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川能源學院 楊露怡
寧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科學化、精致化研究
文/銀川能源學院 楊露怡
本文結合應用調查探求、文獻探求、多學科綜合探求等方法,根據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寧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精致化基本做法、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依據這些問題給出解決對策。
寧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科學化; 精致化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從原來的數量擴張漸漸向質量提升方向轉變,因此,將精致化理念帶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已十分必要。根據大學生集體的精致化管理,它的內容主要是怎樣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不同方面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精致化管理,讓高校思想政治在理論教育方面科學化。
以精致化要求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發展,將精致化當作一種管理理念、教育方式和價值探求,要從全體面貌到各個步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有利于促進解決前面所述的三類問題,從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行新發展。
(一)加強精致化,有利于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精致化,有利于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功能的同時,體現其教育屬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結合。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大學,長時間以來,我們堅定將培養學生素質放在第一位置,為啟發廣大學生堅持理想信念 ,為建設校園安定與建設和諧社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情形發展,首先,我們要堅定政治素質培育常抓不懈,始終堅持廣大學生跟隨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其次,也要意識到高等教育的根本屬性是讓受教育者身體和心理上全面發展 ,致力于培養出全面和諧發展的大學生 ,它是我國教育的基本目標,精致化的重要思想是為了達成每個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精致化,有利于建立以人為本理念。加強精致化,有利于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其中針對性又是實效性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加強針對性,看重受教育者的不同特征,實行個性化培養,更好體現工作的人性化關心,才能保證工作獲得育人的實效;而實效性又是針對性的宗旨和保證。
(三)加強精致化,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化程度。加強精致化,有利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提升工作的科學化程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更加科學化,也就是把思政教育建立于科學模范之上,從實踐中做到遵照教育規律、增強科學研究、講究科學方法,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部分時候處在保持正常運轉,憑著感覺以及經驗部署解決工作的經驗主義階段,科學化水平高作為一種科學運營模式,精致化側重于堅持科學準則,講究科學方法,加強和規范制度管理,以及標準化管理等。精致化思想政治工作會推動我們在教育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兩方面出發,堅持探求青年成長進展規律,積極吸取教育學、社會學、青年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有關學科的探究成果,在教育目標制定、措施實行、效果反應、經驗歸納、理論提高等諸多方面來實現科學規劃,才能不斷提升工作科學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要在于“精致化”探求,在自身理論素質體系,我們要完成以下基本的思想構建。首先,哲學應該有一定高度。思政課的教師的哲學素養應該達到相當程度。老師的哲學素養,就是老師把哲學知識或者哲學思維或者是思維方法,較高水平綜合使用于教育實踐中的能力。其次,史學要有一定深度。教師有傳道授業的責任,日常教學的周全性和特別性確定了教師必須的能力素養。再次,前沿學科要有一定的新度。大學教師從思想上、學術上方面來說,都具有一定成就并且是特殊的人才,這些群體知識條理比較廣博,知識構造比較廣大,所以對前沿學科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去觀察,能準確地把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區理解,可以在一定范疇內說出自己獨特的觀點,把各種學科知識能夠穿插或者滲透,因此在教研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馬克思主義群體化程度。最后,相鄰學科也需要一定的廣度。掌握的專業知識有精細深化的特點,還能掌握其他學科的一些知識,甚至做到“兼收并蓄”,使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課之后,就像沐浴春風一樣醍醐灌頂,這個素養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的基本的素養的一種。還有,也就是要追求自我創新度達到一定程度。高校老師的教學教育,需要創新,關鍵是要做到思想教育創新,同樣也要達到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創新。
在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中,應該有效把握教學的實踐性,達到課堂的教學可以向現實生活轉變的實踐性的目的,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時候,可以融合到現實中去,實踐過程中,可以鞏固認知、還能加深體驗,最終轉變為具體行動。第一,增設了實踐的教學。通過設定跟生活實際情況相類似的德育情景,把理論解說跟教學實踐活動完美結合起來。第二,開展多姿多彩的大學校園文化活動。第三,開展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第四,思政理論課的教育評價體系要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把學生行為情況,跟社會實踐等情況,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評估中,不但考理論,還要根據學生平日表現、社會實踐活動等來評估,以資鼓勵學生投入到德育實踐中去。
務必在高等學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現“三個統一”,即政治信仰和學術信仰的統一,精神成人與物質成人的統一,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統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完成兩個改變。一是拋棄以前的程式化教材體系,向理論思維能力的改變。二是拋棄知識理論體系,向信念信仰體系的轉變實施教育過程中掌握四種科學方法:即因習而知和因悟而知、因疑而知和因過而知。
當前,思政課的教育內容,其結構的“精致化”方面,要實現兩個徹底的改變:一是拋棄教材體系到選擇能力素質體系的改變。二是要完成拋棄知識理論體系,選擇信念體系的轉變。所以,要創建跟“精致化”教學相符合的學科內容結構。第一,德育與智育的平衡。大學思政理論課的日常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認識與累積,而且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德行的培育和踐行。第二,情感的體驗式教育。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全方面地發展人,它關注人們的情感,關注人性的盡善盡美和人格逐漸健全的經歷,體會到生命之美好、感悟到親情之偉大、領會到友情的恒久、感受到愛情的純美。第三,持續地學習和創新。學習的最高境地,就是持續性地超越與創新,高校思政教育著重點是培養學生群體創新品格,創新的品格是創造能力的推動力。第四,用行為來規范教育。自然規則和社會的規章制度應該得到每個人的遵守。這個角色內含了規范要求,它又包括了“必須”對“可以”的制約。第五,意志可以升華教育。大學生們要主動地糾正自己行為,并且能使它符合社會發展標準的意志的品德。此意志品德的培育可以讓大學生更加堅定自身的行為方式,抑制自身不符合社會要求的情感。
精致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前景呼聲一片大好,它可以產生較為明顯的效應,變成大學思政教育規范化內在化的要求,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平穩進行開展。但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精致化管理工作仍是一項非常繁雜浩大的系統工程。本人作為一名在高校基礎工作的學生群體的一員,本人深知此項任務要承擔的重要歷史責任,始終堅信,如果廣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層次對理論思考和勇敢的探索和實踐,這樣就能給國家與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繼承者。
[1]徐麗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11).
[2]師曉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現代化研究[J].科教文匯.2009(5).
[3]向智勇.高校思想教育有效性的社會學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2010(8).
[4]孫傳通.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劉瑞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吳文華,楊長鎖;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問卷分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