
針對我國制藥產業行業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根據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產品的差異性決定市場的競爭性。而研發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產業化程度。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制藥企業研發投入僅占銷售收入的2%~4%。2014年我國醫藥制造業R&D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3.50%,大大低于國際知名醫藥企業的15%。研發投入上的不足,致使我國的制藥企業難以形成自己的優勢產品。[3]在產品創新方面,由于我國的絕大多數的制藥企業還停留在仿制藥的競爭上,95%以上的上市新藥為仿制藥,這說明我國制藥產業不僅研發投入不足,而且我國在新藥研發方面的能力也不足,這使得新進入的企業不需要很強的新藥研發實力,技術壁壘較低,使得企業單位數日益增多,造成競爭加劇,行業利潤率下降。
2.市場行為。從市場行為上來分析,由于企業產品差異化小,處方藥多采用醫藥代表推廣,OTC(非處方藥)實施強大的廣告攻勢進行促銷。對于OTC來講,近年來OTC廣告投放額不斷加大,達到整個廣告投入總額的10%以上。廣告投入的增加造成了成本的增加,也使得部分所謂的“放心藥”價格偏高。對于處方藥來講,我國現階段實施“以藥養醫”的政策,國家準許醫療機構收取一定的藥品加成,這使得越是高價藥加成越多,越是受醫院歡迎,企業也順勢迎合醫院,抬高藥價。另外醫生收受藥品回扣現象嚴重,這導致企業不得不增加銷售費用,最終也表現在藥價上。因此,造成藥價虛高的主要原因正是產品差異化小,歸根結底還是技術創新的問題。
3.市場績效。關于市場績效,我們首先來關注中國制藥產業近年來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基本收入,這項指標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具體可見表1:
數據來源:萬得數據庫。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國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同比持續下降,累計值在進入2015年之后也有走低的趨勢。接下來,本文還將用不同的利潤率指標進行市場績效分析。
銷售利潤率是利潤與銷售額的比值反映,反映了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或較高的價格提供產品和勞務的能力。比值越高,說明企業的活力能力越強。2009年的銷售利潤率為11.02%,2010年為11.92%,2011年為11.26%,2012年為11.02%,2013年為10.06%,2014年為9.96%。銷售利潤率在2009年到2012年間變化不大,一直保持在11%左右,但近兩年有所降低,反映了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提供產品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資產利潤率是利潤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資產利潤率反映了醫藥制造企業運營資產的獲利能力。我國制藥產業2010的資產利潤率為11.97%,2011年為12.15%,2012年為11.83%,2013年為11.21%。2014年為10.82%。近三年呈下降趨勢,可見我國運營資本的獲利能力不高,甚至有所降低。
但總體來說,這兩個指標在2003到2007年都不到10%,說明在我國制藥產業最近幾年還是得到快速發展,無論規模還是效益都體現出朝陽行業的特點,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
(三)結論
所謂SCP分析,是指“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duct)—市場績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簡稱SCP框架,是有哈佛學派提出的,他們認為這三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效。本文按照這種方法在上文分析了中國制藥產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接下來將梳理一下三者的關系,從而系統地得到結論。
在分析市場結構時,我們得到中國制藥產業規模大,但產品差異小的結論,這在市場行為方面的表現就是企業靠強大的廣告攻勢促銷,造成藥價虛高,但是藥價虛高在市場績效方面并沒有表現出高利潤,反而各項利潤率指標近年來都呈下降的趨勢。歸根結底利潤率下降的原因是因為技術創新不夠,導致產品差異化程度不夠,決定了企業只能靠廣告營銷,競爭力不足,從而導致利潤率下降。因此我國制藥產業近年來利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技術創新的匱乏。
三、網絡組織對技術創新的貢獻
上文已提到網絡組織有三種運作機制:物質交換機制、信息交換機制與能量交換機制,接下來,本文將從這三個角度來分析網絡組織對技術創新的貢獻,從而得出網絡組織——這一良好的組織形式,將成為我國制藥產業技術創新改革的良藥。
(一)物質交換角度
網絡組織的物質交換機制主要表現在資金的融合方面。由于單個企業的實力薄弱,無力投入巨大的資金進行創新藥物研發,而且我國如今的制藥企業呈現數量多、規模小的特點,大型制藥企業屈指可數,規模小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生存的問題,而不是研發。因此,要想改變我國制藥產業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網絡組織籌集資金,如果單純依靠銀行貸款和政府支持,融資渠道狹窄。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和政府資金的注入“僧多粥少”,研發等投入長期不足;另一方面銀行十分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對于技術研發這種高技術投資的風險更是慎之又慎。
不僅于此,在人才整合方面,企業也可以利用網絡組織找到制藥領域的專業人才和,甚至跨領域的人才,例如具新藥整合經驗的法規人才等。
(二)信息交換角度
中國制藥產業技術創新舉步維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產業結構不完整——我國的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研究已經與國際接軌,而國內的制藥企業卻停留在仿制階段。這樣的尷尬原因之一來自于“產學研”之間無法及時進行信息溝通,而網絡組織這種組織形式有利于組織成員間進行及時的信息溝通與反饋,不造成信息的延誤。而且網絡組織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組織成員大多基于信任選擇合作伙伴,組織成員可以實現制定好反饋與協調的機制,這更有利于信息的溝通。
(三)能量交換角度
資料顯示,現如今我國制藥企業的創新活動集中于模仿性新藥開發(me-too drugs)、延伸性新藥研究開發(me-better drugs)、發展制劑新產品、生產工藝專利的規避以及改進和中藥創新方面,突破性新藥開發活動極少。[4]究其原因,除了研發投入不足,還有就是不能有效地獲取國內科研機構的研發成果,以及國外先進的技術。網絡組織不僅可以有效地在傳統“產學研”聯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還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向國外拓展,吸取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例如浙江臺州的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先后與日本、美國、巴西、等國家的制藥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展開合作研究,海正的原料藥和制劑等業務通過網絡組織在國內外市場享譽盛名,尤其是在抗腫瘤、抗感染、抗免疫制劑等治療領域均擁有標志性或較好市場口碑的產品。截至2012年,海正已擁有上百項專利授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藥集團在利用網絡組織集成國內外優勢資源的理念,對企業的發展進行了重新定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節省藥品研發支出,降低風險;另一方面制藥企業可以逐漸將研發網絡擴大到臨床資源豐富、研發力量雄厚的國家,這樣可以節省研發時間。
四、總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保健意識越來越強,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完善醫療體系建設,支持制藥產業的創新研發。有預計稱,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美國之后的第二大醫藥市場,因此,我國制藥產業的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巨大,但同時也意味著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國制藥產業任重而道遠。
正如上文提到的,技術創新是我國制藥產業的短板,而網絡組織可以通過資金、人才的有效融合,信息的及時溝通與協調,知識與研發環境的共享推進我國制藥產業的技術創新。相信中國制藥產業一定可以求實創新,穩步前行,走出一條造福民生的光輝之路。
參考文獻
[1]周志太.基于經濟學視角的協同創新網絡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張鋼,陳勁,許慶瑞.技術、組織與文化的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科學學研究,1997,02:56-61.
[3]徐偉.中國制藥產業的SCP分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09,22:8-10.
[4]孫長青.長江三角洲制藥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462003);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YCSW2015020)。
作者簡介:范曄(1991-),女,漢族,廣西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經濟改革與創新發展;李林軍(1989-),男,漢族,廣西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經濟改革與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