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榮亮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長春 130012
淺析外宣翻譯的特點及其翻譯策略原則
牛榮亮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長春 130012
在全球化背景下,成功的外宣工作離不開成功的外宣翻譯。外宣翻譯是外交學、傳播學、跨文化交際與應用型翻譯的集合。為了更好地發揮對外宣傳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國際交流有效的開展,本文淺析了外宣翻譯的特點,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外宣翻譯的策略原則。
對外宣傳;外宣翻譯;翻譯特點;翻譯策略
黃友義指出:“外宣翻譯是把大量有關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以及國際會議,對外發表和傳播。”在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中國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對外宣傳必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外宣翻譯也將擁有更大的舞臺,并將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外宣翻譯(Chinese-Foreign Languages∶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視角去理解。廣義的外宣翻譯包羅萬象,幾乎涵蓋所有的翻譯活動,即人們常說的“大外宣”的翻譯概念。狹義的外宣翻譯包括各種媒體報道、政治文獻、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介紹、信息資料、公示語等實用文體的翻譯。無論是廣義的“大外宣”,還是狹義的“小外宣”,外宣翻譯作為翻譯實踐中一種特殊的翻譯形式,都有其獨特的特點。
(一)政治性與嚴謹性。外宣翻譯的內容很多是涉及到國家的政治、政策、立場等,因此外宣翻譯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嚴謹性。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在意識形態上與很多國家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為了減少在外宣中遇到的阻力、提高傳播的有效性,在外宣翻譯時必須嚴格注意減弱政治方面的對抗性,在嚴謹、嚴肅的翻譯實踐中,科學地宣傳中國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意識形態。
(二)時代性與靈活性。當今世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深入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傳播途徑也越來越多。當今的中國正處于日新月異的變革之中,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新的方針政策相繼出臺,新的提法、新的詞語不斷涌現。外宣翻譯也要同時跟上時代的更新,保證譯文具有現代感和時代性。在外宣翻譯實踐中,我們要采取靈活機動的翻譯措施,要遵循目標語國家的語言特點,同時也要考慮讀者的接受度,以免使宣傳效果減色。
(三)外宣翻譯以中譯外為主。外宣翻譯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把大量有關中國的信息翻譯成外語,然后開展信息傳播,使外國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我國外宣翻譯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將中文譯成外語,向世界傳播來自中國的聲音。外宣翻譯是一種具有鮮明文化特性的跨文化交際現象和信息傳播實踐;譯者在翻譯外宣材料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進行信息傳播工作和跨文化交流工作。
(四)外宣翻譯的目標讀者是外國人。外宣翻譯的特點、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外宣翻譯的目標讀者是“外國人,所以外宣翻譯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和把握目標語讀者的可接受度,才能很好地完成“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任務。
本部分從外宣翻譯三貼近原則、功能目的論原則、功能對等原則和關聯理論原則對外宣翻譯策略原則進行了闡釋。
(一)外宣翻譯三貼近原則。外宣翻譯基本上都是中譯外,然后進行對外信息傳播。黃友義指出:除去所有翻譯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達、雅”標準之外,外宣翻譯更需要翻譯工作者熟知并運用“外宣三貼近”(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的原則。
(二)功能目的論原則。翻譯功能目的論又稱功能翻譯理論,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有德國的萊斯和諾德。其核心概念是: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翻譯目的論的基本原則是: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忠實性原則和忠誠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在翻譯目的論的視角下,只有緊緊抓住外宣翻譯的真正意圖和目的,才能達到理想的外宣翻譯的信息傳播效果。
(三)功能對等原則。為使源語言和目標語之間的轉換有一個標準,減少差異,尤金·奈達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詞匯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等和文體對等。考慮到國外讀者的可接受度,譯者要在翻譯實踐中對外宣資料的遣詞造句、語法以及文化層面進行適當的修改,最大限度地實現翻譯中的功能對等,以實現讀者對譯文的最佳的接受效果。
(四)關聯理論原則。關聯理論從認知的角度解釋交際的性質,指出交際是明示——推理行為。關聯理論的兩個原則分別是:認知原則(認為人們的認知傾向于同最大關聯相吻合)和交際原則(交際行為都應該設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對外傳播的“認知結構”概念與關聯理論的“認知環境”十分相似;對外傳播以在外國受眾中的傳播效果作為實現交際目的的衡量標準,這與關聯理論的“語境效果”有異曲同工之效。這些為關聯理論能夠用來解釋外宣翻譯提供了依據。
外宣翻譯是外交學、傳播學、跨文化交際與應用型翻譯的集合。外宣翻譯不僅具備一般翻譯的特點,同時具備:政治性與嚴謹性、時代性與靈活性、外宣翻譯以中譯外為主和外宣翻譯的目標讀者是外國人等特征。本文從外宣翻譯三貼近原則、功能目的論原則、功能對等原則和關聯理論原則對外宣翻譯策略原則進行了闡釋。
[1]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2]楊惠瑩.外宣翻譯的特點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
[3]黃友義.堅持“外宣三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 2004.06.
[4]王繼慧.當前外宣翻譯存在的問題——基于目的論視角[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5]王雪玲.外宣翻譯中功能對等重要性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6]陳芳蓉. 外宣翻譯“再創造”之關聯論分析[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