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司馬周博士新著《茶陵派學術檔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紀玲妹 蔣 雯
?
茶陵派研究的又一力作
——評司馬周博士新著《茶陵派學術檔案》
紀玲妹 蔣 雯
【摘 要】司馬周博士編著的《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選擇了自20世紀初至今一百年多年來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有關茶陵派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進行評介,同時對百年來茶陵派研究論著提要、百年來茶陵派研究學術大事記進行了搜集整理。本書的出版為茶陵派后續研究提供資料和線索,為茶陵派的深入研究開拓了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是書具有資料翔實豐富、評介客觀科學、工具性和學術性相融通三個特點,成為該領域研究的又一力作,為后人研究茶陵派指引方向。
【關鍵詞】《茶陵派學術檔案》 茶陵派研究 著述特點
近日,我有幸拜讀了司馬周博士新著——《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該書是武漢大學陳文新主編的《中國學術檔案大系》叢書中的一本,閱讀《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感慨頗多,著作主要特點有三:
《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開篇為“茶陵派百年研究回顧”,是關于茶陵派研究的綜述文章,該部分從茶陵派成員生平及著述整理研究、茶陵派成員的構成情況研究、茶陵派的文學創作研究、茶陵派文學理論研究、茶陵派的書法研究、茶陵派歷史地位研究以及研究領域的局限和前景展望七個部分,將學術界從1912年至2012年一百多年時間的茶陵派研究史進行了宏觀把握和全面審視,從時間跨度上和研究范圍,顯示了作者在資料搜集方面用力甚勤,資料豐富而詳盡。對于前人的研究,司馬博士認真梳理,仔細考證,裨補疏漏。例如鄧紹秋先生的《明代李東陽茶陵詩派研究百年回顧》一文,該文首次對李東陽及茶陵派學術成果進行梳理,但是對學術界現有的研究成果,無論是論文還是專著都有較多的疏漏,分析不夠全面,不能準確反映學術界李東陽及茶陵派的研究現狀,因此,司馬博士針對該文的不足,在其基礎上,從李東陽生平及著作版本、茶陵派組成成員、茶陵派文學創作、茶陵派文學理論以及李東陽書法風格等幾個方面,結合學術界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對茶陵派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撰寫了分量厚重的開篇之作《茶陵派百年研究回顧》,通過資料的充分搜集、整理和挖掘,對百年來學術界有關茶陵派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分類研究,鉤沉要指,具體論述,對學術界有關茶陵派研究的重點、熱點、難點一一進行解析,力求真實而全面地反映出百年來茶陵派研究情況在此基礎之上,作者還提出了個人對研究現狀的思考。再例如錢振民先生的《李東陽著述考》一文,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對李東陽一生數十種著述作了全面而系統的考證,但是司馬博士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其中仍有疏漏之處,如遺漏了《邃庵集一卷續集一卷》和《李詩選五卷》兩部著作。此外,錢振民先生提到李東陽五卷本的《聯句錄》目前已經不存在,司馬博士也在資料搜集過程中歷經考證,在南京圖書館古籍部發現一部一卷本《聯句錄》,并對這部著作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由此顯示司馬博士搜集資料力求翔實,態度甚是嚴謹。
《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主要擇取自1912年至2012年百年來茶陵派研究經典著作和論文進行了評介,形成一部茶陵派研究的學術史。首先司馬博士對所選取的學者或專家的個人情況和學術經歷的介紹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個人簡介,他力圖從他們的師承關系、學術淵源、學術建樹等方面剖析該作者是如何進入茶陵派研究甚至明代詩文研究領域的,包括在茶陵派研究領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注重突顯這些研究者們之所以被選入《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的典型意義。例如在評介周寅賓先生的《李東陽與茶陵派》著作一文中,司馬博士著重突出了周寅賓先生對李東陽文集進行點校和研究是源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在他上山下鄉之余通讀《明史》和《懷麓堂全集》時對李東陽產生尊敬之情,后又在茶陵訪問過李東陽故里,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遂產生整理和研究李東陽文學遺產的愿望。如在評介林家驪先生的《謝鐸及茶陵詩派》著作一文中,司馬博士對作者林家驪先生的個人情況和學術經歷作了詳細介紹。林家驪先生師從姜亮夫教授,系著名的古文獻學家、國學大師,老師在專業領域的卓有建樹影響了林家驪先生,使他對明代文學產生極大的興趣,后林家驪先生應章培恒先生和平慧善先生之邀,參與《全明詩》的編撰,擔任編委,使他在那段時間將科研的重點放到明代。再如《李東陽年譜》一文,司馬博士對作者錢振民先生的師承關系和學術淵源作了探究。錢振民先生的著作《李東陽年譜》是受其導師章培恒先生的影響撰寫而成,章培恒先生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治學嚴謹,注重實證,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錢振民先生的創作,章培恒先生曾受教于朱東潤教授和蔣天樞教授,在文學理論方面又受益于賈植芳教授,而蔣天樞教授則是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得意門生,當年在清華研究院曾以一部《全謝山年譜》獲得梁啟超先生的高度評價,在這樣的師承關系和學術淵源下,錢振民先生在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學習期間撰寫出《李東陽年譜》,作為他的碩士論文。
對于前人的論著,司馬博士的評介嚴謹而縝密。雖然《茶陵派學術檔案》重在搜集羅列文獻資料,梳理研究史的脈絡,但是對于前人的每一篇論著或論文,司馬博士都附有自己的評介,從體式上來說較為新穎,體現了他的學術觀點,為茶陵派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如《應給“茶陵派”重新命名》一文,司馬博士認為郭瑞林先生文中反對用“茶陵派”稱呼李東陽詩歌流派的理由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仍有待商榷。司馬博士從文學史的角度分析,認為“茶陵派”是以詩歌流派文人與李東陽的關系以及其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詩文理論來考慮命名的。對于“茶陵派”的命名,司馬博士觀點的提出為茶陵派研究開拓了新的思路。
《中國學術檔案大系》叢書編撰的宗旨是“鳥瞰學術版圖,聚焦名家經典,梳理百年史事,指點求索路徑”,就要求編者將學術史論和文獻梳理結合起來,通過文獻整理來“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作為《中國學術檔案大系》中的一冊,體現了工具性和學術性的結合,為后人對茶陵派研究指引了方向。
《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既是學術檔案,其中共選取文獻15篇,首先對文獻原文作了輯錄,如廖可斌先生的《茶陵派與復古派》一文,原于1991年刊載在《求索》第二期的第85~90頁,文獻的輯錄較為詳細并且嚴謹。其次,對文獻司馬博士作了評介。評介中,先介紹文獻作者的個人情況、求學經歷、師承關系以及學術淵源,后就該文獻內容進行分析,對該文獻的特點作了概括。周寅賓先生的《李東陽與茶陵派》一文,司馬博士概括該文有三個鮮明的特點,分別是第一,文獻考據與理論分析并重;第二,個案研究與整體考察并舉;第三,縱向比較與橫向類比結合。在評介中,司馬博士或提出文獻的不足,周寅賓先生的《李東陽與茶陵派》一文,司馬博士認為該文對李東陽的研究比重過大,對整個茶陵派的思考非常少,文章篇幅比重上嚴重失衡,沒有體現出這個流派的整體性、宏觀性和獨特性,附錄部分也有較多的遺漏,如《李東陽年譜》、《李東陽續集》等沒有錄入,有待進一步完善。或對文獻中作者的觀點表示異議,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如郭瑞林先生的《應給“茶陵派”重新命名》一文,先總結了該文中郭瑞林先生提出的給“茶陵派”重新命名的兩點理由,再針對該理由提出自己的觀點,從文學史的角度,根據詩歌流派詩人的藝術風格、詩文理論提出可以用“茶陵派”作為詩歌流派名稱的理由,并且以他人的觀點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如薛泉先生的《論茶陵派的成立》一文,對郭瑞林先生的觀點進行了反駁。此外,司馬博士在評介中還對文獻作者有關茶陵派的其他研究作了分析,并對該作者所有有關茶陵派的研究作了總結。如王英志先生的《李東陽詩論得失評》一文,司馬博士在評介中提到他的另外一本著作——《明人絕句三十家賞評》,該書是王英志先生繼《清人絕句五十家掇英》一書之后的有一部絕句賞評,司馬博士引用了王英志先生的一段原話簡要地說明了其治學方法。最后,司馬博士在評介之后還羅列了文獻作者有關茶陵派研究的主要論文和著作,使《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顯示出完整而嚴密的體系,體現其學術性。
所謂工具性,就是說《茶陵派學術檔案》一書可以為后人研究茶陵派提供資料索引和文獻查找,尤其是學術論著提要和學術大事記對后來研究茶陵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從這一點上來說,工具書角色較為明顯。該書的編撰,司馬博士先對茶陵派百年研究進行回顧,再從不同時期、不同角度選取最具代表性的15篇文獻進行評介,并在書后附錄百年來茶陵派研究論著提要和百年來茶陵派研究學術大事記,編撰結構合理,脈絡清晰,方便后人在進行茶陵派研究時文獻資料的搜集,體現了作為一本學術檔案的工具性。所以該書的編撰體現出學術性和工具性的結合,為后人茶陵派研究指引了方向。
最后,我在這里衷心希望《茶陵派學術檔案》這本書能夠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更多茶陵派研究學者指引方向的明燈。
作者簡介:紀玲妹(1966-),女,江蘇常州人,文學博士,河海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明清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