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偉
論中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楊 偉
音樂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從學前教育開始一直到大學,教學的各個階段都開設有全套的音樂教育課程。這是因為音樂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健全人格。本文從這幾個方面論述了中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最后針對國內音樂教育現狀提出了幾點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的建議,希望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可以蓬勃發展。
音樂教育 重要性 音樂教學事業
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初中階段來分析論述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中學時期是學生形成個人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重要時期,音樂教育對于提高道德情操,鼓舞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學生的中學階段要注重運用音樂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做出科學的引導教育。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深化素質教育改革,音樂教育也要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參與到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軍中來,本文還從課程安排、學生個性培養以及教師水平提高等方面提出了音樂教學的改進建議。
(一)提高道德情操,鼓舞民族精神
學校教書育人的首要目標教會學生做人,所以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要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1]音樂是人類獨有的一種陶冶情操培養傳達情感的方式,能夠潛移默化的對人的心理產生微妙的影響,所以中學教育中要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實現道德水平的提高,為學生樹立起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音樂教育還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熱愛,比如教材中的《鼓浪嶼之波》作為一支思鄉曲,歌詞表達了由于海峽的阻隔,旅居大陸、鄉愁難以疏解的臺灣同胞在廈門鼓浪嶼登高遠眺的情景,貫穿其中的是盼望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主題。歌詞中提到的日光巖是廈門的象征,也是鼓浪嶼最高處。歌詞用日光巖暗含登高眺望、盼望寶島早日回歸團圓之意,也唱出了海峽兩岸同胞期盼統一和濃濃的思鄉之情。學生通過欣賞和學習這首歌能夠增強同學對祖國統一的渴望,可以加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思想。
(二)創設想象空間,激發創造潛能
學生在聆聽和演唱歌曲的同時可以自由的去想象歌曲所描繪的畫面,這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青少年自由幻想的空間。例如在歌曲《鄉村花園》的學習中,學生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大致的模糊的“鄉村花園”的情景,他們聽到音樂時仿佛自己置身在美麗的花園中,看到各種美麗的花兒在身邊綻放,聽到不同鳥兒或近或遠,或歡快或歌唱或吵鬧的不同情景……就在歌曲的欣賞過程中,學生會情不自禁的進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思維得到無限的放松,仿佛掙脫了一切束縛,想象力的潛能被完全的激發出來。
(三)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健全人格
青少年時期的情緒波動很大,中學階段的學生時常出現的叛逆、厭學等情況,這都是屬于自我情況控制不當引起的情感問題。[2]音樂一種獨特的傳達情感的方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夠使學生的消極情緒在優美的旋律中漸漸消失,安撫躁動的內心。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不僅限于此。青少年時期是人格成長的最重要時期,心理上容易被各種外界環境影響而出現各種問題。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復雜的內心情緒,提高情商水平,學會科學的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夠正確辨別環境中的善與惡。這對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個性有重要的影響,對今后學生的性格發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豐富教學內容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音樂也是同樣的,要想讓音樂更好地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良好的影響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并且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細細體會歌曲的內涵,同時在課堂中音樂教師要指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去賞析,并給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改革教學模式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音樂是生命是旋律的跳動,音樂是活潑充滿生機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采用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學習帶來的快樂。
(三)合理安排難度
音樂教學中還有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狀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音樂作品的選擇上要難度適中,內容符合學生的思想發展水平,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會作品的含義。
中學音樂教學面向的是處于成長關鍵階段的青少年,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可以有力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要更加注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讓祖國的花朵在優美的旋律中茁壯成長。
[1]劉致暢.論中國傳統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D].蘭州:蘭州大學,2013.
[2]劉露.論中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開展[J].藝術品鑒,2016(04):279.
[3]喬秀文.從中學音樂教育現狀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3(02):212.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