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鋒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充滿活力
張春鋒
從“素質教育”的目標提出以來,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能實現素質教育。音體美教育是在倡導素質教育之前比較忽視的教育部分,所以音體美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從各個方面積極探討小學音樂課堂的改革,以求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活力。
小學音樂 活力 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教育首先要明確的方向是:小學音樂教育培養的不是盛名在外的音樂家,而是要對小學生進行音樂的熏陶,培養起音樂素質,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審美。小學生的音樂課的目標確立了,小學生音樂課的具體授課方式就頗值得我們探討,如何讓小學生的音樂課充滿活力,使小學生對于音樂課充滿興趣就是本文接下來講述的內容。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能將聲音、圖像、動畫融于一體的特征,導入新課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學校的發展,多數中小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有了設備的支持,小學音樂教師的授課過程中不必拘泥于傳統的授課方式。對于小學生而言,圖像,動畫更容易被接受。所以說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營造出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在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接受音樂知識,享受音樂的美妙[1]。例如《牧童之歌》的教學,這首歌要小學生體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理解牧童吹笛的淡雅的水墨畫,體驗牧童吹笛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從實際教學來看,小學生理解這一形象難度極大,因為小學生幾乎沒有見過牧童也不了解中國水墨畫的意境。這時候音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先播放有關于牧童吹笛形象的動畫片,讓學生心中有一個具體形象,這時候就可以詢問學生是否了解牧童的樣子,理解了牧童的情感。所以說多媒體能夠讓抽象的音樂想象具體起來,學生的接受程度更高,老師的教學導入也會更加順利。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寓教于樂,學生情感體驗得以豐富
小學生的社會經歷少,生活環境單純,對于部分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有時不能領會。小學音樂教師要注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小學生能夠豐富情感體驗。在學習《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首歌曲的時候,小學生可能并無明顯的家國觀念。小學生沒有經歷過戰亂炮火,沒有離開過故土,所以對于祖國的情感很單純。音樂教師要對學生體驗愛國的情感進行引導。教師可以播放這節課要學習的歌曲,在聽歌曲的過程中讓學生說出祖國的美好之處。然后老師準備許多圖片向同學們展示祖國的大好河山,并且在瀏覽圖片的時候播放歌曲。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不僅能夠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還能進一步提升感受自然的能力,并且對國家的感情也進一步加深了。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為課堂教學豐富了方式手段。
(一)體驗教學,教師指導學生合作唱歌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如此一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就會大大降低,小學生的音樂課堂就難以有活力。例如在《新年好》的歌曲學習中,老師可以嘗試體驗式教學,加大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在課堂中,老師指導學生合作唱歌。在教授歌曲的演唱時,教師不要一味的灌輸,而是引導學生唱出來,利用拍手,跺腳等方式感受節拍的變化,以自己唱歌的聲音感受曲調的變化。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合唱體驗中感受歌曲的魅力[2]。
(二)小組教學,教師指導學生合作音樂劇
以往小學音樂課缺乏活力,不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強,而是因為教學方法不合適,沒有將小學生的合作精神調動出來。在學習唱歌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指導學生合作音樂劇。例如在歌曲《蝸牛與黃鸝鳥》的教學中,如果只是讓學生一遍一遍跟著老師唱,根本達不到對學生進行音樂熏陶的目的,反而會降低課堂的活力。如果老師轉變一下觀念,讓學生分小組排演一部音樂劇,每個學生獲得一個參演的角色,這樣的話會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小學生的小組配合能力。
(一)口頭即時評價激勵學生
小學課堂活力的增加離不開老師對于學生的適當激勵。在教學時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贊揚的話。學生在課堂上嘗試唱歌的時候,老師要認真傾聽并給予正面評價,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學生積極的踴躍的進行歌唱嘗試,這樣課堂氣氛才能活躍。當然老師的夸獎語言不能千篇一律,要對語言進行適當創新。在歌唱得好的時候要結合實例,例如在學生學習國歌的時候,老師要可以從感情,唱腔等方式夸獎。
(二)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學生的個性也不盡相同。在教授歌曲的時候有的學生適應低音,有的學生適合高音,這時候老師不必過于強求。音樂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
總之,小學音樂教師要使音樂課堂充滿活力,就需要營造出好的課堂氛圍、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上文的一些例子僅供音樂教師參考,更多有趣的方法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實踐創造。相信只要音樂教師轉變觀念,用對方法,最后一定會使使小學音樂課堂充滿活力,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1]杜海歐.讓小學音樂課充滿生機與活力[J].學周刊,2012(24):191.
[2]陸琴.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J].江蘇教育研究,2012(32):49~50.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第五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