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越
(四川師范大學學校辦公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淺談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
吳 越
(四川師范大學學校辦公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十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網絡的飛速發展,學生可以更快速地獲得“碎片化知識”導致了“知識獨占”的教師權威受到了極大挑戰。而高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更是面臨著知識內容體系相對固化、學生課堂內外學習熱情不高、教師逐漸厭教的尷尬境地。如何走出這樣的瓶頸,鞏固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地位,需要我們轉變思路,對課程和教學不斷進行變革與發展。
政治經濟學;轉變與改革
經過長期的建設、改革等實踐證明,確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但是近十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網絡的飛速發展,學生可以更快速地獲得“碎片化知識”導致了“知識獨占”的教師權威受到了極大挑戰。而高校政治經濟學更是面臨著知識內容體系相對固化、學生課堂內外學習熱情不高、教師逐漸厭教的尷尬境地。如何走出這樣的瓶頸,鞏固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地位,需要我們轉變思路,對課程和教學不斷進行變革與發展。
1.1 知識內容體系相對固化、教學內容創新不足
政治經濟學在本質是與不斷變化的社會、社會經濟條件相適應的歷史性學科,應該與時俱進。但是許多學者、教師仍很教條化、機械化地對待這門學科,比較教條化。面對隨著改革與發展當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還局限在以往的著名論著中尋找現成答案。
1.2 現有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落后
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素養,提高御用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我國目前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教師仍然采用以自我為中心單方面的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主要局限在講授、提問、答疑等幾個傳統手段。在當下的“大數據”時代,甚至還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不管與學生的互動,呆若木雞地念著陳舊的PPT。而當代大學生是互聯網時代的弄潮兒,思維相當活躍,希望體現互動性、積極性。因此,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僅以傳授知識為目的、忽略了提高學生們思辨能力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亟待改變。
1.3 西方經濟學造成的沖擊
隨著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西方經濟學已經成為“顯學”,政治經濟學作為主流經濟學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反而呈現出了逐漸弱化的趨勢。
2.1 正確處理好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
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雖然各有不同的階級立場,但是都歸屬于經濟學范疇,不能互相取代。我國有自己的國情,眾多的西方經濟理論不能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特殊問題。因此不管是教學還是實踐,我們都不能簡單地以一個代替另一個,而應該將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有效結合研究,在教學中要進口資本論的時代背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程。①
2.2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政治經濟學課程
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撰寫的被譽為“工人階級圣經”的《資本論》。它寫出這部作品,系統闡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以及滅亡的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暫時性;同時還揭示了工人階級受到壓榨的事實以喚醒廣大工人階級奮起抗爭,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更為理想的社會制度。②這兩個思想貫穿全書,是其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因此,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應當緊扣《資本論》的時代背景、研究目的,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教材內容,掌握其理論精髓。
2.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轉變教學思路,加快教學內容創新與更新
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政治經濟學的課程吸引力,必須以教學內容創新與更新為核心加快改革。但是這種更新與創新,并不是對政治經濟學的全盤否定,而是要在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之上,遵循理論分析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認真研究國內外當代資本主義最新理論成果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借鑒和吸收。
要加深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相關理論的理解和興趣,青年教師們一定要認真提高自身素質,努力鉆研,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世界范圍的發展和最新變化、掌握最新的教學方法。科研也應當圍繞著教學展開,用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說明、解釋和分析,做到教研相長。同時,還應當多為青年教師們提供再深造、學習交流的各種機會,對他們的進行鼓勵和大力扶持。
在教學方面,任課教師不能再繼續采用往常單方向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不能僅僅告訴學生這是什么,發生了什么,有哪些價值規律,而是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參與互動,并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另外,課程教研室可以利用優秀教師們的集體智慧,集體備課,各取所長,以各種經典的教學案例等教學信息資源共享。通過與現實經濟問題的結合分析,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教學,也可以增強政治經濟學的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4 完善社會實踐環節
理論與實踐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程,如果光有課堂知識講授,學生們學以致用的效果并不容易達到。政治經濟學理論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獲得新的活力。這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授中能不斷理論聯系實際之外,也要求學生能夠從實際出發,對社會的發展變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所以,適當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實踐環節,可以有效避免同學們在學習中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進一步培養學習的激情。
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門不斷發展著的學科,要改變目前政治經濟學教學中遇到的尷尬困境,需要教師、學生們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只有適時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教師素質等,把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使政治經濟學充滿活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成為一門受到廣大大學生們歡迎的課程。
注釋:
① 戴青蘭.我國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的尷尬困境與對策思考.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年第7期.
② 鄔名揚.資本論與當代.北京:文化出版社,2001.
[1] 郭廣迪.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教學的關系[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2] 吳易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4
G642
A
1672-5832(2016)10-0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