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軍
(西昌陽光學校 四川 西昌 615000)
新形勢下優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對策研究
李代軍
(西昌陽光學校 四川 西昌 615000)
針對小學語文的學習來說,除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之外,就是作文創作能力的培養了。作文其實就是學生通過自身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習,在一定的給定范圍內,結合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感而進行的語文基礎知識的整合。學生作文創作能力的高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想象力的培養都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為此,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結合著學情和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對策來優化作文教學的過程,提升作文教學的質量。本文中,筆者從學情出發,探究了一些作文教學的路徑,希望能對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新形勢;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創作興趣;寫作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社會閱歷較為膚淺,對社會的觀察和感悟能力也較弱,為此,他們在作文創作的過程中時常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給小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他們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最為基本的就是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落實好相關的基礎知識,對于字詞句的掌握和基本語法的掌握都要做到準確無誤,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作文創作的過程中,語言流暢,用詞恰當等。在小學語文英語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在寫作文的時候,更多的是需要參考資料,或者說他們的模仿能力較強,為此,教師應該適當的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內容和閱讀形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積累相關的素材。如學生在課外閱讀朱自清的《背影》的時候,就可以把美妙的句子摘抄下來,把華麗的辭藻記一下來,這些都是語文作文創作的材料。如詞匯:背影、狼藉、囑咐、蹣跚、頹唐等,都是非常好的詞匯。句子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一連串的動作描述,可以幫助學生創作類似的句子。
針對小學生的作文教學來說,還是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讓學生對作文懷有好感,并且能夠主動的參與到作文教學中來。如何激發學生的作文創作興趣呢?這個需要教師針對學情展開針對性的措施,可以通過閱讀,美文的方法刺激學生,并且鼓勵他們創作。還可以閱讀班上學生的文章,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在作文評價的時候多謝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創作意愿。在作文教學的形式上可以實現多元化,比如通過作文競賽等競爭的形式,點燃學生的創作激情。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在作文創作的時候,無論是創作的形式還是創作的內容都要力求適可而止,不但強化創作的難度,否則一旦小學生感受到創作的困難,他們就有可能放棄作文寫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通過多媒體來創設作文的意境,教師先做出一定的詮釋,引導學生的創作思路,讓小學生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比如在作文《我的爸爸》的創作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爸爸,讓學生找到文章的切入點,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先介紹自己的爸爸,從某一角度來詮釋文章或者選取有代表性的名人著作,然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布置創作資料的收集工作,比如爸爸的照片,感動自己的事情,其他親戚對爸爸的評價等,這些都是作文創作的素材,也能幫助學生快速的正確的掌握相關的信息,在積累一定的素材之后,學生創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自然也會在創作中獲得樂趣。
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小學生感覺到困惑的原因就是無話可說,其實他們有很多的想法,有的時候就是不知道從何說起,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作文創作的內容其實就是自身思想表達和知識整合的過程,很大程度上來說,作文創作就是學生生活體驗的直接載體,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一個細心的人,學會觀察,這樣才能讓生活成為創作的素材,才能在創作的時候給學生創設既定的生活場景。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都能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作文創作的過程也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消化、吸收和應用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傳統小學作文課堂上,一般都是教師唱主角,為了教而教,通過知識格式化、復制化的教學,運用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手段實現知識的剪切性傳遞,學生往往會覺得作文課就是模仿課,就是編故事的課,貌似遠離了他們的生活,使得作文教學與生活嚴重脫節,讓學生失去了創作的興趣,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活動中如何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已經成為作文教師教學轉變的必然要求。如在《中國夢》的作文命題創作中,如果學生還是模仿和復制他人作品的話,不可能寫出優異的文章,因為在虛構的中國夢中,遠離自己的生活,有的時候很滑稽的把不對稱的他人信息給自己貼上標簽,顯得非常的虛假。為了讓學生創作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在中國夢的解讀中要引導學生融入自身的生活,以自己的生活實際為創作切入點,這樣才能創作優異的文章。
小學生在作文的創作中,其實都注入了一定的精力,也有一定的付出,所以他們想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肯定,但是在以往的作文評價中,老師是一言堂,好與不好的評價出現了嚴重的分化,這就導致很多的學生懼怕作文創作,唯恐寫不好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其實,小學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尊心,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首肯,所以在作文創作的時候教師還是要開展鼓勵性評價,做到賞識教育。對于創作質量不太好的學生,首先還是從態度上給與肯定,然后指出學生不對的地方,讓學生在獲得鼓勵的時候也能認清自己的創作水平。在評價的主體上也要進行改革與優化,教師有的時候不一定了解小學生的世界,為此,除了傳統的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開展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豐富化,這樣才能激勵學生大膽的開展作文創作。
[1] 劉凌宇.優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探討[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5(02)
[2] 林菲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措施[J].讀書文摘,2015(22)
G623.24
A
1672-5832(2016)02-0086-01