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_本刊記者
治理節日腐敗的關鍵在于約束權力
采訪_本刊記者
“節日腐敗”看起來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在新的反腐敗常態下,治理“節日腐敗”也必須得拿出新的“藥方”。不妨聽聽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教授喬新生,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莊德水等反腐倡廉研究專家的分析。
節假日期間禮品申報制度既是一個制度上的安排,同時也是一個政治上的提醒。
有人說,新春佳節,禮尚往來,一些領導干部苦惱不已。如果過年不收禮,那么,就會顯得無情無義;如果過年收禮,那么,有可能會違反黨的紀律。其實,《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徹底地解決了黨政領導干部苦惱的問題。如果領導干部來而不往,那么,就違反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只有禮尚往來,才能兼顧人情世故和中國共產黨紀律。
那么,如何在黨的紀律和傳統禮尚往來之間實現有機的銜接呢?
喬新生認為,只要在節假日期間建立專門的財產申報制度,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具體而言,中央可以在現有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制度的基礎之上,要求所有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在節假日期間就收受他人禮品的問題進行專項申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便于紀檢監察機關及時掌握情況,防微杜漸;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提醒黨政領導干部注意自己的言行,節假日期間收受他人的禮品必須考慮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規定,絕對不能頂風作案,不能被糖衣炮彈所擊倒。節假日期間禮品申報制度既是一個制度上的安排,同時也是一個政治上的提醒,它提醒黨政領導干部收受他人禮品等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職責所在,必須考慮到《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絕對不能在節假日期間跌跟頭。
實行節假日期間收受禮品專項申報制度,符合“三嚴三實”的要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生活會議上,總書記習近平明確指出,領導干部必須自覺帶頭遵守黨的各項規定,必須管好自己的身邊人。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民主生活會,其實是要告誡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在反腐倡廉行動中必須起好模范帶頭作用。節假日期間收受他人禮品進行專項申報,一方面可以提醒黨員領導干部自己遵守黨的規定,另一方面也可以警告送禮者,應當幫助黨員領導干部遵守黨的各項紀律,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氛圍。
當然,要想從根本上約束黨政領導干部的行為,必須進一步加快反腐敗基礎法律制度建設。對此,喬新生的建議是,中共中央應當考慮實行黨政領導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在現有的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制度的基礎之上,實行有條件的信息公開,要求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的干部必須公開自己的收入申報情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由于權力不受約束,一些黨政領導干部利用收受他人禮品的方式,搞團團伙伙,奉行山頭主義。
“現在一些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大權獨攬,他們不敢公然從事權錢交易,可是卻利用節假日大肆收受他人的禮品。”喬新生以高等院校的腐敗現象為例,重點進行了闡釋。比如說,有些高等院校負責人家中禮品堆積如山,春節過后不得不用私人轎車將禮品分送給親朋好友。所有這些充分說明,大規模的腐敗行為,正在逐漸地轉化為“螞蟻搬家式的腐敗”。部分高等院校的黨委書記收受他人禮品,利用自己的人事任免權以及職稱的評審權為他人謀取現實的利益。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抓住節假日期間收受禮品這個小環節,以調查黨政領導干部收入申報是否真實全面為突破口,加大對黨政領導干部財產監督的力度,順藤摸瓜,將黨政領導干部腐敗行為大白于天下。
事實上,紀檢監察機關和巡視組已經通過調查高等院校黨委書記、校長、學生部主任、招生辦主任、研究生處處長等要害部門負責人的收入申報情況而發現大量犯罪線索。少數高等院校腐敗令人觸目驚心,黨委書記利用節假日期間收受他人貴重禮品為他人謀取各種利益;個別高等院校招生辦主任在全國各地擁有多套商品房;少數長期分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研究生部書記在自己家鄉修建豪華別墅。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只要抓住節假日期間禮品登記申報這個重要環節,那么,就可以發現大量腐敗案件。可以這樣說,禮品登記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考察黨政領導干部對黨的忠誠度,考察領導干部是否真正按照收入申報制度如實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考察領導干部是否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大搞裙帶關系,是否觸犯國家的法律和中國共產黨的紀律。
喬新生認為,節假日期間收受禮品,本來是中國人傳統的習俗,可是,由于權力不受約束,一些黨政領導干部利用收受他人禮品的方式,搞團團伙伙,奉行山頭主義。少數高等院校的黨委書記根據春節期間登門拜訪的情況,對自己的部下進行分門別類管理:凡是經常登門拜訪,并且愿意為領導干部通風報信的,一律提拔任用;凡是保持距離,不愿意向領導干部表示心意的,一律靠邊站。可以這樣說,收受他人禮品不僅僅是一個賄賂腐敗問題,它同時也是一個政治腐敗、組織腐敗。“只有抓住節假日期間收受禮品這個牛鼻子,建立完善的登記制度,并且通過加大抽查監督力度,摸清黨政領導干部的小圈子,才能防止一些黨政領導干部利用節假日期間相互走動機會從事腐敗交易行為。”
一些節日送禮不是真送禮,而是對權力的獻媚。
莊德水進一步指出,節日本是家人團聚、增進感情、共享美好生活的好時節,但由于受到不良人情關系的影響,節日在很大程度上淪為行賄受賄的借口,被粘上利益的“毒藥”,成為黨員領導干部被打開“腐敗缺口”的陷阱。在一場場的“貪官現形記”中,節日成了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走向腐敗的“覆滅日”。從行為特點上看,節日腐敗具有隱蔽性,往往打著人情交往的幌子,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滲透進官場,試圖贖買公共權力。從表現形式上看,節日腐敗具有多種花樣,既包括收受禮金禮品、行賄受賄,也包括公款吃喝、大操大辦、濫發錢物等。
節日腐敗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方面與腐敗慣性有關。受心理慣性和行為慣性的影響,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習慣于在節日期間“笑納”禮金禮品,提高了腐敗風險系數;另一方面與腐敗特點有關。面對日益高漲的反腐形勢,高調的腐敗行為已受到嚴格監控,一些人轉向地下或以節日為掩護尋求新的腐敗渠道,甚至以人情往來為借口掩蓋腐敗的事實。“說到底,節日腐敗的實質是權力的非公共性運用,節日之所以變味,其要害在于權力的吸引力,人們看中的不是節日本身,而是權力的影響力。一些節日送禮不是真送禮,而是對權力的獻媚。”
如何杜絕節日腐敗?莊德水認為,這需綜合治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切入節日腐敗的命脈。杜絕節日腐敗也不能指望一步到位,要以節日政治生態建構為著力點,推動反腐格局的謀劃。“杜絕節日腐敗,不能像個別人所說的,要一味地禁止節日。節日本無罪,罪的是權力者。因此,治理節日腐敗的關鍵在于約束權力,界定權力的界線。權力沒有了亂作為、不作為的空間,人們辦事不用再求人,才可能還節日一個風清氣正。”
具體而言,莊德水認為應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來治理節日腐敗:
要強化黨員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讓廉潔自律成為傳統節日的一張“名片”。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面對無事獻殷勤的人情往來,黨員領導干部要主動追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行為準則》的行為高線,保持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警惕,嚴格要求自己,管好身邊人,不給送禮者有可乘之機。與此同時,要消除黨員領導干部的僥幸心理,防止腐敗新變種,揭開腐敗的“隱形衣”。
要強化“節日紀律”監管,加大紀律約束。修訂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劃清了黨員領導干部的節日行為底線,規定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和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等,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分。對此,要充分發揮紀律的威懾力,緊盯節日關鍵點,對于風險問題要早研究、早部署、早提醒、早警示,嚴厲懲處違紀行為,嚴治“節日病”。對于節日腐敗,除常規性的節日禁令外,有必要細化紀律規定,讓紀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硬杠杠”。紀律底線不能因人情關系受到突破,紀律權威不能因特殊情況受到損害。
要強化責任機制,對節日腐敗零容忍。當前,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任務還很重,鞏固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防止問題反彈的任務還很重,解決黨內作風上深層次問題的任務還很重。這三項任務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在治理節日腐敗工作方面。基層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承擔起相應責任,讓主體責任與監督責任形成工作鏈條,層層向下傳遞責任壓力。要集中開展專項檢查,深入實際開展明察暗訪,不能讓節日游離于監管之外。要杜絕走過場、一陣風的不良心態,把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壓下去,把責任追究作為紀律審查的必要延伸,對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漠視行為,要及時追究相關部門和領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