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麗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曲阜 273100)
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培養探索
袁 麗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曲阜 273100)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文化學習與語言學習結合起來,不要把英語當作一門文化來學習,而是要結合其背景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最終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本文從跨文化教學的基本理念、內容、意義以及方法進行了闡述,旨在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探索
所謂跨文化教學就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內在的文化背景知識來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素養。通過跨文化教學,學生可以不出國門就對講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傳統習俗、價值觀念等有所了解,通過了解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好英語和用好英語的信心,真正體現他們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跨文化交際就是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進行的交際。這兩者之間所處的環境,包括生態、物質、社會以及宗教等都大不相同,因此他們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也會大不相同。而要學好第二語言,了解是知識背景是必要的。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學習英語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從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各種英語文化常識,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水平。同時,教師也應該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一點一點來培養,循序漸進地進行。
2.1 禮儀。在中國,兩個人見面通常會問,你吃飯了嗎?你干什么去啊?而在英語國家,打招呼就是簡短的“hello”、“hi”,然后談一些天氣、交通、體育等一些話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it is sunny/cloudy.”如果你問英語國家的人,“你吃飯了嗎”,他們通常會認為你要請他們吃飯。
2.2 詞語的內涵。各民族語言都有著豐富的內涵,但是這內涵之間有著一定的差別。所以在學習英語時要正確理解單詞的內涵。例如,“restroom”通過直譯往往會以為是休息室,而實際上它的意思是洗手間;“a piece of cake”直譯那就是一塊蛋糕,而實際它的本意是指“很容易辦到的事,小菜一碟”。“its rains cats and dog”如果翻譯為天上下著貓和狗那就讓人不可理解了,它的真實意思是“現在正下著傾盆大雨”。中文中的好久不見不能直譯為“long time no see”而是“it’s a long time since I last met you”。“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不能直譯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而應該意味“I will 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3.1 通過英漢兩種文化的對比,可以加強英語教學。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要學習其文化背景,學習該國家的風土人情,英語也不例外。牛津版本的英語教材就提供了很多規定的功能項目,諸如:吃飯、打電話、尋求幫助、問路、找醫生、談論天氣等。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國人、英國人是如何做這些事情的,怎么吃飯、怎么打電話、怎么問路的。通過學習可以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例如,在漢語中,用狗來形容一個人時,是貶義色彩的,諸如看門狗、狗腿子、狗漢奸等等。在英語中卻大不相同,更多的是褒義色彩,諸如“you are a lucky dog”,不是說你是幸運狗,而是說你是幸運兒。“Love me, love my dog”就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愛我,愛我的狗,跟中文里的“愛屋及烏、打狗看主人”類似。“Every dog has its day”這里的dog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狗的意思,而是指“每個人都會有他幸運的一天”。“watch dog”也不能直譯為看門狗,而是指“監視者”。
3.2 對英語背景知識的了解可以促進英語口語教學。英語文章有各種體裁,包含的知識很豐富,其中不乏一定的背景知識。如果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識,即使你聽懂了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單詞,同樣有可能對方在講些是什么。例如對English、England、Britain,都可以指英國,但是在英國的背景知識中,English、England通常是指英格蘭人,這就不包括Scotland、Wales、Ireland。而且Scotland、Wales、Ireland地區的人也不愿意說是England。如果對這些背景知識不了解,就很容易混為一談。
3.3 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一個人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數量影響著一個人的閱讀速度和水平。如果一個人有比較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那么其閱讀速度就會相對較快,理解得也相對透徹一點。例如China一詞,很多人都知道是中國的意思,其實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陶瓷的意思。如果你不理解,就有可能出現理解上的錯誤。
3.4 對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生活習慣的了解可以促進交際能力的提高。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交流,交流的過程要說得體、恰當的話。而要做到這一點,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是必要的。例如在教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what is your name?而這樣的文化,在美國人看來是不禮貌的。假如你要問對方的名字,你可以用比較婉轉的文化,例如,Can you tell me your name?
4.1 給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就要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而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需要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彷佛置身于美國、英國等英語國家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學習英語,感受英語,加深對英語的理解。
4.2 對教材合理利用,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現行的牛津版的英語教材都是按照英國人的習慣進行編寫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對教材的合理利用,也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例如,當教材中提到“how old are you?”時,我們要適時提醒學生,這樣貿然地問別人的年齡是不禮貌的,因為在西方國家,年齡被視為隱私,你問對方年齡,就侵犯了對方的隱私權。
4.3 利用特殊節日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節日,中國有元宵節、端午節、春節等,而西方有感恩節、圣誕節、情人節等。這些節日之間有這一些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去積累知識,考取高分不是學習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英語并最終熟練地使用英語。而這需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為此,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 李春林.淺談新課標下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9,第18卷第3期.
[2] 葛衛國.試談中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素養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3).
[3] 張曉菲.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8).
袁麗,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
G633.41
A
1672-5832(2016)02-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