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別拿“人情”當幌子
文_本刊記者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又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到了年節,親朋好友之間相互饋贈禮物,祝福佳節,亦屬我們的一大傳統,無可厚非。不過,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卻必須在心里有份清單,什么禮物不該收,哪些紅包不能拿,都要想清楚。因為正常的人情往來與變相的行賄受賄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稍不注意,就有越線的危險。
不過,卻有不少黨員干部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覺得,與赤裸裸的受賄行為不同,過年過節收點禮似乎也無傷大雅。于是乎,每到年節,總有一些人蠢蠢欲動,試圖在“人情”外衣的掩蓋下,完成一筆筆權錢交易。
然而,無論幌子打得有多好,一個常識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果只是單相的上級收受下級的饋贈,領導笑納非親屬的紅包,而不是“雙向流通”,那么,這其中的貓膩已無需多言。
自從收受禮金之事被曝光后,這名干部原本還算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了,每天不僅要面對周圍人異樣的目光,還要時刻擔心各路媒體找上門來采訪。
本刊記者從湖北省紀委了解到,雖然反“四風”、八項規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少數黨員干部收送禮品禮金、消費卡等行為仍然禁而未絕。特別是利用傳統節日、婚喪嫁娶、生病培訓等時機,借口禮尚往來收送禮品禮金、消費卡的問題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群眾反映強烈。為此,湖北省紀委組織多家媒體,開設“廉潔過節,一寸不讓”專欄,點名道姓地通報違規收送禮品禮金典型問題,要求全省黨員干部引以為戒,廉潔過節。
在通報的典型問題中,一名干部能主動退出違紀所得。2013年至2014年節假日期間,鄂州市華容區副區長李志武多次違規收受他人禮金合計12500元。組織調查期間,李志武能夠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如實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主動交代組織尚未掌握的問題,主動退還違紀所得。2015年6月5日,鄂州市監察局給予李志武行政警告處分。
在通報的另一典型問題中,一名干部則動起了歪念頭,收受禮金后只退還或上交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未退也未上交。竹山縣原工商局黨委書記、局長劉繼宏在任職期間,收受非親屬禮金5萬余元,退回相關人員7500元,向竹山縣紀委上交禮金9500元,其余錢款則未退也未上交。2015年3月31日,竹山縣紀委給予劉繼宏撤銷黨內職務處分,十堰市工商局給予劉繼宏行政撤職處分,職務由正科級降為副科級非領導職務。
本刊記者從十堰市紀委了解到,自從收受禮金之事被曝光后,這名干部原本還算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了,每天不僅要面對周圍人的異樣的目光,還要時刻擔心各路媒體找上門來采訪。“曝光的警示效果還是很震撼的,至少身邊的這些干部都不敢亂收禮了。”十堰市一名黨政干部如是說。
十堰市紀委的工作人員還表示,在防止黨員干部利用年節收禮這方面,十堰市的力度還需要加大,恩施州的經驗就更值得借鑒。本刊記者了解到,恩施州為了防止兩節期間“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確保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和厲行節約,出臺了“十三個嚴禁”:嚴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訪、送禮、宴請等拜年活動;嚴禁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參與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同時,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帶頭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加強對管轄范圍內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
與湖北省的曝光警示不同,吉林省紀委監察廳網站則是直接開設了“我要舉報”窗口,接受廣大網友對節日期間身邊的各種腐敗問題、腐敗現象進行監督舉報。同時,還設有“網友留言”欄目,希望廣大網友說說看到的、聽到的各類隱形“四風”問題的新花樣、新變種,并對狠剎不正之風建言獻策。另外還有“工作動態”和“言論”欄目,將對吉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元旦春節期間開展的加強作風建設,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相關工作及網友相關評論進行實時報道。
偏偏是等他當了領導,手里有了權之后,這些“人情往來”也就接踵而至了。
說到官員過節收禮的現象,江蘇省紀委一名退休老干部告訴本刊記者,如今這種現象比過去好很多了,“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尤其是反‘四風’、八項規定的出臺,讓官員們收斂了不少,都怕撞到槍口上去。”他坦言,當年在紀委工作時,像官員利用過年過節收禮這樣的案件見過不少。“有些干部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居然把門開到十二點,太不像話。”
有一個人他記憶猶新,此人叫劉雨泉,原是南京市長江河道管理處的副主任,他在分管南京市水利建筑工程總公司一公司工作時,利用職務便利,先后17次收受多名分包商、供材商賄賂共計人民幣35萬元。受賄數額雖然算不上很高,但令人吃驚的是,這17筆受賄中,竟然有16筆是在春節前,打著“拜早年”的幌子進行的。所以,他在庭上還辯稱自己并未為他人謀取利益,收的這些禮金,均是正常的人情往來,不能算受賄。
據這名紀委退休干部回憶,劉雨泉出生在一個小山村,他還有4個兄弟姐妹,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不幸因病去世了,母親獨自一人要拉扯5個孩子,生活非常艱辛,經常缺衣少食,忍饑挨凍。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穿新的、吃好的,而他們家卻還是粗衣爛布、青菜蘿卜,與平日無異,即使是過春節,鍋里面也難得有幾片肉。那個時候,怎么就沒有人上他家去送禮物塞紅包,進行所謂的“人情往來”呢?偏偏是等他當了領導,手里有了權之后,這些“人情往來”也就接踵而至了。由此可見,這些“人情”并不是普通的“人情”,而是披著人情外衣的交易。
實際上,劉雨泉收了錢之后,對行賄者在分包工程、結算工程款、購買材料等事項上百般關照,使他們獲利頗豐。其實道理很明白,行賄者如果沒有得到好處,還會每年過年都給你送錢嗎?所以,他的這番所謂的“人情往來”的辯詞根本就騙不了人,南京市下關區人民法院最后作出判決:被告人劉雨泉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8年,沒收財產人民幣10萬元。扣押在南京市下關區人民檢察院的贓款人民幣35萬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這名紀委老干部感嘆道,被“年關”絆倒的官員又豈止是劉雨泉!大量活生生的事實表明:很多貪官受賄都在年關,年關成了腐敗高發的特定時段,年關成了貪官的鬼門關,成為反腐倡廉的重點領域。
表面上不收了,背地里卻有電子禮券、微信紅包等新花樣,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錢收了。
劉雨泉最終被認定為受賄罪,鋃鐺入獄,但他的辯詞卻仍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刑法規定,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其中,“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的表述尤其需要注意,也就是說,黨員干部若只是單純收受他人財物,而沒有“為他人謀取利益”,那么,其行為并不能構成受賄罪,只是視其情節輕重,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官員正是抓住了這個空子,利用年節大肆收禮,美其名曰“人情往來”。這也是一些官員平日里還能嚴于律己,一到年節就放松的原因之一。
北京海淀區檢察院一位檢察官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官員過年過節收禮的情況是否認定為受賄,在實踐中的確不是那么容易區分。她舉例說,如果送禮的人沒有具體的請托事項,可能還在情感投資階段,給的數額也比較合乎常理,雖然他可能是希望將來能請求官員為其辦事,但因為缺乏必要的構件,所以反貪這塊還是沒法認定。
不過她還指出,根據刑法規定,謀取利益分幾個階段,包括承諾、實施和兌現,只要具有其中一個階段的行為,就具備了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如果收禮官員已經承諾為送禮者辦事,或者送禮者明確提出請多關照,即使暫時還未實施,那也能認定為受賄。在司法實踐中,北京的法院在最近幾年是卡得比較嚴的。
不管怎么說,由于有年節人情作幌子,貪腐分子多少還是給反貪人員制造了一些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因為即使他們的行為夠不上受賄,紀委部門還是能夠依據其情節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十八大后,“八項規定”、反四風等舉措相繼出臺,極大地震懾了一批干部,但是,有些執迷不悟者卻仍然不收斂、不收手,而是變著花樣與黨紀國法相對抗。前文所述江蘇省紀委退休干部表示,李克強總理號召我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貪官他也玩創新。比如說八項規定出臺后,竟然有官員用礦泉水瓶子裝茅臺酒,表面上節儉了,實際上喝的還是茅臺。收禮也是,表面上不收了,背地里卻有電子禮券、微信紅包等新花樣,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錢收了。這一點我們的紀檢干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