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瑜

本文從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在簡述“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嘗試從實施背景、具體方法、教學效果反饋及評價等幾個方面闡述“基于外貿合同”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的雙語教學模式,以期提高學生的外貿職業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培養目標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高職商務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旨在授予學生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包括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各個環節以及貫穿全程的業務流程,培養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技能與方法,通過使用英語語言,遵循國際貿易的通用原則進行業務往來,為企業爭取最佳的利益。因此,如何對本課程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方法,使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既能掌握相關的外貿英語語言知識,又能具備相應的外貿職業技能,提高學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基于外貿合同”的教學模式,可以將國際貿易的整個流程貫穿起來,使得章節、項目之間有一個良好的銜接,讓學生俯瞰整個外貿流程,對課程教學的整體構架、對加強該課程的實踐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意義深刻。
二、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簡述
基于“外貿合同”的教學模式是指在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中,教師對于任何知識點的講解和問題的處理,都以外貿合同為主線,圍繞外貿合同,從合同的各個條款如標的物條款、貿易術語條款、運輸條款、保險條款、價格條款、收付條款、爭議的預防和處理條款等逐一展開,在業務的履行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而教學正是伴隨著外貿合同中每一個條款的磋商、擬定、履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而進行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制造和提出問題,學生就跟隨教師不斷地解決問題,隨著問題的不斷被解決,學生對于外貿合同的每一個條款的磋商、擬定、履行的方方面面也熟悉和掌握了,對于外貿的流程以及外貿流程中所具備的技能、方法也就具備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外貿合同各個條款的擬定要求,不斷穿插滲透英文術語和條款的解讀、操練,培養學生的外貿英語語言能力,使學生既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又掌握了外貿職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外貿職業能力。
三、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背景
教學過程中,以外貿合同為中心,圍繞外貿合同,通過教師講解、案例分析、學生操練、小組研討、代表發言、同伴評價等方式,對每一條合同條款的磋商技巧、擬定原則及履行要領等,以及對各個條款未來所可能遇到的風險的防范技巧、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等進行逐一學習鞏固。教學過程中注重外貿合同中各條款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不斷“從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到整體”,強化學生對整個外貿工作流程以及各主要組成環節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2.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的具體探索與實踐
(1)以外貿工作流程開篇,結合“外貿合同”,讓學生宏觀了解本課程教學內容
現行使用的教材中,多數以國際貿易的特點等開篇,對外貿工作流程以片言只語帶過,甚至完全忽略。通過多年本課程的教學,筆者發現,這樣的教材編寫安排不甚合理,對學生認識和學習本課程,了解外貿工作流程以及所必須具備的職業技能未能起到良好的先導作用。因此,在基于“外貿合同”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在簡介外貿特點,增添國際貿易內涵及案例討論的基礎上,筆者嘗試以“外貿工作流程”開篇,通過對進出口貿易業務流程的講解和討論,讓學生對該課程知識框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并對國際貿易中必須完成的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提供中英文對照的外貿合同范本,結合外貿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找出它們在外貿合同范本中的匹配對應關系,讓學生感知未來知識技能學習的整體框架。同時,在合同范本的閱讀中,讓學生感受合同英文條款的詞匯術語、遣詞造句和行文特點,明確外貿工作對英語語言的要求。盡管只是短短的兩節課,但對于整個課程的知識體系,對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總體知識構架、外貿職業技能要求及外貿英語語言能力的整體認識以及學習準備,必不可少且意義深刻。
(2)基于“外貿合同條款”劃分教學內容,逐個條款進行講授學習
根據外貿合同條款劃分主要教學內容,將其分成合同標的物條款、貿易術語條款、運輸條款、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價格條款、收付條款、爭議的預防和處理條款等模塊,實現由整體分解到局部,再由局部組成整體。明確各個部分在整體中的位置,以及其與合同整體的關系,讓學生在學習每個條款時更加明確其在合同中的位置,更加一目了然。
(3)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學習每個條款
每個條款開始學習之前,向學生展示外貿英文合同范本,讓學生明確該條款在外貿合同中的位置,同時感知條款中的英語詞匯、術語及行文特點,然后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探尋英語詞匯、術語的含義,形成模糊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對條款要點簡要點評,導出條款主題,再對條款要點進行分析講解,明確條款擬定對買賣雙方所意味的權利和義務。進而通過匹配操練,鞏固學生對英文詞匯和術語表達的掌握。每個條款分析解讀完畢后,安排條款實訓,對英文條款內容舉一反三進行操練。最后再回歸到模塊學習前展示的外貿英文合同范本里,重溫條款的要義及擬定時的技能要求。由此,每個條款的學習都經歷感性認識——分解學習——理性認識的過程,有始有終,局部和整體關系明確。
(4)以外貿合同開篇,以外貿合同收篇
遵循以上方法對合同條款進行學習,全部合同條款學習完畢后,重溫整個外貿英文合同范本。此時,學生對范本里的內容已經十分熟悉。在重溫英文外貿合同范本的基礎上,教師設置相應的貿易背景,讓學生模擬磋商過程并根據磋商結果,模仿英文外貿合同范本,起草合同條款,檢查并考核學生對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水平。
(5)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過程中多種教學方法配合運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的參與度從而提高他們對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及方法、外貿英語語言的學習和掌握,需要運用多媒體、網絡及貿易軟件等輔助教學,還需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比如同伴學習、分組研討、同伴評價、模擬角色、小型辯論會、展示報告等組織教學,才能活躍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3.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反饋及評價
筆者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擔任的教學班級中實施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已逾三屆,歷時三年,學生共計345人。課程教學任務完成后,向最后兩屆共260名學生發放了在線《國際貿易教學問卷調查》。回收問卷231份,其中有效問卷231份。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統計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對課程內容不甚了解,通過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的教學,對外貿工作流程、外貿合同條款內容、外貿英語語言、外貿職業技能的認識和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未來勝任外貿崗位工作也充滿信心。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說明,基于“外貿合同”的高職《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模式的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四、小結
通過實踐,基于“外貿合同”的雙語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通過“整體分為局部,局部回歸整體”的模式更加明確和掌握外貿的工作流程、技能、方法的要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合同的各個條款的技能掌握要求進行反復操練,使學生“由點及面、點面結合”對外貿工作流程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徹,逐漸形成獨立擬定外貿合同、履行外貿合同的職業能力,使外貿工作流程在“外貿合同”的貫穿下,形成了一條明確的主線,課程教學組織也渾然一體,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