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華
?
高校地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周玉華
【摘 要】在高校地理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地理教學質量。本文就高校地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關鍵詞】地理 實驗教學 問題 對策
就當前高校地理教學來看,對地理實驗教學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機械式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僅教學的累,學生學得也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對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高校地理實驗教學中,要想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試驗教學,加大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試驗教學質量,進而為學生培養更多的人才。
(一)對實驗教學的不重視
在高校教學中,學校一直以升學率作為辦學宗旨,過重的強調與升學率,對實驗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配置相應的實驗教學設備,進而影響到了地理實驗教學的開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一直是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僅僅是將實驗作為地理課程的附加物,可有可無。
(二)專業的教師不足
在地理實驗教學中,專業的教師是提高試驗教學質量的保障,然而就目前來看,高校地理實驗教學專業教師明顯不足,教師大多偏向于理論知識,他們的實驗教學經驗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為學生解疑答惑,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
(三)重“教”輕“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高校地理實驗教學中,教師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機械式的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以本為本,照本宣科,沒有考慮的學生的學,在這種觀念下,不僅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提高重視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同時還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歷能力。為此,高校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首先,高校必須設置相應的地理實驗教學課程。其次,學校必須加大資金的投入,為地理實驗教學配備先進的設備。另外,實驗教學需要一定的實驗場所,為此,需要必須為地理教學建立相應的實驗室,并根據地理實驗教學需求,適時開放,不斷促進地理實驗教學的發展。
(二)加大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專業的教師有著積極的作用。在高校地理實驗教學中,要想更好地提高試驗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專業教師的任用。學校對外必須引進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對內必須加強現有教師專業知識的教育,尤其是實驗教學能力的培養,進而更好地為試驗教學服務。作為教師,更要重視試驗教學,不斷學習實驗教學方法和技巧,鞏固自身的專業水平,要認識到自身的職責所在,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學中去[1]。
(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高校地理實驗教學中,其主要目的就是為我國現代社會培養更多的出色人才,而要想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將“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2]。例如,我國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實驗內容,將實驗操作的權利交給學生,在學生實驗操作完成后,要求學生寫出實驗報告。通過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同時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了學生知識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強實踐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地理教材偏重于理論知識,而對實踐方面卻少有涉及,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如果一味的灌輸理論知識,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得學生失去學習積極性。為此,在高校地理實驗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當在教學內容上摒棄全面講解的方法進行整合,建立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嘗試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不斷參加實踐,才能鞏固學生的學習。
(五)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是集聲音、文字、圖像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輔助教學技術,將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在高校地理實驗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一方面,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實驗操作,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實驗操作,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學醫與掌握。
地理作為一門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在地理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可以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為現代社會培養專業的人才,在地理實驗教學中,就必須加大教學改革,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振華. 高校地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8:79~80.
[2]魏興萍,李月臣,馮維波,汪言在. 高校地理實驗教學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2014,06:60.
(作者單位:濰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