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琳琳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虹橋第二小學校)
?
讓生命之花在藝術的花海里盛放
——心理健康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欒琳琳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給學生建立自信心在與學生的課堂交往中要多表揚,注意個別差異和因材施教等重大原則。這是優化音樂課堂環境的核心。一位心里健康穩定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交流體會。相反,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造成課堂氛圍的緊張,師生關系的不和諧。心理健康的音樂教師能夠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感美,創造美。
音樂教育 心理健康 滲透
音樂對人的心理,會起著不能用語言所表達的作用。因此,我們說,音樂教育對于學生塑造美的人格、健全的心靈,有著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培養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學生,任課教師責無旁貸,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的活動,通過音樂課教學過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開展途徑和方式。
目前很多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從家庭方面看,獨生子女的家庭模式較多,使家長更注重物質上的滿足,學習上的苛責對待。從學校方面看,繁重的學業使學生變成了學習的機器,情緒時長焦慮,常常處于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任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根據任課班級學生實際,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不排除學生性格的情況下,在音樂課堂中學生往往表現為:沒有自信,怕唱不好或是表演不好,受到老師的冷落,同學的嘲笑,進而產生自卑心理。
(一)加強教師自身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情緒穩定的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創設出愉快而活潑的氣氛,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效果明顯。如果,教師情緒緊張、易怒,容易造成師生關系的不融洽。在音樂課堂上,一位心理健康的音樂教師則顯得更為重要,通過他的真誠和過硬的教師基本功,良好調動課堂氣氛的能力,能讓學生充滿無限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因此,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是很重要的。
(二)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上好課的基礎是備好課,音樂教師要充分備好的每一堂音樂課,從熟悉音樂教材,到分析教材,充分把握每一個知識點,揣摩教學語言,教學過渡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整個環節。除了備教材,還要認真備學生,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誰喜歡唱歌跳舞,誰語言表達能力強,誰的表演才華出眾,都是老師需要考慮的。教師可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他們喜歡的音樂類型,整合教材。一些音樂體裁的選用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比如說現在流行的TFboy演唱組合的歌曲,勵志,上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在音樂課的律動中,秀場表演中都可以運用到。
(三)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與他們做知心朋友
教師在和學生的交往中要注意平等和公平,多表揚,注意個別差異和因材施教等重大原則,這是優化音樂課堂環境的核心。良好的師生關系,必將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音樂課堂中,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可以通過音樂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來增進師生、生生的關系。在音樂表演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們通過合唱、小組唱、對唱、齊唱等形式合作展示,既增強了學生個體的自信心,又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的一種反饋。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直接語言評價,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和要改進的方面,從而建立了積雪認真的學習的自信心。
(一)依據學生性格特點實施評價
教師的評價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來進行,切不可語言犀利、態度蠻橫,要使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自信心的提升。比如:對于不善表達自己的學生要多鼓勵,提供更多展示的機會,并給予指導;對表現欲望強烈,但課堂紀律較差的學生,要提出進步的目標;對缺乏獨立性的學生將鼓勵性評價與期待性評價相結合。
(二)讓學生敢于自我評價
音樂學習重在情感體驗。當學生通過老師的調動,樂于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當中時,由內散發出來的情感是最真實的,利用這一契機,教師要適時點播,讓學生建立充分的自信心,并敢于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從而變得更加自信陽光。
(三)關注學生相互評價
在學生的日常音樂學習生活中,如何確立學生做學習主人的意識,同學間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同學間的認可,能夠增強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學生相互評價的機會,同時對他們的相互評價給予肯定和指導,共同提高心理素質。
教育是一份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他們的陽光、健康、向上,是學校教育的責任。而每一位教師都承擔著這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責任。在音樂教學中,運用音樂傳播美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收獲一份純真、健康的藝術知識盛宴,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虹橋第二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