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君 王 磊
(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五年一貫制校區) 四川 成都 610000)
“互聯網+”趨勢下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思路
沈正君 王 磊
(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五年一貫制校區) 四川 成都 610000)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實現了大爆炸,人們對于信息技術的依賴性逐漸增強。社會對于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性一直以來有增無減,對于優質的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更是尤為迫切。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在信息技術時代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作為技術發展和經濟融合的產物,能夠實現在多個領域中的融會貫通,能夠碰撞出新的技術火花。本文以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在“互聯網+”大趨勢專業發展思路為研究對象展開現實性的思考,旨在提升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能力,面向就業市場開展創新型學科建設。
互聯網+;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
“互聯網+”是一種新型經濟形態下技術創新的新思路,“互聯網+”能夠充分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對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實現信息技術在經濟領域中創新實踐,為社會經濟建設帶來動力支撐。“互聯網+”重視互聯網技術的使用,廣泛的應用于新興業態和產業中,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帶來了性的發展思路,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由此可見,“互聯網+”其現實意義尤為深刻,對于我國產業智能化發展、經濟創新性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為國民經濟的穩步提升帶來極速助推力。培養“互聯網+”新型人才能夠更好的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因而,對于高校教育體系,職業院校教育體系而言,實現對計算機專業的創新拓展是勢在必行的行為選擇。
2.1 “互聯網+”豐富了職業院校計算機學科內容的設計
“互聯網+”滲透于社會經濟建設多樣化形態當中,因而涵蓋了極為豐富知識體系。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互聯網+”模式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以技術范疇的學科融合形成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在“互聯網+”模式的推動下,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科建設在內容涉及上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實現和行業的融合,以“互聯網+”的技術模式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成為了新的教學內容體系的要求。“互聯網+”教學模式,以目前就業市場的行業需求,形成系統的學科規劃,以較高的實用教學價值為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
2.2 “互聯網+”擴大了職業院校計算機學科應用的范疇
“互聯網+”模式能夠為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創造更多的條件,能夠提升學生的互聯網思維模式,通過計算機專業技術的多種行業領域的滲透,把握就業市場的主動性。圍繞計算機專業學習基礎掌握,職業院校的學生開拓和發散思維,為企業、用人單位帶來更多的創意,通過對“互聯網+”的創新思考,為就業獲得更多的砝碼,實現計算機展業應用范疇的逐步擴大化。
2.3 “互聯網+”拓展了職業院校計算機學科建設的思路
“互聯網+”思維方式的引導下,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必須要面向就業市場、面向學生學習喜好,適時地更新科學建設的內容體系,以具有時代性、創新性的教育眼光,積極的開拓計算機學科建設的道路選擇,讓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們于社會接軌。不僅如此,通過職業院校的“互聯網+”思維創新引導下的計算機專業學科建設創新,還能夠帶動整個高校教育體系的教學改革創新,不斷的完善和更新教學體系,詮釋教學改革的真正內涵。
3.1 增設“互聯網+”相關的學科內容,深化學科應用價值
“互聯網+”以經濟領域為出發點,逐步擴大到整個社會經濟行業領域的應用。在職業院校范圍內,計算機教育實踐更重視專業性和職業化培養,因而應該保持和時代發展趨勢相一致。在“互聯網+”的支撐下加強學科建設,融入“互聯網+”相關的課程內容,為學生們傳授較新的計算機專業學習理念,為學生專業素質能力的拓展創造環境。重視對現實成功經驗的解讀,幫助學生深化對“互聯網+”模式下計算機專業的應用實例的認識,以專業性理論學習和應用實例的教學延伸深化學科教學的價值。
3.2 豐富“互聯網+”教學手段,推動校企合作辦學
“互聯網+”模式下,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應該以應用型為主,以實現學生充分就業為目標,增強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競爭力。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習有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但是局限于課堂教學的實踐操作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因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校企合作辦學方式更能夠推動學生的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互聯網+”行業領域相關的企業,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實踐教學應采取積極的合作,以在校階段的全面培養,為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做更好的準備和過渡,從而為企業、社會輸送高質量的計算機人才。
3.3 加強“互聯網+”創業扶持,注重優秀項目孵化
“互聯網+”模式興起到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卻能夠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充分說明其蘊含了豐富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互聯網+”能夠機會行業創新的潛能,帶動行業創新發展的可能。以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為例,可以采取積極的創業扶持建設。以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實踐為基礎,形成學生的“互聯網+”思維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創業項目的實現。以學校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和專業技術的支持,幫助計算機專業學生實現“互聯網+”創業項目內容的實踐探索,在計算機、金融、物流、市場營銷等學科的專業指導支持下,保證創業孵化項目的穩步發展。
總之,在“互聯網+”的帶動下,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空間巨大,其未來發展也存在著無限的可能,以職業院校的計算機的教學實踐創新探索為開端,必然會帶動互聯網相關行業領域的積極發展。為此,職業院校教育應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為“互聯網+”趨勢下的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技術支持。
[1] 楊闈元.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思路構想[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2:143-144.
[2] 李曉琳.中職學校校企合作對計算機類專業教育的研究和探討[J].才智,2015,34:134-136.
[3] 范新剛.高職網絡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06:144-147.
[4] 李光輝.淺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設置與發展[J].職業,2016,11:68.
沈正君(1981.8-),男,漢,四川省邛崍市臨邛鎮,本科,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五年一貫制校區),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王磊(1988.5-),男,漢,四川省邛崍市臨邛鎮,本科,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五年一貫制校區),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
G633.67
A
1672-5832(2016)10-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