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文
論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德育工作
孫小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變化,當代大學生這個社會的特殊群體,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在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上,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與此同時,也為我們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作為高校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大學生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們堅定樹立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了當前各個高校和德育工作者有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輔導員 德育 措施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由此可見,做好大學生德育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根本保證。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只有在思想政治素質上合格,才能保證其所學的知識正確地為社會主義事業所用,而我國的各大高校則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時代重任。因此,大學生德育工作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那么隨之而來的劇烈的社會變化都會對當代大學生這個社會的特殊群體產生影響,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在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上,他們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大背景下,大學生們的識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選擇能力,都會受到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他們越來越多的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以物質利益為目標的發展趨勢。社會上各種不和諧的現象在他們心中無限放大,導致對社會主流把握不清,認識不夠。因此,大學生的德育工作也是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客觀要求。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可以說,輔導員是做好德育教育的主力軍。那么,這就要求輔導員要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增強做好大學生德育工作的能力。
(一)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當代大學生,要想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輔導員就必須不斷學習黨的系列知識,學習專業知識,與時俱進,不落伍,不與時代脫節,用先進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加強世界觀的改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良好的品德修養來感染學生,時時處處圍繞著德育教育為學生樹立典范,必須成為大學生們值得信任甚至是值得仰慕的人,只有這樣,輔導員才能令當代大學生服氣,才能以身作則。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具有較高的政治修養、文化素質、管理水平以及協調能力,會使用現代化手段來教育學生、幫助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二)要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靈活應變能力
由于我國的教育模式,導致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大部分情況下比較緊張,學生見到老師,本能的產生距離感,本能地把自己遮掩起來。因此,這就需要輔導員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中,多一份敏感性,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來捕捉分析學生刻意隱藏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事件的發生。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突發事件。為此,要求輔導員提高審時度勢、反應靈敏、果斷判斷的能力。一旦遇到重大突發事件,要能夠做到反應迅速、沉著應對、果斷處理,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三)愛崗敬業,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每一個輔導員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只有具備高度的愛崗敬業精神,才能發自內心的熱愛德育事業,由衷地關愛學生的發展;才能從根本態度上遵守職業規范要求,重視德育教育社會意義上的實現;才能從自己的行為上按照職業規范做事,盡職盡責,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順利完成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
(四)具備創新意識
發展和創新,是社會永恒不變的主題。目光短淺、沒有創新、循規守矩就不能在新形勢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根據工作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立足現實,放眼未來。創新工作方式,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活力。
(一)以人為本,密切關注學生的現實需求
在日常工作中,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原則,多與學生多接觸,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把學生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密切關注并解決學生的現實需要。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到實處,才會溫暖學生的心,我們的德育教育才能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惹人煩的“嘮叨教育”。
(二)發揮年齡優勢,真正做大學生的知心朋友
輔導員與大學生的年齡相近,從根本上來說沒有代溝。在做工作的時候,充分發揮年齡優勢,做好同輩輔導的工作。和學生們做朋友,亦師亦友,讓學生拋棄以往對教師的嚴厲高冷印象,真正走進學生心里,把德育教育這個社會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新媒體手段,發揮網絡育人功能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普及,網上的不良信息正在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觀念,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輔導員必須學會運用網絡知識,引導廣大的學生們增強網絡道德意識,自覺抵抗網上的不良信息。另外,運用網絡社交平臺,與學生建立新的溝通渠道,能夠拉近彼此距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網絡道德建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建設網絡精神文明,積極創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