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 菁
《紅字》中的鏡子意象及其敘事意蘊探微
菁 菁
《紅字》是霍桑的代表小說,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文化意蘊,在《紅字》小說中存在一些能夠反映出特殊鏡像特征的物體,如天體、小溪、水坑等,其貫穿于小說中并且構成了特殊的意象組合,對小說的情節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就對《紅字》中的鏡子意象進行分析,結合鏡子意象探索了小說的敘事意蘊,希望能夠對小說的主題進行深刻的揭示,進而為讀者的閱讀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讀者能夠更為深刻的理解小說中的精神意蘊。
《紅字》 鏡子意象 敘事意蘊
《紅字》是19世紀美國小說家霍桑所創作的小說,在小說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文化意蘊也較為深刻,在美國小說歷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受到文學研究者的高度關注。而隨著美國文學的不斷發展,文學研究工作者逐漸開始認識到《紅字》在文學研究中的特殊性,并且力求從不同的角度對《紅字》的精神文化內涵加以解讀,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從當前具有代表性的《紅字》小說研究看,研究者主要將重點放置到對《紅字》小說中的隱喻和意象方面,但是對鏡子意象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尚未形成對鏡子意象的深入闡述,因此鏡子意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1]。本文從鏡子意象在推動小說情節發展和輔助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入手,探索了小說中的敘事意蘊,希望能夠幫助對小說的主旨和內涵進行更為深入的解讀,對小說的理論研究加以豐富。
在西方文學中,鏡子意象的載體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具體到小說、詩歌、散文等多種類型的文學創作中,都能夠見到鏡子意象的身影。在西方文學中,鏡子意象最初出現在神話創作中,并且扮演著不可或缺角色,承載著西方歷史文化中復雜而神秘的精神氣息。其后,鏡子意象被廣泛地應用于童話和小說等作品的創作中,對文學作品精神內涵的凸顯和主旨的揭示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作為文學批評語言的詩學創作和研究中也不斷地使用鏡子的隱喻來實現對相關文學現象的闡釋和理解,可見在西方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中,鏡子意象都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其象征意義被人們廣泛地使用,對西方文學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柏拉圖就曾經使用鏡子和洞穴進行比喻,對模仿和反映兩個重要的概念進行深入的解讀。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使用鏡子意象做出了如下比喻:“你拿一面鏡子四面八方的旋轉,你馬上就會創造出太陽、月亮、大地等,以及我國想要的一切”,由此可見,在西方文學思想中,鏡子意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意義,值得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2]。
霍桑《紅字》小說中應用鏡子意象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其在應用鏡子意象的過程中對鏡子的意象加以豐富,鏡子不再單純地指鏡子物體,而是將一切具有鏡像特征的物體都當作是鏡子,如人的眼睛、小溪、玻璃等,并且這些具有鏡像特征的“鏡子”意象,在小說不同的故事情節中反復使用,不僅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對小說敘事也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推動了小說情節的變化和發展。在《紅字》小說中,所謂的具有鏡像特征的“鏡子”,實質上在外形和物理特征方面表現出鏡子的特性,其具體用途和能夠產生的功能效果代表了對鏡子功能的外部延伸,能夠進一步豐富鏡子意象的研究。同時,由于鏡子不僅僅具有映射的作用,其本身也表現出一定的反射特征,因此在《紅字》小說中,湖泊和水坑也轉變為鏡子的意象,并且這些鏡子的意象對主人公自我意識的形成、自我認知的刻畫以及人物的塑造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通過對霍桑小說中所有關于鏡子意象的描述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小說全面構建了鏡子意象的組合,并且將鏡子作為鏡子意象的核心,將眼睛、水坑、湖泊和玻璃等意象作為鏡子意象的輔助,共同構成了小說中鏡子意象的組合,而這些意象在《紅字》中的應用不僅有效推動了情節的發展,還促使小說人物形象更為豐滿立體,促使小說的藝術價值得到了顯著的提升[3]??梢?,在《紅字》小說中,一系列鏡子意象的使用是作者進行精心構思和布局的結果,霍桑在創作中加工鏡子意象與小說的人物和情節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生動刻畫人物形象、豐富故事情節的基礎上,也促使小說的精神內涵更為深刻。下面本文就結合《紅字》中對鏡子意象的具體闡述分析其所反映出的敘事意蘊,希望能夠對《紅字》小說的研究加以豐富。
(一)鏡子表現出對海斯特真正自我的內在反射
在霍桑所創作的《紅字》小說中,鏡子的意象反復出現,對海斯特人物的塑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甚至表現出對海斯特真正自我的內在反射。當海斯特在刑臺上接受懲罰時,作者就適當地使用了鏡子的意象對海斯特的內心加以描繪,透過海斯特昏暗的心靈之境,海斯特逐漸陷入到回憶中,看到了曾經快樂的生活——少女時代的鮮活、與父母共度的幸福時光等。但是與此同時,海斯特透過鏡子,也必然會看見自身不幸的一面,如身材嚴重走形的丈夫、嘈雜混亂的街道、灰蒙壓抑的城市以及自己和丈夫之間的畸形關系等,借助這些意象,作者完成了對海斯特當時內心真實情感的直觀反射。對此進行具體分析可以發現,在小說一開始,鏡子意象象征著海斯特的心靈世界,并且作者將海斯特幸福的童年與當時歐洲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殖民監獄、刑臺和懲罰有機聯系在一起,借助蒙太奇的敘事方式構成實踐和空間層面上的錯位變化,并且將海斯特無形的過去、現在、未來加以對立,在對比分析中暗示了海斯特的家世背景和人物性格,甚至適當的折射出海斯特人物的未來發展[4]。在此處,作者使用鏡子意象完成了對小說人物背景的闡述,極大地推動了小說整體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海斯特人物形象的完善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在此后,鏡
子意象以眼睛、玻璃等形式不斷出現,從側面對海斯特的內心世界加以反射,逐步投射出海斯特內心深處真正的自我,塑造了一個生動立體、復雜的海斯特形象。
(二)鏡子表現出對牧師自我懺悔的深刻關照
在《紅字》小說中,牧師人物形象對自身所犯下的罪惡進行自我懺悔也是借助鏡子意象來完成的[5]。在小說中,黑夜中的牧師往往在強烈的燈光下攬鏡自照,面對鏡子中自己的面目進行深刻的反省,表現出牧師內心在善良和罪惡沖突中的煎熬,在這種煎熬中,牧師甚至開始出現幻象,而這些幻象往往帶有不同的微光,在昏暗的夜色中一般無法被辨認出來。對于小說中的牧師而言,鏡子的意象具有三個方面的內涵,其一,鏡子表現出對牧師肉身所具有的自我意識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表現出牧師的潛意識,借助鏡子意象能夠發現牧師的內心世界以及牧師內心世界中所隱藏的罪惡秘密;其二,從倫理學角度進行分析鏡子也表現出一定的倫理學自省功能;其三,鏡子意象的使用能夠構成一種時間重疊的特殊現象,促使牧師的現實和想象之間的界限更加明確。在牧師照鏡子的過程中,鏡子中所呈現出的并非是其憔悴的面貌,而是其內心深處的罪惡,是牧師不敢公開自己罪惡的懺悔和痛苦。在鏡子面前,牧師既是罪惡的執行者,也是自己罪惡的唯一見證者,因此其憎恨無法公開罪惡的自己,但是與此同時其又想在社會公眾面前保持自己善良形象??梢?,霍桑借助鏡子意象充分刻畫出牧師復雜、矛盾的雙重人格,鏡子在敘事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相應的凸顯[6]。
(三)眼睛鏡子意象折射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紅字》中,眼睛也是鏡子意象的重要表現形式,珠兒的眼睛就表現出對海斯特人物形象的折射,對海斯特人物形象的塑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小說中,海斯特的多處心理活動和性格塑造都是借助珠兒的眼睛來完成的,海斯特在看到珠兒的眼睛時,往往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這些不同的反應正是作者使用鏡子意象對海斯特形象加以塑造的過程[7]。如在小說中存在一段對珠兒眼睛的描述“珠兒黝黑、狂野、明亮的眼眸中存在不可捉摸、難以把握的神情?!边@些文字的表述深刻的揭示出珠兒眼睛與海斯特內心世界的變化和建塑方面存在的密切關聯,甚至可以說珠兒的眼睛輔助海斯特對真實的自我進行反省。一般來說,人對自我的認識往往是借助他人來完成的,單純地依靠自我,必然會存在一定的認識局限。而在《紅字》小說中,作者將珠兒的眼睛作為客體,促使海斯特能夠借助珠兒的眼睛更為清醒的認識真實世界中的自己??梢?,作者借助眼睛鏡子意象的使用折射出小說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小說人物的塑造以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水鏡鏡子意象表現出對人物潛在自我的發現和探索
人的自我意識和鏡子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聯系,借助鏡子的使用人們能夠更好地區分自我和他人,而在鏡子出現前,水鏡則主要替代了鏡子的這一功能,人們借助水鏡的使用了解自我形象,因此在文學創作中,水鏡也是鏡子意象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在霍桑的《紅字》中,水鏡是一種極其特殊的鏡子意象,借助對水鏡的使用,作者實現了對小說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8]。在小說中,使用水鏡塑造人物的典型代表為珠兒,作者對珠兒在水邊的活動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和精準的刻畫,促使讀者對珠兒和水之間的關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珠兒在水邊玩耍,借助水鏡,其對自我形象形成初步的認識,而這些看似對珠兒天真無邪的描繪,實際上表現出珠兒內心世界所反映出的自戀情節,在此處,鏡子不僅僅是能夠映射物體外在形象的鏡子,還能夠反映出人自我意識層面對潛在自我的發現和探索。
綜上所述,在霍桑的《紅字》中,其大量使用鏡子意象,并且對一系列鏡子意象進行精心的布局和構造,在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塑造立體人物形象的基礎上,也促使小說的精神內涵更為豐富,極大凸顯了小說的精神文化價值。因此對《紅字》進行研究,就應該將小說中鏡子意象的使用以及鏡子意象所反映出的敘事意蘊進行深入分析,在把握小說主旨的基礎上對小說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對《紅字》小說研究加以豐富。
[1]王德易.<紅字>中的鏡子意象及其敘事意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7):49~50.
[2]趙騰騰.概念隱喻視角下的<紅字>解讀[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3]劉正睿.<紅字>中的鏡子與自我[J].青年文學家,2012(6):67.
[4]閆明鳳.中國當代女性詩歌中的鏡子意象[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5]周韌.西方文學中鏡子意象的演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8):57~58.
[6]王家和.<紅字>全知敘事者在人物塑造中的女性主義心聲[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4):101~106.
[7]張娜.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穿行——品析納撒尼爾·霍桑小說<紅字>中的敘事順序[J].文教資料,2012(17):24~26.
[8]譚明華.<紅字>的敘事特點解讀[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32(2):13~15.
(作者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