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露
(作者單位:江西新余學院)
?
文學經典危機與文學教育初探
周 露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價值觀產生了一些消極的、落后的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文學經典在人們心中的價值越來越低,甚至一度出現文學經典危機。而文學經典危機的出現對于文學教育更深一步的發展也起到了阻礙作用,致使整個中國的教育事業體系都受到影響,在這種惡性循環下,文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文學經典 文學經典危機 文學教育 文學教育初探
文學經典是指永恒的、神圣的、不變的文學經典著作。也就是說文學經典所承載的價值內容具有永恒性、神圣性。文學經典的創作內容具有獨特的價值追求:在表現生活方面,著重關心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批判社會黑暗勢力,張揚人道正義價值;在塑造形象方面,以事實為根據,以理論為依托,來記錄歷史的真實,揭示歷史德規律,使作品具有厚重的、有韻味的、獨特的、直戳人心的歷史感、時代感。除此之外,文學經典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比如它獨一無二的、是不可被重復的,它也永遠不會重復自己以前的經典。
同時,文學經典的價值不可估量,它是我國民族文化精神傳統的載體,是承載著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藝術精髓的工具,它的存在對于中華民族的發展與歷史借鑒、文化傳承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經典文化被踐踏、被忽視、被篡改,經典的價值體現在金錢的衡量上,經典本身的價值反而被忽視,讓人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沖擊。對于文學教育的阻礙作用極為明顯。文學經典出現危機,文化教育陷入重新探索的境界。
那么,出現文化危機的原因有哪些呢?
也就是說,“沉淪”入世的經典不再與世隔絕,相反,它與具體的時代、社會形成了密切互動的關系。一定社會環境會影響文學經典的評定與確立,文學經典的建構往往與所處的時代與社會的訴求密切相關。一旦文學經典與時代、社會的主題與訴求發生不適或齟齬,文學文本與社會文本的良性互動就會停滯,文學經典的危機就會產生。這就好像在民國時期,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先進文化的碰觸,那個時候的世界正處在社會結構急劇變化的時期,舊的傳統文化內容已經不適應新的社會發展要求,于是出現了一批改革家,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改革,開展了新文化運動,文學經典的基本內涵也被賦予了時代意義。
文學經典的建構,離不開權力的支撐,而文學經典與建構它的權力之間是一種共謀關系:一方面,文學經典的建構依靠權力的支撐,另一方面,文學經典也會有助于這種權力的鞏固。很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在漢代的時候由于漢武帝推行儒家文化,所以對于法家、墨家、佛家等文化就采取了回避政策,大力宣揚自己的儒家思想。本來在漢代以前的儒家文化還處于發展期,但是由于漢朝統治者的大力推崇,對于儒家文化的地位升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儒家文化的大力發展,對于漢朝經濟、政治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文化危機的出現也有一部分是政府方面的工作稍有欠缺,使得文化的經典反而成為經濟的阻礙,無法適應經濟的發展。
這就導致文化出現危機的時候大眾還是一種無視的態度,沒有想過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挽留。我想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教育著手,從學生抓起。有句話不是說的好,任何事情都要從小做起。因為大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短時間內難以改正,但是小孩子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需要教育的引導。
所以,對于文化危機的出現,我們要積極的采取措施來應對。我想首先要明確文化經典和文化教育的關聯性。文化經典是文化教育繼續的前提,而文化教育是文化經典傳播的工具,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現如今,文化經典出現危機,我們就要從文化教育下手,盡可能地為文化經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條件。措施之一就是在文化教育體系上,就要注重文化經典的傳承,從政府法律層面就要樹立文化經典很重要的法律條文,讓人們從心里就敬畏文化經典,喜愛文化經典。措施之二就是教育機構要重視文化經典的傳播。比如重視古漢語文學,提倡閱讀經典,學習經典等學習活動,同時,重視經典在考試中的分例。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清楚,語文高考分數是150分,跟數學、英語生物地位相當。但是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高考語文的分數將達到180分。而語文學習中,文化經典基本上就是語文學習的精髓,所以學好語文,其實就是在尊重文化經典,就是在解救文化經典危機。措施之三就是同學們要轉變觀念,要有文化經典很重要的意識,不要把文化經典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學會尊重文化經典,學習文化經典,提倡文化經典,將自己的行為與經典的精髓結合起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要學會將文化經典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實現文化教育的深入發展
經典文化危機的出現是一個思想的動蕩,對于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時刻學習經典文化的精髓,避免經典文化危機的出現,同時對文化教育進行不斷地發現與探索。
[1]陳學超.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經典建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
[2]謝冕,錢理群.百年中國文學經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杜運通,杜興梅主編.百年百優中國文學作品導讀[M].北京: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江西新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