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普蘭店區安波鎮中心小學 遼寧大連 116211
體驗式教學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王 利
普蘭店區安波鎮中心小學 遼寧大連 116211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其有良好的品德,把學生的活動作為主要教學方式。而體驗式教學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根據教學內容用不同的方式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情感上的波動,優化教學效果。
體驗式教學;品德與生活;運用
品德與生活是小學生必上的課程之一,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發現素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探究生活,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因為這門課程與學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借助體驗式教學的優勢,可以讓學生自主理解,參與教學。
品德與生活必須以生活為前提,課堂教學中加入實際生活的內容,創建生活場景,打動學生,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依賴感。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所在的不同年級,創設情境,同時,教師也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客觀分析,讓生活情境具有針對性,引導學生進入生活情境,形成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又因為學生在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認知,要求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除了具有針對性外,還要有相應的層次,逐層提升,讓學生對生活充滿期待,注重對細節的觀察,體驗生活。
除了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情境內容外,也可以借助輔助工具完成教學,比如多媒體等,多媒體可以播放影像與音頻,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造成刺激,把生活中真實的場景用影片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很大的優勢。對此,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優勢,讓創設的教學情境具有立體感,更具感染力。
比如,“秋天到了”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預先收集秋天生活場景變化的影像,包括剛剛進入秋天直到秋天結束的整個過程,讓學生了解秋天的天氣、顏色等,或是,把歌曲《找秋天》作為音樂背景,隨著音樂的播放,用屏幕播放農民秋天收獲的畫面,或是樹林與田野的變化,使學生感受自然、親近自然。
教授品德與生活的教師,要改變原有的“輸液式”的教學方法,把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找出來,放到學生面前,讓學生發現學習上的疑問,自主思考,帶著問題參與教學,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但因為小學生只會對具體的事物有印象,尚未形成抽象的思維,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符合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有直觀的體驗,才能夠激發出學生的探究興趣。比如,教師教授“巧手剪春天”這節課,如果只是籠統的提出問題,學生雖然會想到很多方面,但范圍較大,不利于想象力的發揮,學生就會感到無從下手,對此,教師要用具體的問題導入,針對某一事物的變化提出問題,像是春天到了,校園里的樹木與花草出現了哪些變化等,學生有明確的觀察對象,并且,知道如何觀察,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和觀察能力。
另外,教師的問題要有層次,可以按照層次的排列,逐層遞進,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到達設定的高度。比如,“祝你生日快樂”這節課,教師會問學生有誰知道媽媽的生日,引出接下來的問題:你們知不知道孩子的生日是媽媽的受難日、我們如何回報媽媽對我們的付出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可以使學生互相探討,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與其他學生討論,綜合不同的想法得出答案,學會感恩。
從某個角度分析,道德的培養是由情感教育引申而來,對此,學生要把情感教學作為主線,用不同的活動,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交流,引發學生情感上的波動,形成道德意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用作游戲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或是通過生活調查,展開教學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增加互動,包括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使課堂上的交流立體化,豐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比如,“我是家中小成員”這節課,每個學生可以逐一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以小組的形式互相提問,填寫小組下發的調查表,通過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父母,釋放自己的情感,并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補充。或是,“快樂的國慶節”這節課,可以觀看描寫國家發展的影片,像是《開國大典》等,了解我國的理解,讓學生具有愛國情懷。
體驗式教學是指,體驗生活,讓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最終回歸現實。即學生的課堂教學要加入生活中的案例,有情感的認知與道德的體驗,把課堂體驗轉化為道德的體驗,引導學生把道德觀念加入到日常行為中,在日常行動中體現出來,對道德有新的認知。要求教師拓展課堂,不要把教學局限于課堂內部,開展校外課堂,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比如,仍以“我是家中小成員”為例,教師會與學生家長溝通,告訴他們今天課上孩子學習的內容,然后讓家長帶領孩子做一些其力所能及的家務,或是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到各個社區或敬老院,給老人帶去歡樂,而到了母親節或父親節,教導學生為父母服務,幫父母倒杯水,說一句“母(父)親節快樂”。另外,到了植樹節或世界環境日等,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查閱資料,了解目前樹木的分布情況,以及環境的污染程度,再組織學生交流。這些活動的展開,會讓學生用自己的實踐,了解事實,感受到快樂,內心有成就感,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運用,會加入生活中的場景,把生活中的場景用情境的方式展示出來,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高自己的審美,對事物有正確的判斷,另外,教師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增加學生的實踐,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其學會感恩,有強烈的愛國情感,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感受到生活帶來的快樂。
[1]饒利慶.關于體驗活動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運用[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1:73.
[2]祁建根.體驗式學習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6,33:53.
[3]宋婕.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課程,2016,18:50-51.
[4]王仕蓮.淺談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5,01:122-123.
王利,北京市房山區閆村鎮炒米店村,成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