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燃張 偉
論張載“天人合一”思想
王政燃1張偉2
中國古代的天人關系說有兩大類型:一是強調“天人合一”說,一是強調“天人相分”說。天人合一偏重的是天與人、自然與人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相統一,天人相分則反之。而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由張載提出,他首先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論證氣一元論,進而有區分了天地與氣質之性,最后講到天人合一思想,貫通人性與天性,建立了民胞物與的和諧社會思想體系。
張載 天人合一 氣一元論
“張載批判佛老虛或無的世界觀和‘物而不化’的形而上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有而不是無,是物質的,宇宙萬物乃至無形的太空都是‘氣’的具體表現形態。”[1]其認為“凡可狀,皆氣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正蒙·乾稱》)“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正蒙·太和》)在張載看來,從太虛到有形萬物,都是一氣之變化。無形的太虛是氣的本然狀態,有形的物是氣凝聚而成的暫時狀態。“氣之聚散于太虛,猶冰凝釋于水,知太虛即氣則無無?!保ā墩伞ぬ汀罚獾木凵⑺纬傻奶摵腿f物,就像是冰與水的轉化一樣,氣凝聚起來形成具體事物,正如水結成冰,而構成具體事物的氣發散開來,復歸于無形的太虛,就像冰又化成水一樣。這就是說,太虛,氣,萬物都不過是同一實體的不同狀態而已。由此可知,不管是太虛還是萬物,都統一于氣。張載在《西銘》中說道:“天地之塞,吾其體”,這里的“天地之塞”就是針對氣而言的,說的就是氣充塞于天地之間,可見氣是宇宙的主宰。這樣張載就建立了世界統一于物質的氣本體論。
天人關系問題是中國傳統哲學所關注的基本問題,天人合一思想原始于孟子“盡心知性知天”的說法,到了北宋才由張載正式提出該命題,并賦予了更豐富的內容。
太虛是氣沒有聚集時的本然狀態,氣指的是陰陽二氣,太虛本性與陰陽結合,即構成了人性,所以性與天道同一。他說:“天人異用,不足以言誠;天人異知,不足以盡明。所謂誠明者,性與天道不見乎小大之別也?!保ā墩伞ふ\明》)“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正蒙·誠明》)。在張載看來,天人不同用就是不誠,不承認知天知人就是不明,而誠明,就是說性與天道統一,沒有什么區別的,只有性和天道合一才可以稱得上誠明。誠明就是肯定天道與人性的統一。換句話說就是人和自然是和諧的統一體,不可以分割的。“此一‘攝’一‘歸’,皆旨在破除兩分對立,既是將所有對象都收攝于心,又是將心歸于對象之內?!保?]
在《西銘》中張載說道;“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前面說到“天地之塞”是針對氣而言的,而“天地之帥”針對的是氣的本性。張載把氣的本性分為了“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所謂“天地之性”指的是人和萬物的本質,是絕對至善的?!皻赓|之性”相反,是氣化為有形之物以后所具有的特殊的性質。運用到人性上,張載以天地之性作為人的普遍本性,人惡的一面源于氣質之性,正是由于氣質之性才現實人性有善有惡。張載認為,只有“天地之性”才是性,“氣質之性”,是后天因人而成,且兩者都源于氣。天地之性清澈純一而無不善,是人性本體,氣質之性,有善有惡,是可變的,是人性外在表現的差異。張載認為對于人性中的這種二重性,人應該認清自身本性中所固有的天地之性,窮理以盡性,同時,體認自身的氣質之性,認識到氣質之性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道德修養功夫來不斷完善自身的氣質之性,使之復歸于天地之性。因此,“‘人之道’在于‘思誠’,也就是講人要順應‘天’之真實無妄的本質,追求實事求是的實踐原則?!?/p>
張載通過講“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合理論證了人性即天性,解釋了人性來自于“天”的道德本體,同時說明了人性善與惡的區分。通過講“心統性情”承認了人性中的“性”與“情”,并將其統一于“心”。這樣張載的“天人一氣”就建立起來了。
通過前面知道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氣所構成的,物與人與我也都是有氣所凝聚而成的,人性即是天性即是氣的本性,那么也即是物與人與我的本性,本性相通,人民與萬物都是我的同胞,萬物即我,我即萬物。
張載不僅強調“民胞”,要愛一切人,他還講“物與”,把萬物也作為自己的族類來對待,“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民眾都是我的同胞,萬物都是我的同伴。因為在他看來,萬物都具有統一的性,即氣的本性,并非我所私得,所以應該盡其道,范愛萬物。因此人不可以破壞自然,順從自然規律的條件下利用自然界為自己服務,調整自然符合人類的需要。此外,自然界也不是人類社會的主宰者,它同人一樣也是氣凝聚形成的,所以它也不能宰制人類社會。人類只有合理的利用自然界,和自然界保持和諧發展,才能維持和發展人類創造的文明,才能與自然協調發展。
[1]王政燃.論朱熹理氣觀[J].河北學刊,2013(02).
[2]王政燃.理性的運用與架構—牟宗三論儒家外王精神的現代化[J].河北學刊,2016(03).
(作者單位:1.中共河北省委黨校;2.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名稱: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儒學現代化研究,課題編號:201604030503。
王政燃(1982-),男,河北石家莊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哲學和中西比較哲學;張偉(1984-),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