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南昌電視臺《政法報道》欄目選題研究
陳 曦
本文結合《政法報道》欄目的特色,對《政法報道》的選題特點進行分析:一,動態類新聞選題的多樣性;二,大型的調查類新聞策劃報道;三,結合當地區域化熱點事件的深度報道。其次對《政法報道》欄目的整個選題內容定位的分析,最后對《政法報道》欄目今后選題內容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探索:更多的貼近社會群眾,為老百姓報道身邊發生的事情;面向各個部門多樣化的新聞選題。
《政法報道》 選題 研究 民生新聞
本文從《政法報道》欄目的選題特點著手,對《政法報道》欄目的整個的選題的特點,以及選題內容定位進行的探討研究。并對《政法報道》欄目選題內容今后的發展趨勢做了初步探索。
(一)《政法報道》欄目概述
2012年初,南昌廣播電視臺作為江西省首個實行制播分離的地方電視臺,決定將政法頻道與長沙天擇傳媒進行戰略合作。由長沙天擇傳媒公司派指導團隊來南昌,進行頻道的重新排版制作。而《政法報道》欄目也從長沙電視臺引進到了南昌電視臺。
(二)《政法報道》欄目的選題特點
1、動態新聞選題的多樣化
如果說調查類新聞是一道珍饈美味的佳肴,那么動態類新聞就是一桌普普通通但是每家每戶都不可缺少的家常菜。所謂的動態新聞就是報道剛剛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各類事件的主要方式,動態類新聞報道速度極快,往往是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突發事件情況。
2、大型的調查類新聞策劃報道
說起每天新聞播放中的收視峰值,那絕對是調查類新聞獨占鰲頭了。而《政法報道的》王牌調查類節目,非《特攻組》莫屬。市民王先生幾天前玩微信,認識一位美女,相談下來對方主動要求見面再聊。而就在王先生與網絡美女見面僅僅只是在咖啡廳了點了一些點心與飲品,價錢竟然需要700元錢。特攻記者根據王先生所提供的信息,決定對這家咖啡館進行調查。在特攻記者的調查中發現,在這家咖啡館里存在著大量的“溫柔陷阱”一,酒托女,專門和網友見面騙取錢財,;二,鍵盤手,專門在網上和別人聊天,以約對方見面為目的;三,店里的服務員,如果有客人發現貓膩不想付錢,他們就會采取一些威脅措施。在特攻記者長達一個禮拜的調查取證后,聯系有關部門,對該不法商家進行的停業整頓的查處措施,而該現象的報道也在當日的收視中達到了收視率的全臺峰值。
3、結合當地區域化熱點事件的深度報道
要說現如今在南昌地區最火的熱點新聞,那就非西漢海昏侯墓的發現開掘了。原本這次海昏侯墓的開棺以及勘探直播是由央視進行現場直播的。但是由于種種的原因,將這次直播的權利交給了江西衛視以及南昌三套。在這次接到如此重大的任務之后。《政法報道》部門隨后召開了對于海昏侯墓現場直播的緊急業務學習。總共分為三個小組進行現場直播:首先是對于海昏侯墓整個墓群的一個介紹詳解,其次是在主棺室內,對于考古隊員的一個現場勘探做一個詳細的現場直播,最后切回導播間由考古專家來分析這一重大的西漢考古現象。
(一)每日發生的民生動態類新聞
每日發生的民生動態類新聞好比一棵大樹的根莖與主干,在一檔電視新聞欄目中必不可少。一條新聞稿子的最長時間為2分鐘左右。2個小時的電視新聞欄目那么就需要60條稿子。而其中大約50條稿子是關于當日的動態類新聞。
(二)警視、醫院、律師多線題材
派出所,醫院,法院都擁有欄目的獨家線索。為欄目的新聞選題的多樣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例如《南昌警事——警方跨省追捕三少年,他們一定犯了大事了》、《急癥24小時——一對老夫妻同時被車撞,丈夫已死,妻子搶救中》等多線題材。
(三)近段時期的社會網絡熱點
近段時期南昌受廣泛關注的社會網絡熱點出了西漢海昏侯墓的探究、南昌人邁入了地鐵新時代等。承載著五百萬南昌市民的滿懷期待,地鐵的開通運營,對于整個南昌市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貼近社會群眾,為老百姓報道身邊的事情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民生類新聞何嘗不是這樣。民生是電視新聞的主要表現的內容,通過社會民生事件,將其客觀真實原汁原味的表達在觀眾的面前,以此來反映人們的生活中的狀態、情感困惑和外在矛盾,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新聞觀念,另一方面使原本看來有點平淡的民生新聞賦予了更加生動飽滿的新聞闡述。
(二)面向各個部門多樣化新聞的選題
在《政法報道》欄目中,擁有《南昌警視》、《王牌律師團》《南昌夜線》等節目版塊。而這些節目也是《政法報道》各部門多樣化新聞選題不可缺少的一塊。
警視記者依靠內部消息的來源。在警界防范嚴密的條件下,如果沒有他們,記者的警事新聞報道工作會很艱難。這就是為什么大城市媒體至少要留一名記者長期從事警事新聞報道。培養與警方的關系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在《南昌警視》在南昌地區已經播出了3個年頭了,南昌地區的整個無論是派出所還是公安局,都有欄目自己的線。
[1]傅嶺.地方電視臺制播分離改革初探——以南昌廣播電視臺政法頻道為例[J].聲屏世界,2012,1(1):1~3.
[2]傅冠軍.后民生時代電視新聞的主流價值觀——長沙電視臺政法頻道新聞報道新線索[J].人民論壇,2010,1(1):1~3.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