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
中西文化的碰撞
——美國訪學之旅感悟
朱 琳
【摘 要】筆者在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十多年后,有幸于2015年9月至12月到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圣貝納迪諾分校訪學。四個月的訪學已結束,回顧這段訪學之旅,無論對教學,科研和生活都有不少感悟。置身美國期間,深刻體會到中西文化的碰撞。
【關鍵詞】訪學 文化 中西文化
筆者在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十多年后,有幸于2015年9月至12月到美國訪學。該校商學院名列于《普林斯頓評論》中全美最佳商學院之中。四個月的訪學已結束,回顧這段訪學之旅,無論對教學,科研和生活都有不少的感悟。
(一)寬松有序的教學環境
《高級說明文寫作》屬于該校本科生進入研究生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話語分析理論與實踐》屬于語言學研究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兩門課程的授課老師的教學風格迥異.前者一絲不茍,謹慎認真;后者幽默風趣,談笑風生.但兩位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也有以下幾個相似點:(1)教學十分有計劃性,學習任務明確,課程任務設計依次遞進,環環相扣;(2)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引路人;(3)課堂教學氛圍輕松自由,“漁”重于“魚”,課堂以師生互動討論為主。
(二)科學研究是日常
在以上兩門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能深刻的感受到,以前被視為枯燥的科研工作,無時不體現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如同一日三餐,是教與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兩門課程教師的引導下,科學研究呈現出生動有趣的一面。在老師的引領下,閱讀了大量的與課程相關的教學科研資料。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筆者應加大科研工作量和工作時間,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研究能力。
每位正式入學該校的學生在入學初都有一個MY COYOTE號碼,通過這個號碼可以進入學校主頁下面的選課系統,選課成功后,就可以隨時查看該課程授課老師的課堂教學安排和教學內容,該課程授課老師在開學初就把本學期該課程的所有學習任務上傳到該網絡系統,在課程教授過程中,會做一些必要的跟新和補充。該系統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及時的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為了完成學習任務,筆者在訪學期間,除了按時參與所選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課余需花大量時間閱讀兩門課程網絡系統中老師上傳的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親身感受到該網絡學習系統的好處。
行走在校園中,隨處可見不同膚色的國際留學生。訪學期間,學校不時的舉辦了各種各樣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在有限的三個多月的時間里,筆者除了完成課程學習的任務外,更重要的是抓住機會,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體會西方大學的校園文化。在校期間,筆者認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在與國際留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了解到不同國家的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動態。尤其當有幸參加該校畢業生的畢業典禮,強烈感受到美國文化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家人朋友坐在看臺的陪同下,每一個參加畢業典禮的畢業生穿著整齊地學士服,按順序緩緩地走進體育場,依次坐在了體育場的中央。畢業典禮開始后,在表達了對過去的大學時光的感激和對未來的社會生活的期許之后,每一個畢業生走到臺前一一和校長握手,并從校長手中接過了沉甸甸的畢業證書,坐在臺下的我一種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強烈的感受到此刻站在臺上的都是精英和棟梁。作為在大學里待了這么多年的教師,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了如此莊重盛大的畢業典禮。
短短四個月的訪學,課程學校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里體現美國文化的魅力和不同的風土人情。筆者去的時間是2015年的下半年,剛好趕上了美國三大重要的節日─萬圣節,感恩節和圣誕節。萬圣節和其他訪問學者一起去到東部的波士頓,在這座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里,我們不僅領略了哈佛和M?T等高等學府的校園風光和文化氣息,也感受了繁華街區里平凡美國人的節日生活和節日文化,和當地居民一起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而當感恩節來臨之際,和圣貝納迪諾當地的美國朋友一起感受到了火雞和南瓜餅裝點下的感恩節帶給大家的節日盛宴,以及黑色星期五帶給美國人的購物狂歡季。當圣誕節來臨的時候,我也即將踏上回國的歸程,在萬般的不舍中,和幾個留學生一起來到舊金山,感受到美國人強烈的家庭觀念和對節日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傳承。
最后,真誠的感謝學校對于“訪學”項目的大力支持,給我提供了一個出國交流學習的平臺;更要感謝領導和同事的幫助和合作,分擔了我的教學任務,我才能有機會感受到美國大學的教育文化,感受到美國的城市風采和人文文化。感謝學校和領導為我開闊了這樣一條道路。
參考文獻:
[1]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較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大外部)
作者簡介:朱琳(1980-),女,漢族,湖北十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