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輕工技師學院 李麗
?
淺談“雙師型”教師培養中能實現的“五提高”
文/北京輕工技師學院 李麗
【摘要】“雙師型”教師具有教師的授課能力和工程師的操作能力,是教師和工程師的重合體,是教師和工程師在學識、素養、經驗、能力等方面的融合。目前我國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好的,但一些青年教師在師資素質方面還有待提高。本文認為在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培養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的這個目標,學校必然會采用多種手段來達到目的,這些措施的實行,將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可提高職業道德素質;二是可提高理論教學能力;三是可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四是可提高協調和溝通能力;五是可提高就業指導能力。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自身素養
“雙師型”教師一詞首次出現在國家教委制定的《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職業學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大家對職業教師要按“雙師型”方向來培養基本達成共識,但對何為“雙師型”教師仍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統一的標準答案。一般認為,“雙師型”教師要具有教師的授課能力和工程師的操作能力,是教師和工程師的重合體,是教師和工程師在學識、素養、經驗、能力等方面的融合。在職業教育學校內,普遍認為“雙師型”教師應具有雙證,即教師資格證和技術(技能)等級證。
筆者認為 “雙師型”教師應主要具備六點要求:
一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外語和計算機達到國家相關要求,能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具有教師資格證,了解和掌握職業技術教學和管理的特點。
二是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了解本專業領域內的專業知識,能講解本專業領域的理論課程。
三是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利用自己的實踐知識,指導學生解決技術操練中發現的實際問題。
四是具有敏銳行業目光,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及時掌握行業領先技術,淘汰落后技術,能追蹤行業內職業崗位群的變化,為學生技術升級提供前瞻性指導。
五是熟悉行業內的相關規范,熟悉技能教學,現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能有的放矢地為學生提供指導。
六是本人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對職業教育事業忠誠,能用自身人格魅力影響自己的學生熱愛本職崗位工作,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目前我國各類職業學校的教師在業務能力和技術能力方面整體表現優良,素質過硬,一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但我們也應承認,師資素養方面我們仍存在著不足,青年教師在這方面的不足尤為突出。主要原因是目前職業學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師,一般都是直接從高等院校畢業的應屆學生,理論知識雖然過關,但在實際技能和實踐經驗方面,短板明顯。同時這些青年教師大部分并不是從師范院校畢業的,在傳道解惑、進行課程講授、設計、開發方面也存在著不足,離“雙師型”教師的要求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其實就算是在職業教育較為發達的德國,同樣的問題也是存在的,主要原因仍是青年教師的綜合能力不符合職業學校對職業教師的特定要求。雖然這樣的不足是明顯存在的,但是目前的現實是,不少職業學校僅將注意力放在了學生的身上,他們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極為關注,這是對的,但同時職業學校也應將注意力放在教師身上,而這點,目前的現實是有不少職業學校是忽視的。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試想,如果教師都不符合要求,又怎么指望他們教出的學生能符合要求呢,所以通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工作,盡快提升教師的素養,培養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業已成為職業學校的當務之急。
筆者認為,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培養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的這個目標,學校必然會采用多種手段來達到目的,比如:提供業務繼續深造機會,重返高等院校進行回爐,入企業進行生產專業實踐,老教師與青年教師實行傳、幫、帶、開展崗位練兵,操作比武或加強激勵機制等等。這些措施的實行,將會不斷地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實現教師自我的終身教育,幫助教師在實踐競爭中取勝,這樣就能以“一”帶全,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整體提高,這些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可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成為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基本要求就是要愛崗敬業,要熱愛學生,要為人師表,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有良好的政治理論素養,學而不厭,勤于進取,嚴于律己,嚴謹治學。通過培養“雙師型”教師,可有效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小勝靠術,中勝靠智,大勝靠德”。中國古文化特別強調“德才兼備”,而且把“德”放在第一位。宋朝政治家司馬光說過“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什么意思?就是一個人的“德”要靠“才”去發揮,一個人的“才”要靠“德”來統帥,德才缺一不可,而且首先是“德”。可以想象得出,一個師德不高的教師,即使水平再高,但對教育和學生沒有愛心,只有敷衍,學生們也是不會喜歡他的,他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可提高理論教學能力。前面提到過,“雙師型”教師要求具有敏銳行業目光,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及時掌握行業領先技術,淘汰落后技術,能追蹤行業內職業崗位群的變化,為學生技術升級提供前瞻性指導。目前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斷加快,技術換代和更新加速,這就更對教師的行業前瞻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職業教師必須勇于接受新知識和觀念,必須勇于自我更新和超越,必須勇于超前進行教學設計和執行。特別是筆者所從事教學的機電專業,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專業知識的更新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要想勝任理論教學工作,必須在專業知識的攝取上做到終身學習,套用一句戲劇演員的行話“一天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天不學習,同專業的教師知道;三天不學習,學生就能知道了”。這樣當成功培養出一名“雙師型”教師的時候,該名教師的理論教學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三是可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最終是要到企業的生產一線去,通過自己的技術進行實際操作來開展生產活動的,這就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試想一個只會紙上談兵,卻沒有實際操作技能的學生,哪個企業會要他呢。學生要想具有較高的實踐動手能力,關鍵在于教師,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領進門很重要,靠的就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熟練掌握各種相關操作技能的教師,教師把學生領進門以后,學生才有可能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反復的運用,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目的。要想具有領進門的水平,教師就必須具有相應的能力,試想如果師傅都不會,徒弟又怎么會呢。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不斷地充實自身的業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基本具備指導學生從事專業生產和應用的能力。可見當一名教師成了合格的“雙師型”教師的時候,他的專業實踐能力將得到質的飛躍。
四是可提高協調和溝通能力。學生水平能否提升,一方面要求教師肚子里有貨,這樣才能給學生灌輸,另一方面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協調和溝通能力,要讓學生愿意接受灌輸,要讓學生愿意把灌輸的內容吸收、消化,并變成學生自身的能力,可見良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否產生1+1>2教學效果的關鍵。試想,一個教師能力很強,但不善于與學生溝通,學生一見他就敬而遠之,退避三舍,一見他就產生厭煩情緒,這又怎么可以達到讓學生學習好知識的目的呢。所以說較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潤滑劑,是“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條件之一。在培養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的過程中,該教師的協調和溝通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地提升。
五是可提高就業指導能力。當前的社會發展已步入高速,一個人要想終身從事一種特定職業的歷史已經結束。一個人在其職業生涯中將面對不停地職業轉換和技能挑戰,終身學習已成為新常態。對于職業學校來說,需加強對學生職業觀和就業觀的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起從一次從業型向終生創業型轉變的觀念,這些觀念的建立,靠得就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要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要著眼學生的終生職業生涯規劃,這些正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提高競爭力的方法。而這些目標的實現,正是依靠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點一滴幫助學生養成的,當學生一入校,就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工作需始終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可見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就業指導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當一名“雙師型”教師培養成功后,其就業指導能力也將獲得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科技迅猛發展的態勢,決定了職業學校必須走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發展道路,采用有效措施加強對教師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和更新,實施終身教育制度,讓每一名專業教師都成為“雙師型”教師,通過實現培養“雙師型”教師這個目標,大力提升專業教師的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時期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喻忠恩.“雙師型”教師評議[J].職教通訊,2007(11).
[ 2 ]汪敏生.互補型雙師動態組合[ J ] .中國高教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