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亮
(四川省雅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 四川 雅安 625000)
作文教學三步曲
——敢寫 能寫 會寫
趙方亮
(四川省雅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 四川 雅安 625000)
作文——精神產品之獨創,其訓練有法。如何訓練學生得到寫作之法,敢寫能寫會寫,進入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境地,創造出更多的精神產品呢?由仿寫到會寫,由模仿到創造。符合寫作技能的形成規律,通過這樣的訓練過程,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必將得到較大提高。
作文教學;敢寫;能寫;會寫
作文——精神產品之獨創,其訓練有法。如何訓練學生得到寫作之法,敢寫能寫會寫,進入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境地,創造出更多的精神產品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
新課標關于習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這個總目標更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注重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以及與人交流的愿望。
但是,作文教學中的實際情形往往令我們語文教師感到頭疼:相當一部分學生怕作文,談文色變。而我們大多數老師呢,每次作文往往采用的是把尖子生的作文先挑出來,詳加分析,細加批改,并將其作為范文滔滔不絕地念給其他學生聽,而對多數學生作文指導、輔導甚少,搞得多數學生老是自嘆弗如,老是覺得怎么努力也嘗不到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對作文由無興趣到懼怕,由懼怕到厭惡,最后越來越不愿寫,越寫越不會寫。老師的初衷是想以“點”帶“面”,結果是嫩苗地里跑野馬,極大地傷了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究其原因,我認為這是老師的期望值超越了大多數學生的作文能力和需求,主觀上用心良苦,客觀上卻事與愿違。
須知,對高段學生來說,他們雖然經歷了低、中段的寫作實踐,但其實踐范圍仍是比較狹窄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還處于相當稚嫩的階段。拿我們老師成熟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他們的語言仍然貧乏,寫作無什么技巧,識辨能力及其脆弱。這樣超越學生能力范圍的要求,致使大多數學生不但嘗不到寫作成功的樂趣,反而還對作文望而生畏,陷入苦惱、厭煩的怪圈。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孩子學走路時,媽媽總是把孩子放在邁一小步就能撲到大人懷抱的地方,鼓勵孩子向前邁出那可貴的第一小步!其情境多么動人而有趣啊!如果我們的寫作教學也像這樣,那學生的寫作所得便不啻于孩子學走路的變化。我們的語文老師要善于保護學生的寫作情緒,對大多數學生的寫作要盡量找出優點,評語中要多寫些帶鼓動、表揚,并且指明改進方向的話語。對寫作較好的學生,要指導他們在語言表達等方面盡可能完美些。評講時發揮好榜樣的作用,同時不忘表揚有進步的同學。總之,作文教學不要隨意拔高寫作要求,適當給大多數學生松綁,消除他們對寫作的恐懼感,集中精力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上下功夫,使孩子們樹立起寫作的信心——敢寫。
語文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更新觀念,改善寫作訓練環境。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而又敏感,只要教師善于與他們溝通,引導他們把愛說愛講的天性用到寫作上,“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大膽地歷練。老師在寫作數量上要做好安排,如一學期周記多少篇、小練筆多少篇、大作文多少篇,把這些總的要求告訴學生,讓學生在有寫作興趣、欲望、需要時多動動筆,變被動為主動,初學自由寫作。
教會學生有內容可寫,從身邊的人、事、物寫起。我在每周布置周記時,均要提供具體內容,如校園里的某棵樹開花啦,周記就寫這棵樹;這周春游啦,周記便是《快樂的春游》;運動會后,那肯定是《精彩的運動會》……讓學生知道些什么,有內容可寫,防止瞎編亂寫,東抄西抄,養成不好的作文習慣。
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像自行車和游泳教練一樣舍得“放”,讓學生去自練、自感、自悟、自得、自會。我國傳統作文教學有一條成功的經驗叫“先放后收”,不“放”難以活躍思維,大膽練筆;而“收”是為了規范學生寫作,點評指導以利更好發展。
因此,語文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練筆,寫他們想說的話,寫身邊的真人真事真物。要學生自改、互改、互評,相互模仿取長補短。指導學生怎么做到中心明確,怎么把文章的內容寫具體;表達上怎么文從字順,條理清楚,行文格式正確,書寫規范整潔。這樣改善寫作環境,讓學生自由寫作,實質上是讓學生先“玩”起來,“跑”起來,老師再想法指導學生玩得更好,跑得更快。即在跑、玩中加以輔導,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教訓,再上新臺階,大多數學生是能寫的,是能達標的。
寫作教學實質上是一種技能訓練,凡是技能的東西,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這正像前面說到的騎自行車和游泳一樣。呂叔湘先生曾說:“任何技能都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二是熟練。要正確必須善于摹仿,要入格,合符條規,要熟練必須反復實踐。”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細細體會。
人類的技能,大多數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蜻蜓,飛機上了天;模仿青蛙復眼,造出了雷達。很多科技的發明創造,得益于仿生學的研究。
人類的語言學習更是如此,嬰幼兒放在什么語種環境,長大后便能說什么語言,“狼孩”長大只會像狼一樣嗥叫便是例證。寫作教學像練書法一樣是一種技能,這種技能的形成有它自身的規律,即由仿到創,以仿促創是寫作教學行之有效的途徑。新課標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文化品位方面有一個思想,即要求學生多讀多背多寫,而“三多”實質上也是由仿到創的體現。學生缺少必要的模仿練習,就叫學生寫作過關,有點強人所難。殊知,欲速則不達!
其實,語文教學中每天都在讓學生模仿,語文課本的篇篇文章除了讓學生受語言文字和情感的熏陶外,作者的立意、構思、選材,對生活的闡釋,謀篇布局,不都在讓學生感悟、理解嗎?這里的感悟、理解就是在模仿、積累、思索,而模仿、積累、思索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創造,會創造。仿寫在作文教學中是最容易做好的事,各種修辭格式的仿寫,過渡、照應的仿寫,立意構思的仿寫,還有作文命題的模仿等等,依葫蘆畫瓢,學生掌握起來并不難。這樣的訓練比老師苦口婆心千篇一律的講解要實在得多,學生能尋藤摸瓜,摸著石頭過河。由仿寫到會寫,由模仿到創造。符合寫作技能的形成規律,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必將得到較大提高。
唱好寫作教學的三步曲——敢寫、能寫、會寫,師生都能品嘗到寫作教學的甘甜,頭不疼而心意舒。
[1] 時金芳.作文教學問題歸因探析[J].南通大學學報,2006.12
[2] 劉鳳霞.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2013.9
趙方亮(1966.03-),女,四川省雅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作文教學、經典誦讀。
G633.3
A
1672-5832(2016)07-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