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聶朝娟
生源結構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創新研究
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聶朝娟
本文介紹了生源結構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創新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措施。從而實現高質量的班級管理,為高職院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
生源結構多元化;高職院校;班級管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也在飛速地發展,高職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數不斷地增加,使得生源結構變得復雜和多樣,出現了分數線不高、學生成分復雜、文化水平不高等情況,這就導致了學生管理難度加大,導致教學和班級管理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結構復雜的情況,需要創新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結合高職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從而實現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創新。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生源主要有三點來源:第一種是通過高考招生的普高生,這類生源通過三年的高中學習有著較為扎實的基礎文化知識,在高職院校屬于素質較高的學生。第二種是單招的學生,比如技校生、中專生等,這些學生有著一定的技術實踐能力,但是文化基礎較為薄弱,缺少系統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并且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第三種學生是通過2+3考試招收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差,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素養,并且沒有自律的能力。
高職院校學生大多缺少完善的家庭教育,比如來自于農村家庭或是城市的貧困家庭,父母由于工作無暇看管孩子的學業或是單親家庭等,使得孩子缺少好的教育環境;其次是對高職院校的不適應,在高中或是中專的學習都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而在高職學校中,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是自我安排,存在著茫然無措的情況或是對學校集體生活的不適應,無法處理好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等。很多學生對于學校中的專業設置并不了解,進入到高職院校學習或是因為高考、中考失利,或是在家里父母的選擇下無奈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從而厭倦高職學校的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不清楚自己的就業方法。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差也導致了高職院校的學生整體呈現素質偏低的特點,學生難以進行自我約束,給教師的管理也帶來了難度,因此,生源結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導致了高職院校班級管理難度的加大,使得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變得困難。
(一)創新班級管理的理念。首先要創新班級管理的理念,構建出和諧、團結、有愛的班集體。學校要制定出嚴格的班集體管理制度,明確班級管理目標,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班級管理習慣,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和社團活動的結合,以職業化培養教育為最終目標,培養出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在班級管理中,要以學生為管理中心,幫助學生做好時間、目標的管理,平衡學習和就業之間的關系,班主任尊重學生的性格和學習權力,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班主任要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重點關心特殊群體,比如家庭困難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多關心學生,當學生面臨困難時要及時提供幫助,多鼓勵學生面對生活、學習中的挫折。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團結、有愛,讓學生在健康的班級氛圍中更好地成長。
(二)創新班級管理的模式。創新高職院校班級管理的模式,將職業教育作為管理的主要切入點,以班級為管理的主體,以班主任為管理的主要導師,將教育主任、教育導師、思政教師和班主任結合形成教育管理團隊,明確團隊中每一位教師的管理責任,互相協作,從而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得到高質量的管理效果。在傳統的管理中,學生的學習規劃、心理輔導等工作都是由班主任一個人進行,而創新管理模式后由管理團隊進行參與管理,可以極大地提升管理的效果。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而言,培養具有良好職業能力的學生是管理的重點,在生源結構多樣化的高職院校管理中,要創建有效的管理模式,從而解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這種新的管理模式,讓班級建設和學生教育得到了共同的管理和發展,有助于推動高職院校的教育事業發展。
(三)明確班級的管理目標。為了保證班級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班級風氣,需要構建科學的班級管理量化考核制度,根據學校的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的方案,在每個學期初始階段都要確定班級的管理目標,作為學生學習、生活規劃的指導。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自我管理規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的總結上一學期中的學習情況,分析不足之處,并且在新一年的學習中進行積極改進。學校要根據班級量化考核制度進行管理檢查,從而加強管理工作的落實。
(四)建設班級的隱性文化。隱性文化指得是一個班級內的潛在文化,沒有在制度上明確,卻能夠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班主任要在班級中建設積極的隱性文化,比如團結、向上,讓班級呈現出活躍、團結的氣氛。班主任要與學生形成互相信任的關系,在學生中選舉出熱心、上進、能力強的學生成立班委會,帶動學生進行班級管理。
高職校園生源結構多樣化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降,加上高職院校學生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使得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愈發重要,面對當前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呈現的諸多問題,需要創新管理理念和模式,明確管理的目標,從而實現高質量的班級管理,為高職院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促進高職教育事業更好地發展。
[1]劉潔.生源結構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方法與模式探討[J].考試周刊,2014(11).
[2]李德亮,王博,喬向東.生源結構多元化形勢下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探究[J].時代教育,2014(19).
[3]高振發.高職院校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